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天狼2024年8月29日,印度宣布其第二艘国产“觅敌者”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阿里加特”号(INS Arighat)正式服役。
这艘排水量6000吨的潜艇在印度海军造船中心(SBC)历经十余年建造,终于成为印度海基核威慑力量的重要一环。
▲网上关于“阿里加特”号的照片“阿里加特”号号作为歼敌者级核潜艇的第二艘,其服役标志着印度在核潜艇建造领域的进一步突破。
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服役仪式上表示,“阿里加特”号号将进一步增强印度的三级核威慑能力,为印度提供更强的海上打击力量。
这艘潜艇不仅象征着印度海军在核潜艇领域的技术进步,还展示了印度实现国防“自力更生”的决心。
与其前身歼敌者级的首艇“歼敌者”号相比,印度官方宣称“阿里加特”号采用了更为先进的设计和技术,但具体细节尚未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艘潜艇的排水量相同,均为6000吨,而“阿里加特”号在设计上有所改进,印度媒体称其性能明显优于“歼敌者”号。
▲美国NAVALNEWS网站关于“阿里加特”号的猜测根据公开数据,“阿里加特”号长111.6米,宽11米,吃水9.5米,由一台83兆瓦的压水反应堆驱动,最高水下速度可达24节。
潜艇装备了四个导弹发射筒,能够发射射程为700千米的K-15“萨加里卡”导弹和射程为3500千米的K-4导弹。
K-15导弹是一种临时性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较短,主要用于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目标。
相比之下,K-4导弹的射程远至3500千米,从孟加拉湾发射时能够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大范围地区。
然而,尽管K-4导弹声称具有远程打击能力,但其实际性能和进展尚不明朗,至今尚无成功试射的公开记录。
▲印度K-15潜射导弹印度长期以来一直依赖陆基和空基核武器,如“烈火”系列弹道导弹和战斗机投掷的自由落体核弹。
而海基核威慑力量的建设则相对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进展。
印度希望通过发展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实现海基核威慑的突破,确保在核冲突中的生存能力和二次打击能力。
印度海军的核潜艇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由于技术、资金和管理问题,进展缓慢。
“歼敌者”号是印度首艘自主建造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服役于2016年,但其建造过程中问题不断,直到2022年才首次成功试射潜射弹道导弹。
此次“阿里加特”号的服役,标志着印度在该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
▲孟加拉湾的地理位置从地理位置来看,孟加拉湾对印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印度洋的一部分,孟加拉湾为印度提供了海上打击的隐蔽位置,使得印度的核潜艇能够在相对安全的水域中执行任务。
特别是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印度希望通过在孟加拉湾部署核潜艇,增强其对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威慑。
然而,印度的核潜艇力量能否真正威慑中国,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尽管“阿里加特”号具备发射K-4导弹的能力,但其实际作战效能如何,仍需经过更多的实际测试和验证。
而且,印度目前的核潜艇数量有限,技术水平与其他核潜艇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K-4作为印度最神秘的导弹之一,目前还没有现实中的照片曝光随着“阿里加特”号的服役,印度的核潜艇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但不可忽视的是,印度在该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经验仍显不足。
印度媒体报道显示,第三艘歼敌者级核潜艇“阿里达曼”号(INS Arihant)已于2021年11月下水,预计将在2025年服役。
与“阿里加特”号相比,这艘潜艇的排水量增加至7700吨,预计能够携带更多的K-4导弹,进一步提升印度的海基核威慑能力。
印度还计划建造更多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和攻击型核潜艇,以巩固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优势。
这些潜艇的建造将涉及更多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更强的核反应堆、更远程的导弹系统和更隐蔽的潜艇设计。
然而,印度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包括技术突破的难度、资金的限制以及与其他大国的技术差距。
▲印度“阿里加特”号核潜艇“阿里加特”号的服役展示了印度在印度海基核力量中的进步,印度核潜艇的崛起,不仅将影响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也将对中印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在未来,如何应对印度的核潜艇力量,将是中国及周边国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然而,对于印度来说,在与其他核潜艇国家的比较中,其技术水平和作战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而能否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印度的核潜艇计划又能否顺利推进,仍需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