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全国最大的二手房市场,不管市场行情好坏,每月成交量达到一万五都没什么问题。
可以对比其他一线城市,上海绝对是遥遥领先,二三线城市就更不用说了。
就算只看上海自己,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比例也很能说明问题。
去年因为新房供应大增,比例是1:2,意思是每卖出1套新房,就有2套二手房成交。
按现在的趋势,今年这个比例可能会回到三年前的1:3,就是说每卖出1套新房,会有3套二手房成交。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意味着,二手市场兴,整个楼市就活跃。
我们平时谈论二手市场的时候,通常会提到成交量、挂牌量和价格等信息。
今天我特别想聊的是挂牌,最近这个数字阶段性新高了。
01二手房链家的挂牌量已经达到了17万套。
这个数字挺让人吃惊的。
这个17万套不只是我们在网上能看到的数字。
它包括了后台的数据,这才是链家真正的挂牌总量。
现在这个数字达到了17万套,我都有点难以置信。
五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大约十万套。
那时候每月成交大概两万套,新挂牌也是两万套左右,总挂牌量就稳定在十万套左右。
但从去年3月开始,这个数字就开始飙升,先是13万,然后到了下半年飙到16万。
我心里一直在想,希望别突破17万套。
然而,就在这个六月,数字真的破了17万套。
你们要知道,链家的数据大概占市场挂牌的70%,而且他们的数据是真实的,有问题的房源会被下架。
六月的数据,哪怕不是挂牌的最高点,也绝对是个阶段性的高峰,这是个值得市场记住的数据。
02从5月27日新政策实施那晚开始,中介的电话就没停过,不是看房就是想挂牌的。
平时大概每天有900套左右的新增房源,但从那天开始,数字飙升到了每天1200套,周末甚至达到1200-1600套。
这种增加的速度,比之前几年日均750套的新增还要多。
就这样,挂牌量从16.9万套一下子冲破了17万套。
要知道,从16.9万到17万也就那么一千多套的差距,本来以为很快就能达到,结果新政后一周才真正破了这个数字。
这些数据让人意识到,存量房市场里,哪里挂牌多了就意味着哪里的房子卖得慢。
反过来,挂牌少的地方可能是房子卖得快的地方。
这些数据清晰地告诉我们,市场正在快速消化小面积、低总价、老房龄的房子,而相对大面积、总价较高的新房子却成了滞销的库存。
比如浦东的高行地区,就有几个成交量不错的社区。
金地未未来和中冶尚城就是例子。
虽然金地未未来的社区和户型都很不错,但中冶尚城因为总价更低,成交得更火。
这就显示了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也反映了房源库里留下的多是那些相对贵的房子。
03成交量增加,卖房的人也开始信心满满了,之前一直跌跌不休的挂牌价,最近开始抬头了。
以前,房价下降是家常便饭,除了每年三月份会有个小反弹,其他时间基本都是跌跌不休。
但这个六月,画风突变,挂牌价不仅不跌了,还反弹了。
不光是市中心,连松江嘉定这些外围区域,房价也在涨。
这种变化,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毕竟过去一年,房价一直在下滑。
但新政策一出,成交量噌噌往上涨,第一周的数据就亮瞎眼。
最近更是有数据显示,二手房的单日网签量破了一千套,这可是市场好的时候才有的景象。
市场似乎在告诉我们,房价触底了。
卖家们开始琢磨,是不是该把价格往上提一提,试试水,给自己留条后路。
但我要提醒大家,新政策的效果可有限期哦。
对买家来说,这是个激励有效期;对卖家来说,这是个重要的窗口期。
我们之后会深入分析政策对市场的周期性影响。
那么,眼下这种房价回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有个关键指标,就是新增客源和新增房源的比值。
这个比值就像市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直接关系到房源的去化速度。
新政策以来半个月,这个比值的平均是6.7,最高到11.14。
但放在过去三年的数据里,其实也不算特别突出。
这就说明,尽管现在成交量很大,但真正能买房的人和新增房源之间的比例,并不支持你随便涨价。
我们还是在个需要谨慎对待的窗口期里。
咱们聊市场数据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它们有多直接。
但其实,这些数据,像挂牌量、议价空间,都是市场现状的写照。
比如,同一个小区,挂牌量是10套还是20套。
买的人是都能“盖住”卖的人,这才真正决定了市场价格。
这些都是市场的真实情况,也是咱们得关注的重要数据。
希望这些分析,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