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青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3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清明节群众祭扫工作新闻发布会。
市民政局、卫健委、城乡管理局、公安交警支队、应急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清明节期间,我市将围绕“平安清明、文明祭扫”主题,启动24小时应急值守、多部门联合保障机制,通过线上与线下同步祭扫、街头禁烧、园区禁烧、封山禁火等方式,确保清明祭扫工作平安、有序、文明、和谐。
墓园实行一门进出 清明节期间,我市所有墓园园区实行一门进出,封闭管理,严守入园第一道防线。
通过设置隔离带、防护栏,引导群众有序进入祭扫场所,确保入园测温、验码等措施落实落细,不漏一人。
所有园区外有备用停车场的,祭扫车辆在园区外停放,人员步行入园。
当日有落葬业务的,提前预约,且每户保障一辆用车。
所有室内场所一律封闭管理,人员凭预约进入。
暂停守灵、告别仪式。
除洗手间外,非业务区场所不对祭扫人员开放。
焚烧祭品投放区实施物理隔离,祭扫人员携带祭品随放随走,不得逗留等待。
祭扫群众一律实名预约 清明节期间,在“我的太原”APP上开通预约祭扫服务,按服务场所最大接待量的50%提供预约数。
现场祭扫群众一律实名预约,并按规定时段前往祭扫。
全市各殡葬服务单位同步开通预约电话,为不熟悉网上操作的老年人提供电话预约服务。
原则上参加祭扫人员每户不超过3人,需办理室内业务每户指定1人。
集中祭奠区每户的祭奠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在墓园园区的祭扫时间每户不超过30分钟。
清明节期间,一律停止现场集体告别、集体公益生态安葬、集中宣传展示等活动。
有需要节地生态安葬的,提前预约并尽量从简办理。
倡导多元文明祭扫方式 开通网上祭扫服务。
大力推广网上祭扫、追思小屋、鲜花祭扫、小型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倡导非必要不返乡,非必要不到现场。
提供预约代祭服务。
各殡葬服务单位继续为群众提供有偿代祭服务,满足部分异地群众的代祭需求。
开展街头禁烧活动。
依托社区网格体系,免费发放60万个环保焚烧袋,堵疏结合,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街头禁烧活动中的疫情防控,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无接触收发。
体温异常者不得进入祭扫场所 不倡导跨区域流动异地祭扫。
体温异常者、健康码黄码或红码、14天内有涉疫地区旅居史(有1例及以上本土病例报告的地市)的人员不得进入祭扫场所。
进入祭扫场所的所有人员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场所码、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有序排队并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祭扫结束后尽快离开,避免在祭扫场所长时间停留。
清明祭扫时,各墓园对发现的健康码红码人员应立即采取临时隔离管控措施,报属地防控办,先行集中隔离管控,及时开展核酸检测,结合核酸检测结果和流调情况分类处置。
对发现的健康码黄码人员,告知其做好个人防护,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立即返回住地,向社区报备,由住地街办、社区落实后续追踪管理措施。
驾车前往墓园应遵守交通法规 清明节期间,我市将开展安全大排查活动。
对重点殡葬场所、关键服务环节、重要设备用品“三必查”,确保无遗漏、无盲区、无死角。
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公共场所环境消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同时,我市将在双塔革命公墓、永安殡仪馆(园)、龙山殡仪馆(园)部署3辆消防车和24名消防指战员现场执勤守卫。
在全市重要商圈、重点区域部署消防车前置备勤和流动巡逻,严防因祭扫用火安全事故发生。
预计清明节期间,我市各墓区将迎来祭扫高峰,通行压力由城区向郊区转移。
交警部门呼吁,清明节期间,无关车辆应尽量避开通往各陵园道路;驾车前往墓园的市民应遵守交通法规,不要随意穿插、乱停乱放,特别是在交通不畅时,要按序依次通行;一旦发生轻微交通事故,不要在路面长时间停留,应尽快撤离现场,选择事故快处中心处理。
同时,交警部门将严查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酒后驾驶,对涉酒驾驶“零容忍”。
太原日报 记者 郝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