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今天主要讲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适用于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的管理和控制,市政、交通、通讯和水利等其他施工产生的噪声也可以参照上述标准要求执行。
建筑施工噪声包括昼夜噪声,昼间指的是当天6点至当天22点,夜间指的是当天的22点至第二天的6点,不论是几类声功能区,一视同仁需要满足的限值要求:昼间70,夜间55,单位为分贝,夜间不论最大声压级都不得高于限值15分贝的要求。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规定,监测点为建筑施工噪声影响范围内,其中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以及受被测声源影响较大的区域。
排放边界距离敏感建筑物太近,不得不在敏感建筑物内监测时,需要开启门窗,并采用低于相应限值10分贝进行评价。
跟声环境监测一样,厂界噪声监测时候要保证是没有雨没有雪,没有打雷闪电,而且现场风速要小于5米/秒。
一般情况下,监测点布设在建筑施工场界外1米,距离地面1.2米以上。
如果有围墙,同样要根据围墙的性质来进行现场确认,如果围墙是通透传声的,则按照一般情况下的布点进行监测;如果围墙是不通透的,则布点应该选择在边界外1米,高于围墙0.5米以上的位置;如果噪声源处在高空,设有声屏障或者敏感建筑物高于施工场界所在的平面,应该要在受到影响的敏感建筑物外1米布点进行监测。
如果需要在敏感建筑物室内进行测量的情况,布点应该距离地面1.2米以上,距离任何反射面0.5米以上。
监测时间要求测量施工期间,连续20分钟。
同时在夜间监测时,要同时测量最大值,用来进行结果的评价。
监测噪声前后,都需要使用噪声校准设备对仪器进行校准,未校准或者超出范围的,数据无效。
监测期间,应该详细记录现场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声源、敏感点位置、敏感点和施工场界的相对距离、测量时段等,最好画出详细的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