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又到候鸟北归时。
鸟类成群结队长途迁徙,在人们的镜头中留下一张张珍贵的“百鸟图”。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季节,北归的白天鹅在迁徙途中频繁“做客”颐和园,昆明湖变成了“天鹅湖”。
3月10日,颐和园昆明湖迎来了28只优雅的白天鹅,它们以壮丽的集群方队姿态迁徙至此。
在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这些白天鹅在低空中变换着队形,时而排成一字长龙,时而变换成几何图案,仿佛在进行一场精心编排的“空中舞蹈”。
连日来,摄影爱好者金女士坚持每天清晨前往颐和园进行拍摄,她激动地表示:“能够记录下这一令人震撼的场景,即便是起早贪黑也值得。
”3月7日清晨,她的镜头也拍到了两只“早归”的白天鹅。
据描述,这两只白天鹅在6点48分优雅地降落在昆明湖湖面上,成为当天的第一道亮丽风景,不过,这两只天鹅并没有停留太久,仅仅7分钟后,它们便振翅高飞,向着团城湖的方向飞去。
镜头捕捉到天鹅们每一个优美的动作和瞬间,将这些自然的“精灵”的美丽身姿定格成了永恒的画面。
现场游客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美景所吸引,纷纷驻足观赏,拿出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天空的天鹅欢笑,摄影爱好者们则寻找着最佳的角度,捕捉天鹅最动人的瞬间。
“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了颐和园白天鹅北归的消息,网友纷纷留言感叹,“人与自然美好的家园,海淀环境越来越好,简直太美了!”“我9号在石家庄也拍到了北迁的天鹅,数量也是28只,不知道是不是有缘见到了同一批。
”“春水共长天一色,海淀绝美!”浅山如黛,碧波粼粼,白天鹅的悠然飞翔,皇家园林的庄严和自然山水的生动,在同一幅画面中相融相映成为绝美风景。
除了天鹅,如今的昆明湖还有很多秋沙鸭、鸳鸯等,一派万物共生的热闹景象。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颐和园昆明湖成为了更多野生动物的乐园,也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海淀区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引领,通过提高山区森林质量,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建设大尺度生态板块等措施,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在今年2月2日世界生态日当天,海淀区园林绿化局、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通过对全区野生动植物观测记录广泛收集,并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动物学、植物学专家最终认定,发布了《北京市海淀区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和《北京市海淀区野生植物名录(2023)》。
新版《动物名录》共收录海淀区陆生野生动物33目99科462种,其中,鸟类22目70科397种(占北京市鸟类记录的77%)、兽类7目18科42种、两栖爬行类4目11科23种。
相较于2022年发布的名录,新增陆生野生动物59种,其中橙翅噪鹛、红头长尾山雀为北京市新记录鸟种。
新版《植物名录》共收录海淀区野生植物121科429属752种。
新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甘草;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多叶舌唇兰、少花万寿竹、宝珠草、千金榆。
至此,海淀区记录到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5种:大叶榉树、黄檗、野大豆、软枣猕猴桃、甘草,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到了18种。
不妨在这个春天,拿起望远镜,带上好奇心,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这些北归的天空舞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