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营门右转,路旁有一排白杨树,在冬日的寒风中傲然挺立,犹如一名名为国戍守的军人,坚韧而挺拔。
树是营区刚建成时,由营队官兵一起种下的,除了白杨树外,还有梨树、白玉兰等等。
当年,两三名官兵分包一棵树苗,既种树、也养树,如今,这些树苗已经长成粗壮的枝干,当年哭过鼻子的新兵也成了连队骨干。
中士刘舟与班长张之文合种的是从东往西数第三棵白杨。
张之文退伍前,特意将刘舟带到那棵白杨树前,“如果今后遇到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就来看看这棵树,你就会得到答案。
”后来,每当遇到难题,刘舟总会来这树旁站一站、坐一坐,思绪不知不觉就飘到当新兵时的那个夜晚。
“哭什么,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张之文说得严厉,刘舟连忙擦干眼泪。
对于这个新兵,张之文又爱又气。
刘舟有文化,学习能力很强,心思又细腻,见第一眼张之文就知道是个导弹号手的苗子。
可是刘舟的缺点也明显,家境优渥,从小没吃过苦,来到刚建好、训练生活更紧张的新营区后,稍微吃点苦就受不了。
这不,刚和家里人通完电话,就忍不住流眼泪,想退伍。
就在张之文思忖着该如何做思想工作的时候,集合哨响了,他连忙带着刘舟下了楼。
原来,营队新购了一批杨树苗,营长组织大家种树。
张之文拉上刘舟认领了一棵。
树苗一人高,树干比拇指略粗,稀稀拉拉缀着几片叶子。
刘舟左手提着树苗,右手把铁锹往地里一插,小声嘀咕:“地硗薄,树也萧疏,能长得起来吗?”话进了张之文耳朵,他心生一计,道:“你说它活不了,我说它能活,要不我们打个赌?”“赌什么?”刘舟来了兴致。
“如果你赢了,就一周不用出公差。
”“一言为定?”“一言为定!”刘舟满怀欣喜地将树苗种下。
这块地原本全是碎石块,后来官兵从隔壁山上挖来些土铺在上面,几锹下去,便能见到石头。
这种地挖起来很费劲,但他不觉得累,在他看来,一个小时的付出就能换来“一周的收获”,很值。
之后几天,刘舟都勤快地为树苗浇水,默默盘算着“小九九”。
树好像也随了他的愿,那几片本就泛黄的叶子在烈日下越来越黄,眼瞅着就快枯了。
刘舟找张之文报“喜”,却被告之不急,再等等。
果不其然,几天后当刘舟再次去看树苗时,上面长出了几个嫩芽苞,微微张开溢出浓浓的绿意。
这一发现虽让他有些失神,却不觉得失望,反而格外地喜悦。
“班长,班长,我们种的树活了,长出芽儿了!真没想到,在那么贫瘠的地上也能活过来。
”“白杨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和环境适应力。
你看,这不正对应咱们军人的坚韧品格吗,有人在巴掌大的小岛上扎根,有人在海拔三千米之上的高原驻防,还有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坚守,那里的环境比我们这里可更苦。
”张之文语重心长地说道。
刘舟沉默不语,心中百感交集。
入伍前他意气风发,渴望在军队建功立业,然而却一点训练的苦都吃不消,细细比较,自己还不如一棵小树苗。
“班长,我要像这棵白杨一样,不怕苦、能吃苦!”刘舟当即表态。
往后的日子,刘舟没有再提退伍的事,而是将全部精力用来学习训练,遇到知识学不懂、生活有困惑等困难,张之文就会及时地施以开导、帮助,既教知识技能,又讲人生道理。
但是,深奥复杂的导弹原理始终是他难以迈过的坎,尽管每天都在努力学,却进展缓慢。
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一场暴雨在狂风的裹挟下席卷营区。
刘舟有些担心,不到两个月的树苗能活下来吗?等到雨过天晴,刘舟连忙去查看,一些枝丫与树叶散落一地,白杨树却依旧挺拔地立在路边,被雨水冲刷后更显得郁郁葱葱。
一刹那,他心胸如晴朗的天空般,变得格外宽广——坚持下去,就能看见彩虹,中途放弃,就如残枝落叶。
前不久,张之文作为返聘技术骨干来到旅队维修装备。
两人又来到那棵白杨树旁,看着那枝叶繁茂的白杨树,张之文感慨道:“当年的小树苗也成了大树。
”话中指树也指人。
刘舟回应:“那是因为即使在困难环境中也没有放弃,始终在坚持成长。
”言语说人也说树。
作者:王航播音:郑颖鑫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