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称,2024年8月25日,“电报”(Telegram)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Pavel Durov)24日在法国被捕,杜罗夫可能被指控涉嫌恐怖主义、洗钱和贩毒,面临20年的监禁。
一、杜罗夫其人其事(一)萌发于“自由主义”的芽高耸的鼻梁,深邃的眼睛,健硕的身材,八块腹肌。
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位全球排名前几的软件的创始人杜罗夫,不仅有百亿身家、天才的大脑,还有近似模特般的身材,近乎天使般的容颜。
杜罗夫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后来这个城市改名为圣彼得堡,他小时候跟着语言学博士的父亲在意大利都灵长大,直到18岁才返回圣彼得堡。
杜罗夫一开始在大学时期学习的是他父亲的语言学,但在大学期间,杜罗夫还自学了另一门语言——计算机编程语言,杜罗夫的哥哥是计算机和数学天才,在杜罗夫学习计算机编程过程中,给杜罗夫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计算机编程语言最后为杜罗夫开创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满足俄罗斯的征兵需要,杜罗夫学习了俄军队要求的孙子兵法和拿破仑拥护的战术和治国理念,久而久之,也许是天生反骨的觉醒,杜罗夫对国家渗透到各个角落控制信息产生反感,这也为他心里埋下了“自由主义”、“通讯自由”的芽。
大学期间,杜罗夫就用自己学习的编程技术小试牛刀,以自己的名字杜罗夫(Durov)创建了网站durov.com,该网站是一个论坛形式的网站,杜罗夫使用自己的虚拟身份,在网站上发表具有煽动性的自由言论,吸引了众多拥趸,网站一度有270万的访问量。
2004年,美国大学生扎克·伯格在宿舍里创造出了Facebook,这给杜罗夫了极大的鼓励,他决心创造俄罗斯自己的“Facebook”。
在杜罗夫的传记《杜罗夫密码》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并不是为了自由而战,只是用自己的存在证明自由并未消失”。
因此,杜罗夫在一开始打造自己的社交软件时,就全面贯彻自由主义。
(二)梦开始的地方——VKontakte2006年,看到Facebook的崛起之后,杜罗夫和老同学斯拉瓦立志创建俄罗斯的Facebook,因此,VKontakte诞生了。
VKontakte在俄语中是保持联系的意思,为方便表述,我们后文简称VK。
基于对“自由主义”信仰的维护,杜罗夫极度反对“版权”这个概念,他对VK平台上的泛滥的各种盗版持放任状态,此外,各种不法言论也在VK平台流传。
正是这种自由的规则,使得杜罗夫的VK平台成为俄罗斯政府反对派的发表言论的大本营,2011年俄罗斯杜马选举时,反对派以VK平台作为组织领导的大本营,以“选举舞弊”为由掀起大规模抗议行动。
俄当局要求杜罗夫对反政府人员的相关账号与内容进行封锁与删除,崇尚自由主义的杜罗夫当然拒绝了。
在一些流传的故事版本中,当晚,武装部队还进入了杜罗夫的家。
无论如何,杜罗夫与俄当局结下了“梁子”,加上VK平台之前曾经引入MRG(Mail.ru Group)的投资,让其占公司股份的40%,使杜罗夫对公司丧失了一部分控制权。
后来的故事就是,因为各国对盗版的打压,政治的打压,公司股权的打压,使得杜罗夫不得不出售自己股份,并于2014年被赶出VK平台。
(三)狂飙突进——Telegram据统计,截至2024年7月,Telegram的日活用户已经达到了9.5亿,妥妥的全球前几。
2024年3月,英国《金融时报》对杜罗夫进行专访,杜罗夫提到,将会于今年在美国对Telegram平台进行IPO融资,目前已经估值300亿美元(人民币两千多亿),资本市场的估值从侧面肯定了Telegram这个软件的作用。
把时间拉回Telegram最初的萌芽阶段,据说,2011年武装部队开进杜罗夫的家时,这个想法已经在杜罗夫的脑海中存在了。
也是当年,杜罗夫在给公司副总裁发奖金时,副总裁回答的是要生命而非金钱,很明显,副总裁此时开始对自由主义的信仰已然崩塌。
于是杜罗夫愤怒地想将钞票扔出窗外,但是感觉不够潇洒,最后决定用卢布币值最高的5000元折成了一个纸飞机,扔出了窗外,这个纸飞机在空中回旋了几次,却没有落地,后来变成了大名鼎鼎的Telegram。
2012年,杜罗夫开始着手Telegram项目,他带了几个对自己忠诚的VK老员工从俄罗斯飞到美国纽约,来到自己认为的自由之地开始了Telegram的开发。
这是一个完全维护言论自由的软件,不对任何言论进行审查,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
2013年,斯诺登曝光美国的棱镜计划,微软、Google、Apple、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均向美国政府提供用户信息,这时极端重视用户隐私的Telegram得以快速发展,2014年Telegram用户突破5000万。
吸取了对之前失败、灰暗经历的教训,杜罗夫这次没有设置固定的办公地点,虽然总部在阿联酋迪拜,但他和核心团队在全球各地都可以办公,就他自己而言,就有俄罗斯、圣基茨和尼维斯、法国及阿联酋等多国国籍。
而他自己也持有Telegram大部分股份,拥有对Telegram的绝对控制权,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为了避免VK的后来的结局。
(四)加密货币的野心——Ton链拥有自由主义信仰的杜罗夫,天生是加密货币的忠实信徒,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特质与杜罗夫的理念契合。
早在2012年,VK时期,杜罗夫就曾公开表示自己有比特币,而且还建议俄罗斯废除现有的货币体系。
2018年,在加密货币交易历史的一个高潮期,杜罗夫在Telegram发布了自己的区块链平台TON(Telegram Open Network),并发布了自己的TON代币,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TON募集了超过17亿美元的资金,2019年10月美国证券监管机构SEC认为TON进行了非法的证券销售,因此对Telegram和杜罗夫进行诉讼。
迫于压力,杜罗夫2020年放弃了TON项目,把绝大部分募集的资金退还给了TON投资者。
但这并不意味着,TON结束了,TON作为开源项目独立了,改了内涵为“The Open Network”,社区的进入,让TON迎来了转机,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五)法国被捕落网2024年8月25日,杜罗夫的私人飞机在法国巴黎近郊的布尔歇机场降落,没想到,这次等着他的不是去健身房健身,或者在法国游玩,而是冰冷的手铐。
此外,由于杜罗夫具有法国国籍,因此属于法国公民,不会被引渡到其他国家。
对于被捕一事,Telegram官方发布声明称,“平台符合行业标准且不断得到改进,公司始终遵守包括《数字服务法》在内的欧盟法律”,“全球近10亿用户使用‘Telegram’作为通讯手段和重要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