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即吉祥的意思瑞兽就是吉祥的神兽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里的美好寄托瑞兽祥禽,如意平安从古至今,华夏这片土地上流传着众多神话故事,尤其是《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神话中的奇珍异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瑞兽也多来自《山海经》,它们承载着原始先民对美好生活无限的希冀和向往。
西藏瑞兽文化,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西藏,那些千奇百怪的飞禽走兽大多都被赋予了祥瑞寓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守护瑞兽。
瑞兽符号的背后,是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大 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与“祥”字谐音,故“象”被赋予了更多吉祥的寓意。
“拉萨曾经有过大象”,此话或许令人难以置信,海拔三千六百米的高原上有过热带森林动物——大象,具有一般地理常识的人是不会接受的。
可是事实上拉萨确实有过大象,是当年尼泊尔国王送给13世达赖喇嘛作为朝贡的礼物。
布达拉宫背后龙王潭风景区的一个角落里,有一间高大的象屋,那里是大象居住的地方。
▲扎什伦布寺通瓦屯旦殿内“大象”细节的壁画在西藏有一副“阿扎热牵象”图,以前多见于高级僧侣的府邸大门两侧,寺庙大殿廊道左右两边的墙壁上。
如今,在很多较为讲究的藏族家庭的门廊内侧都会出现,其寓意是招财进屋,另外则是为了用民族传统图案增加这些建筑物的民族特色。
▲阿扎热牵象图孔 雀—孔雀在佛教神话中是由凤凰而生,孔雀明王性甚恶,特别是好吃人,佛祖如来亦被其一口吞下。
如来无法,只好破其背而出,后封其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
诸佛中,如阿弥陀佛、鸠摩罗天等皆以孔雀为坐骑。
很多寺庙的墙顶、屋顶也会出现金孔雀。
孔雀元素在西藏十分常见,孔雀羽毛常作为点缀出现在佛前供水的贲巴瓶中,以及特殊的仪式中。
孔雀翎上的“眼睛”代表智慧,其发光的金色羽杆代表着佛陀无数的方便和方法。
此外,僧匠们也会将酥油供灯做成孔雀的形态,供奉在佛前。
▲扎什伦布寺外景狮/雪狮—早期佛教选用狮子作为佛陀释迦牟尼的象征,佛陀被画成端坐在由八头狮子承托的宝座上,象征权力。
狮子也是众多金刚乘神灵的坐骑,其中有多闻天王、文殊菩萨、象头神和吉祥长寿女神。
藏族艺术文化表现中可以视为神话的西藏雪狮,是长着绿松石色鬃毛的白色雪狮,掌管西藏雪山山脉的厉妖。
雪狮是西藏的动物徽相,装饰在就地方政府的官印、硬币、钞票和邮票上。
在唐卡上,双狮常被诙谐地画在积雪的高山之巅,与鹿和双鹤一样,它也构成了和谐主题。
但有时也把狮子画成小猫滚绣球的样子。
宝 马—在西藏,随处可见随风飘扬的经幡,这些经幡也叫做“风马旗”。
风是马的天然要素,当它疾驰时,风起迎之。
风和马都是运行的自然载体,马驮的是实物,而风载的是虚无缥缈之物。
“风马旗”为五佛的五种颜色,上有符咒、祈祷文和吉祥符号。
一般风马居于中央,四角有“四个超自然动物”。
风马的马鞍上通常都驮着转轮王的如意宝,象征着无论它走到何方都会带去和平、繁荣和和谐。
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也被画在风马旗的中央,他身骑白色神马穿过翻涌的积云。
四方超自然生灵:龙、金翅鸟、老虎和狮子,分别画在藏族经幡中央风马的四角。
春天的龙是生命轮回的标志,代表着生(青龙);夏天的红鸟代表青春(赤鸟);秋天的白虎代表暮年(白虎);冬天的“黑色武士”代表死亡(玄武)。
在汉地佛教中,四大护法动物象征着战胜生、老、病、死“四苦”。
老 虎—老虎额头上有汉字“王”的天然标记,是力量、无畏和军事实力的象征。
在佛教中,老虎是众多神灵,尤其是怒相神或好战神灵的坐骑,象征着大成就者或神灵的无畏和凌驾他人之上的意志。
许多怒相的饮血金刚和护法神都身围虎皮围腰,其女性伴偶则身着豹皮裙,象征着它控制了嗔恚。
佛教的胜利幢上经常会出现虎皮围帐装饰。
“蒙人驭虎”的画作经常出现在格鲁派寺院的墙壁上,画面上一个蒙古喇嘛或贵族牵着一只被铁链拴着的、已被驯服的老虎。
据说,此图代表“三界怙主”,其中蒙人代表观音菩萨,铁链代表金刚手菩萨,而老虎藏则代表文殊菩萨。
这幅画也具有宗教的象征意义,即:蒙人驭虎代表格鲁派战胜了藏传佛教旧派。
▲扎什伦布寺“蒙人驭虎”壁画和气四瑞藏族吉祥主题图案中的瑞兽天团—由大象、猴子、野兔和鹧鸪组成,是藏族人民最喜爱、最尊崇,且最普遍使用的一种吉祥图案。
“和气四瑞”源于有关佛陀往世故事之一的《本生经》。
在树下,它们一起叠摞成一个杂技般的金字塔状,四只动物互敬互爱、共享花果、团结和睦的美好情景,象征着和谐与吉祥。
▲扎什伦布寺”和气四瑞“壁画此外还有圣鹿、龙神、金翅鸟、摩羯等神话中的神兽,它们已经渗透在藏地人的宗教和生活中,守护着这片净土,也守护着这群虔诚的人们。
参考资料:中国藏学出版社《藏传佛教象征符与器物图解》图片已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