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上天台》【主演】言菊朋(1890-1942),蒙占正蓝旗世家子。
姓玛拉特,名锡,字延寿,号仰延、言谐音,遂取以为汉姓。
因嗜戏曲,诩为梨园友,乃自名菊朋。
早年毕业于陆军学堂,曾在清理番部、民国蒙藏院、财政部等任职。
业余醉心于谭鑫培,为票友。
受教于红豆馆主、陈彦衡等。
后又向王瑶卿、钱金福、王长林等请益。
1924年随梅兰芳赴上海以票友身份进行营业性演出,回京后下海,先搭班而后挑班,历经沉浮,进而跻身所谓“前四大须生”,自成一家,其艺术造诣以声腔艺术成就最高。
是京剧鼎盛期老生行代表人物之一,与余叔岩同为公认的谭派艺术最佳传人。
晚年,以“旧谭派首领”自诩,后人称其艺术流派为“言派”。
是谭派艺术的主要分支。
其代表作有《让徐州》、《卧龙吊孝》、《上天台》、《白蟒台》、《法场换子》、《贺后骂殿》《除三害》、《宫门带》等。
【剧情】东汉,太师郭荣在府门前私设禁地,强令文武百官至此步行。
开国功臣铫期之子猛将铫刚平叛得胜回朝,纵马从门前经过,与郭荣发生口角,于一怒之下,刺死郭荣。
铫期唯恐祸及满门,便绑子上殿,向汉光武帝刘秀请罪,并执意辞官。
刘秀感念铫期一门忠烈,为光复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只将铫刚发配湖广,劝铫期不要辞官。
【赏析】《上天台》一剧,早年为著名王帽戏。
京剧形成期代表人物张二奎、王九龄均擅演。
唯路子不同,张唱词为江阳辙,扮相戴九龙冠、穿帔、拿扇。
王则唱人辰辙,扮相戴王帽,穿蟒、不拿扇。
谭鑫培早年亦演此剧,名《绑子上殿》,宗王九龄,晚年因扮相清癯,避短不演。
同时及稍后,孙菊仙、刘鸿声、时慧宝等时时露演此剧于舞台,唯戏路皆宗张二奎。
王九龄、谭鑫培一派演法近乎失传言菊朋此剧得诸陈彦衡,宗王九龄路数而有所变化创造。
王帽戏以唱功为主,谭鑫培因扮相问题,晚年基本不动王帽。
言菊朋从陈彦衡学,在学习谭派晚年众多代表剧目的基础上,参照旧本及谭氏中年唱法,挖掘一批老戏,将一批谭早年的王帽戏如《宫门带》、《贺后骂殿》、《金水桥》等等恢复于舞台,《上天台》亦其中之一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谭派的继承发展,也是言菊朋形成个人艺术特点的标志。
该剧集中体现了其声腔艺术的风格和水平,是言氏代表作之一。
此剧主要唱段有三,均为[三眼](第三段前二节[原板],即转[三眼],为特殊格式)。
三段各有情绪特点。
第一段汉光武登殿,一派承平天子景象,故唱得平安详,于宁静中显出内心喜乐。
首句“金钟响,玉香引,王出宫廷”,“金钟”二字利用其阴平声,高揭而出,先声夺人。
第二句“寡人喜的是五谷丰登”,按十字句格式节应为三字,旧本有唱“普天下”者,也有唱“有寡人”者,言菊朋径改为“寡人”二字、且利用“寡”字上声,使一小腔,“人”字阳平稍顿换气,字音妥帖,又使唱腔在平显出跌宕多姿。
“丰登”二字,言氏早年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