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介绍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性、保水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通常使用坍落度、流动度、凝结时间来衡量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下面详细介绍。
二、流动性指标解析1. 坍落度坍落度是最常用来评价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
它是用圆锥形模具将混凝土压实后,测量混凝土在受力撤除后塌落的高度来表示的。
坍落度的单位是厘米(cm),坍落度越大,则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好。
坍落度的测试方法:用一个上口100mm、下口200mm、高300mm喇叭状的坍落度桶,灌入混凝土分三次填装,每次填装后用捣锤沿桶壁均匀由外向内击25下,捣实后,抹平。
然后拔起桶,混凝土因自重产生坍落现象,用桶高(300mm)减去坍落后混凝土最高点的高度,称为坍落度.如果差值为10mm,则坍落度为10。
2. 流动度流动度是表述混凝土易于流动性的指标,常用的操作方法是用标准流淌时间来代表混凝土的流动度。
标准流淌时间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混凝土样品从一个漏斗中流出的时间。
流动度的单位是秒,流动度越大,则混凝土流动性越好。
3. 凝结时间凝结时间是指混凝土受力后凝结并完全定型的时间。
通常应控制凝结时间在一个最佳范围内,使得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浇注和加工等过程中能够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同时也要避免凝结时间过长,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浪费。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汽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分钟时进行第一次测定。
测定时,从湿汽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2秒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
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记下每次测量时试针沈至距底板的距离。
临近初凝时,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直至试针沈至距底板4±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沈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见图1d)。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绩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记下每次测量的结果,即环形有无在浆体表面留下痕迹(附件一)。
当试针沈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