无论男女老少,大家都会对美的东西感兴趣。
比如两块石头,都是玉石,但是一个玉是纯天然的,另一个玉是经过打磨的,对于普通人而言,肯定是先注意那个已经打磨加工过的玉了。
品牌服装店的陈列也是这样,同样的货品,经过我们的陈列,就像加工打磨过的玉石一样,可以展现出它的美感,自然也就能吸引到更多顾客的目光。
看的人多了,我们店铺的销售量自然也就上去了(如下表 陈列的目的)。
当顾客走进一家服装店时,不会去一件一件的看衣服,而是首先会“浏览”一遍这家服装店,看一看这个店铺的陈列怎么样。
顾客“浏览”的时间大概是两分钟,这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就直接决定了顾客是不是在这个店铺里面消费。
由此可见,服装店陈列的重要性。
我们的店铺要想陈列好,尤其是在如今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店铺里做出自己的特色,该怎么做呢?整体陈列不论是大分类、小分类货品,我们都应该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陈列。
不是严格地以分组、分类展示货品,这一块全是T 恤衫,那一块全是西服,而是以展示服装完整的总体效果为主。
模特身上的T 恤衫、夹克或衬衫和西服搭配适宜,让顾客可以想象出的整体着装效果,这样有利于形成连带销售,实现1+1>2 的效果。
按照风格分开陈列不同风格的服装要分开陈列,突出这些风格。
如果衣服混杂的放置和陈设,将会给顾客带来低档的感觉,损害品牌的形象。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品牌服装和杂牌服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面料、材质、做工,而主要在于品牌服装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果失去了这些风格,品牌服装和杂牌服装给人的感觉就差不多了。
假如我们把正规的西装和休闲风格的服装陈列在一起,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会让顾客反感,自然也不会对货品产品购买欲望。
高利润货品陈列在“黄金位置”很多人都听说过“28 法则”:对于店铺来说,80% 的利润贡献来自于20% 货品。
事实也是如此,通过一定的核算就可以算出来的。
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利润贡献高的货品摆放到最好的位置上去。
什么位置最好,是“黄金位置”?应该是顾客目视同等高度的货架上。
顾客既不会喜欢仰着头看东西,也不会喜欢低着头找东西。
对于顾客来说,他们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和他们目视同等高度货架上的货品。
而且,人在抬头或者低头看东西的时候,视觉效果都不会好,因为他看过去的角度并不是货品最好的一面,但是平行看过去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看到货品最好的视觉效果。
陈列在顾客拿得到的地方品牌服装店的陈列不能像服装批发市场一样,有太多的货品需要销售人员的帮助才能拿得到。
可以有挂得比较高,需要用衣叉的货品,但是不能多。
让顾客触手可及,增加货品与顾客的接触机会。
货品与顾客的接触机会越多,销售的机会就越大。
特别是,很多顾客除了注重视觉上的效果之外,还非常注重触感,让顾客可以拿得到、摸得到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顾客想买的服装,一定要让其用手触摸,感觉衣服的面料,细看服装的做工,然后鼓励顾客穿在身上,并到试衣镜前观看效果。
服装,尤其是浅色服装,经常触摸会让货品变脏。
有些店铺害怕顾客对浅色服装的触摸弄脏货品,在卖场内有“我怕脏”、“别碰我”之类的提示牌,这种情况在品牌专卖店内是不能出现的。
下表为大家列举一些浅色服饰触摸、试穿的处理办法。
足量陈列陈列货品的数量要充足,给顾客以丰满、丰富的印象。
足量的陈列可以使顾客产生有充分挑选余地的心理感受,进而激发购买的欲望。
有人做过统计,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的顾客到商店里面的时候,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东西,而四分之三的顾客都只是有自己的大致的需求,需要买哪一类东西,到商店里面来逛逛,甚至完全没有需求,就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冲动,就买下来了。
因此,如何增强商品的存在感,使店内商品最大限度地变得让顾客目之可及,伸手可得,进而吸引顾客更长时间停留,最终实现冲动购买,便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
足量陈列的标准是货品的多少,但不是只强调数量,还要讲究陈列技巧。
一方面要“真的很多”,另一方面还要“看起来更多”,50 件货品陈列出超过50 件的效果,使顾客在视觉上感到货品很多。
替代性货品应陈列在一起所谓替代性货品,是指那些货品之间存在一样货品的销量增加,另一样货品的销量就会减少的货品。
简单地说,它们都属于同类货品,这样的货品应该陈列在一起,这样便于顾客挑选,对这件货品不满意,马上可以看看下一件货品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要求。
但是,这些陈列在一起的货品要注意款类的组合,避免一个区域、多个面挂都展示的是同一款式,不能一片全是连衣裙,连衣裙、半身裙、旗袍等多来几个款式。
陈列出有序的价格带有的店铺的价格带非常乱,高价位的旁边摆的是低价位的,再旁边又是中价位的。
这样非常乱的情况,也让顾客心里有些跳跃,让他有些不容易接受。
在陈列价格带的时候,可以让顾客一开始见到比较低价价位的,逐渐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最后面是高价位的。
让顾客有个心理的过渡。
李坤恒 服饰终端落地训练导师,终端业绩持续增长创新模式创始人,著有《品牌服装店精细化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