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跟阅读相比 “听书”只是被动接受信息吗?

发布:2024-09-14 浏览:58

核心提示:图虫创意你有多久没看完一本书了?没有整段的时间,周遭环境让人静不下心,996 的工作已经让双眼不堪重负……还好,智能手机上面的各种听书软件,似乎就是为此而生的。听书,不仅可以解放疲劳的双眼,还不限制时间地点,很适合当下碎片化的阅读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但比起传统看书需要更主动、投入地思考,用听的形式来了解书籍的内容,总显得难以集中注意力,留下的印象也没有“看”书那么深刻,故而有人说看书是主动学习、听书是被动接收信息。难道说,在阅读这件事儿上,古人说的“百闻不如一见,闻之不若见之”也同样适用吗?01听书 其实

图虫创意你有多久没看完一本书了?没有整段的时间,周遭环境让人静不下心,996 的工作已经让双眼不堪重负……还好,智能手机上面的各种听书软件,似乎就是为此而生的。
听书,不仅可以解放疲劳的双眼,还不限制时间地点,很适合当下碎片化的阅读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
但比起传统看书需要更主动、投入地思考,用听的形式来了解书籍的内容,总显得难以集中注意力,留下的印象也没有“看”书那么深刻,故而有人说看书是主动学习、听书是被动接收信息。
难道说,在阅读这件事儿上,古人说的“百闻不如一见,闻之不若见之”也同样适用吗?01听书 其实并不被动实际上,不管是对文字,还是对语言的处理,大脑都是一视同仁的。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就要先知道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图虫创意文字以光波的形式被人眼接收,再向大脑传递神经信号,最后到达大脑皮层负责处理文字的区域进行分析和理解。
声音信号从耳朵采集到大脑形成编码,也和视觉信号处理的过程差不多,大脑都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贮存、识别、记忆和理解。
① 贮存——视像和声像的短暂储存人的感觉器官就像一台 24 小时工作的监控摄像头,忠实地记录所有它看到、听到的影像。
然而我们的大脑却并不想对如此繁复冗杂的信息照单全收,于是,大脑决定先进行短暂的存储,以方便后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图虫创意这种短暂的存储过程被认知心理学之父奈塞尔(Neisser)命名为视像存储和声像存储。
以声像存储为例,不妨尝试回忆—下我们平时理解日常会话时的复杂过程,声像存储的作用就变得清楚明了——它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聆听声音里包含的信息,故而我们常常在声音消失以后仍能"听到"它们。
② 识别——过滤在短暂的存储之后,大脑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信息进行过滤,排除一些它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上。
这时,由于成年人平时接触到的大量视觉信息都是通过文字描述的,大脑就认为文字对你至关重要,于是优先检索出这部分的内容,马上交给负责处理文字的区域去分析和理解。
图虫创意声音也是如此,大脑会自动过滤一些不重要的虫鸣鸟叫、机械轰响,专注于言语会话的信息,在人类社会的语言环境影响下,人的听觉系统的神经元可以只对声音刺激中某些特定的特征做出反应。
③ 记忆——遗觉象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字和语言的需求和依赖远不如成年人,他们的大脑在刺激信号传入后还是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如实地记录所听所见,这种现象被称为遗觉象。
有意思的是,许多人以为只有视觉信息才会像照片一样印在儿童的脑海中,但实际上,除视觉遗觉象外,还有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触觉遗觉象等,只不过这种记忆形式很少能继续保持到成年期。
图虫创意④ 理解——声音的符号化在阅读时,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是不同的:左脑先理解后记忆,记住慢、遗忘快,更适合记忆的消化、吸收;而右脑则会将语言变成图像,可以大量、快速地记忆,且记忆质量很高,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
当右脑分析一个词时,比如在阅读“猫”这个词时,会自动的在右脑的影像库中搜寻猫的形象,然后将猫这个词与它的图片链接在一起。
在分析一句话,比如“猫在睡觉”,影像库中出现的就是一只猫在太阳底下蜷成一团迷迷糊糊的睡觉的图像,或许还夹杂着轻微的鼾声。
但听书比阅读还多出了一道工序——声音的符号化。
图虫创意我们常常会忘记,汉字其实是表音兼表意的文字。
当听到某个陌生词汇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去想它是由哪些字组成的,然后再从右脑中提取与之相关的图像。
如果需要记住这个词,大脑努力去记忆的是这些字,而不是声音本身。
因此,听书,对大脑的要求其实更高,也更有利于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综上可知,同样以电信号的形式编码,同样需要进行深度加工,大脑并不会去区分文字和语言谁主动、谁被动。
比起“百闻不如一见”,大脑更认同“所听即所见”。
02听书为何不如看书深刻上文提到在汉语环境下声音的符号化,比起单纯的看书,听书时大脑的加工还多出一道工序,所以,我们常常会觉得听书比看书更容易走神,更难集中注意力。
其实,除此之外,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都会使得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图虫创意① 言语知觉的制约听书存在着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例如,在 20 ~ 30 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 50 %;増至 50 ~ 60 分贝,可懂度达到 90 ~ 95 %,但到了 140 分贝,人就要感到头疼了。
此外,噪声例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就更大。
为使言语能顺利交流,一般语音信号必须超过噪声 6 分贝以上。
② 情绪感知听书的声音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助老之家收钱后大门紧锁,会员慌了神!(怎样到助老之家把钱要回来)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