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被“孤立”的北京六环:422万外来人口,集中在城乡的灰色地带(北京六环什么概念)

发布:2024-09-20 浏览:39

核心提示:没有到过北京的人,是以国产偶像剧里的都市生活想象北京的面貌的:衣着光鲜打扮入时的白领出入高档写字楼,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人人富裕。但这样的人在北京城里只有一小部分。到2020年底,北京约有2100万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超过740万,但是发展极度不平衡,422.5万外来常住人口,半数以上集中在北京的六环以外。六环外的北京是全国知名的城乡结合部,在这里不少人过着“月入两万,房租一千”的生活。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口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未来的向往也不同,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花费什么样的代价,最终他们把自己镶嵌在北京的

没有到过北京的人,是以国产偶像剧里的都市生活想象北京的面貌的:衣着光鲜打扮入时的白领出入高档写字楼,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人人富裕。
但这样的人在北京城里只有一小部分。
到2020年底,北京约有2100万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超过740万,但是发展极度不平衡,422.5万外来常住人口,半数以上集中在北京的六环以外。
六环外的北京是全国知名的城乡结合部,在这里不少人过着“月入两万,房租一千”的生活。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口音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对未来的向往也不同,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花费什么样的代价,最终他们把自己镶嵌在北京的六环外,以这里为起点,书写在北京的生活。
虽然在城市边缘的孤岛栖息,内心迷茫却依旧怀揣着自己的理想。
六环内与六环外,不仅是地理隔离,也是一种心理隔离,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最繁华的大都市和最混乱的城中村,在此一体共存,共同成就了两个字——北京。
六环外的北京还是北京吗?北京六环全线于2009年正式贯通,全长187公里,连接了北京第一圈卫星城,房山、丰台、门头沟等。
建成后,越来越多的北漂一族,聚集在这条高速路之外,在北京城市中心和大大小小的卫星城之间穿梭来往。
六环不只是比五环多一环这么简单,六环建成后增加了大量没有合理规划的建设用地。
城市的建设总是跟不上城市的扩张,政府还来不及开发的远郊区县,人口自发的流动聚集,这种流动带着无可奈何的建设性。
六环外的北京,既不是真正的城市,也不是有耕作土地的农村,而是一个乡村向城市过度的环状灰色地带,外来常住人口把这里视为生活成本洼地,自发在此安营扎寨,北京土著们在此拿下第二套、三套房产。
几百万的村民、农民工、暂住民在此汇集,他们支撑着北京城的发展,同时也被巨大的、无人情的时代洪流淹没。
对他们来说,生活在六环外和六环内差别不大,只要认真对待每一天,人生自然充满希望。
生活在北京六环外的三类人1、农民工和城中村在北京生活着超过300万名农民工,外来农民工的管理问题一度成为北京的“大城市病”。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势必需要一定的生存空间。
近年,更多的农民工群体以家庭形式涌入北京,加剧了外来人口聚集地的形成。
这些零散分布在六环外的聚集地特点鲜明:房租低廉,生活环境差,农产品小商品批发、家居建材物流仓储等中低端产业围绕分布,形成了一个个游离于北京城之外的“城中村”。
在大部分地区,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本地人口迁出减少,甚至外地人比本地人还多,出现“人口倒挂”现象。
外来农民工大多学历不高,只能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生活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
工作不稳定,社会地位低下,文化边缘化。
巨大的城乡差距摆在面前,融入北京对大部分农民工来说是不敢想象的,落差之下必然产生心理失衡和压抑冲突,还会引发社会治安治理难题和城市犯罪率高发的问题。
所以北京近年一直强调管控外来人口,治理外来人口聚集地。
尽管生活不稳定,但超过50%的外来农民工,在六环外的城中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他们对未来的期望不高,身处社会底层却依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态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改善家庭生活质量。
虽然他们是北京的底层,可在这里他们能获得比家乡更多的财富,他们很少抱怨社会不公,默默承受生存的代价向未来奋进。
但在未来,随着农民工见识的增加、理性意识的强大,他们会渐渐意识到被这个城市剥夺的个体幸福,进而选择返乡或者迁居。
2、通勤族和高房价与学历较低、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群体不同,居住在六环外的年轻一代,有着高学历、高收入,但一样承担不起北京的高昂房价。
资本进入北京长租房市场后,年轻人从买不起房,变成了租不起房,数百万怀揣梦想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过着“迁徙生活”。
住在六环外的通勤族,平均通勤距离超过35公里,时间超过60分钟。
清晨5点过,人们便陆续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市区。
五点上班、九点下班是常态,“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
如果说农民工的迷茫是明天的幸福生活在哪里,那么通勤族的迷茫是:每天1个半小时的单程通勤,是不是在浪费生命?在北京,平均每个人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的十分之一,献给了通勤。
而这件事却是无奈的,甚至是痛苦的。
剑桥大学针对上班族的调查研究表明,通勤时长超过1个小时,会增加患抑郁症的几率。
与通勤时长相伴而来的是,工作压力倍增,睡眠时间不足,属于个人的生活乐趣减少。
数年前就有媒体指出,“通勤正在杀死北京上千万年轻人”。
通勤难题,是特大城市快速扩张必然出现的通病。
城市越大,越考验政府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
北京的市政基础是按照1100万人口建设的,而北京仅外来涌入人口就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交通难以承载是必然的。
去年,北京市郊铁路运营线路达到4条,通勤压力有所缓解。
但上下班高峰地铁拥挤、道路拥堵的顽疾仍难以根治。
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崛起,发展机会越来越多,逃离北京的年轻人正在增加。
3、外迁的北京土著六环外聚集的不仅是农民工和北漂这样的外来者,连北京的原住民也被挤出了五环。
越来越多的北京土著逃离逼仄的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有33%的北京常住居民居住在六环以外。
六环外有很多居住着北京老土著的“回迁房”,城市不断建设开发,他们不得不离开生长的地方。
对不少北京土著来说,曾经的六环是极偏远的存在,“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自己的第二个家”。
大多人认为北京土著很富有,可事实上他们要和740万外来人口竞争:一样在早高峰的地铁上被挤得无话可说,一样花尽心思为孩子争学区房。
日益高企的房价,让他们住得越来越远,想要一家人住在一起过幸福生活也成了奢望。
住在六环外的北京土著,虽然在二环内的胡同里有房,可是家里没有厕所、没有停车位,从胡同里出来根本没有生活配套设施,已然不适合当下的居住需要。
大部分人为了家庭,选择在六环外买房重新安家。
“考虑将来要生孩子,这边虽远,但是面积比以前大了一倍,大人上班辛苦点没什么。
”他们与农民工和北漂一样,怀着对人生的期待,在中心城区之外,追逐着北京的喧嚣与浪潮。
其面对的生存压力,对生活坚韧的希望,折射了无数普通人的身影。
六环外的北京,未来属于这里?据不完全统计,到2020年六环串联区域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400多万,如何高效发挥六环的线路功能,引导两侧城市职能互动发展和创新功能集聚,是北京未来发展的关键。
规划中也提出要在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卫星城,打造产业集群,并推进怀柔科学城、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的建设,如果建设成功,大量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理想工作,通勤噩梦迎刃而解。
今天的北京六环,发展快、规划优,产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配套设施服务也逐渐向六环外扩及,原来觉得六环外偏远的人群,对这里重新有了希望。
“以后要是买房子的话,多半会考虑北六环那边,最长的地铁通车,周边基础不断完善,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同昌平县城的曾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对六环外的北京充满信心。
结语:改革开放后的北京,急剧膨胀,至今尚未完全定型,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难以避免,但不代表北京真的“病了”,人们收入有高有低,生活有欢乐有困苦。
这是北京的真实生活,也是真实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标签化处理某个区域、某种职业、某一类人及某些现象是有害无益的,人人参与、人人认同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和国家。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高速公路“移”到地下 实探北京“地下东六环”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