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我国第16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
记者从沧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展开持续的宣传活动,工作人员深入到街头及企业车间现场咨询、组织讲座以及发放职业病防治的相关资料。
职业病并非与你我无关,沧州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士开出防治职业病的“健康处方”。
“两大行业”值得警惕据沧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沧州市存在的有害危害行业主要有两类,一是化工行业,二是铸造业。
化工行业危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甲醛、氨、氯气、TDI等。
吸入或口服大量苯、甲苯、二甲苯后,吸入者会出现兴奋或酒醉感,恶心、头昏、刺激眼睛、灼伤皮肤、疲倦伴有粘膜刺激症状,长期接触会对造血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从事这种行业的人员,必须穿戴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车间内保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吸入甲醛蒸气可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等症状,吸入者应立即脱离现场,注意保暖,避免活动,车间要有通风设施。
大量吸入氨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氨水可致灼伤,吸入者应移至空气新鲜处,灼伤者用大量水冲洗,如发生泄漏应迅速撤离至上风处,车间内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铸造业对人体有害物质主要是粉尘、烟尘、噪音、高温等,其中矽肺是尘肺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长期从事铸造业的铸工工人应加强个人防护,遵守防尘操作规程。
对生产环境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
据介绍,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也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在常见职业病不断增多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职业危害。
“三张处方”应对职业病针对最为常见的职业病,沧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开出了三张“健康处方”。
预防尘肺病。
在从事粉尘作业前,应该进行体检,有各种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工人,尽量不要从事粉尘工作。
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生产性粉尘,有条件的可要求厂方通过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减少粉尘的外逸或避免直接接触粉尘。
坚持佩戴合格防尘口罩,要注意个人卫生,勿将工作服带回宿舍,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每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发生可疑的肺部改变的工人,或经常自觉气短、咳嗽等,应及时就诊,或者到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职业病方面的咨询,并按医生的建议申请尘肺病诊断。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
在上岗前先要了解所可能接触的化学物或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化学物是什么,了解这些化学物的毒性,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事故发生时的自救措施等。
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工人要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如防护面具、手套、鞋以及防护衣服等,熟识应急预案,先检测、后作业。
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
当发现有中毒情况时,非专业施救人员不能盲目施救。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视频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广泛应用于各种职业和领域,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卫生问题。
视屏显示终端对作业人员健康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视觉系统(如视觉疲劳、视力减退、晶状体混浊、色觉异常等)、骨骼肌肉系统(如颈、肩、背、腰、腕及关节的疼痛;骨骼肌疲劳和慢性损伤等)和神经行为功能(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和心理卫生的不良影响等)的改变。
VDT作业的高强度、较单调、操作体位固定、操作时间过长等特征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些人甚至患上所谓“电脑综合征”,因长期操作电脑而引起心身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的症状。
表现为易失眠、头晕、头痛、精神不集中、食欲差、情绪易激动等。
专家给VDT作业人员或长期使用电脑的人列出健康建议:合理调整作业环境,如适宜的光照和温湿度等;配备能根据作业人员情况进行调节的桌椅,改正不良坐姿和用眼习惯;避免连续长时间工作,合理安排工间休息,提倡用工间操等形式放松;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
(燕赵都市报 通讯员 李更生 记者 李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