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一则披露,核准吕思敬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都会人寿)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官网新官上任吕思敬,一位在保险业深耕近16载的资深专家,持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商学硕士学位,同时是一名澳大利亚精算师。
他的职业生涯始于2008年,期间任职多家知名保险公司的关键角色,积累了广泛的行业经验。
自2015年起,吕思敬与美国大都会集团结缘,先是在香港的大都会人寿分公司崭露头角,出任首席精算师与首席财务官之职。
随后,他又晋升至大都会人寿亚洲区,先后担任财务规划与分析副总裁、战略与规划副总裁。
2023年,吕思敬的职业生涯迎来新的篇章,他正式加盟大都会人寿,迅速被委以重任,成为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同年11月,经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的严格审查(沪金复〔2023〕254号),吕思敬正式获任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资格。
直至今年7月,吕思敬获批大都会人寿副总经理一职。
由此可见,他的职业生涯与大都会人寿密不可分,从香港到亚洲区,再到中国大陆,吕思敬的每一步足迹都深烙着大都会人寿的成长历程。
从“美资巨头”到“中外联姻”大都会人寿成立于1868年3月24日,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由一群纽约企业家以10万美元资本创立的“National Union Life and Limb Insurance Company”(美国大都会集团),初期专为南北战争士兵提供保险保障。
1868年,公司转型并更名大都会人寿,开始聚焦于中产阶级的人寿保险市场。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大都会人寿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业务涵盖保险、年金、员工福利及资产管理等领域。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大都会人寿加快国际化步伐,包括1995年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以及2003年与首都机场集团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大都会人寿便布局进入中国市场。
1995年,美国大都会集团率先在京开设了首个代表处,紧接着一年后,上海也迎来了其代表机构的设立。
2000年,美国大都会集团在国际资本舞台上迈出重要一步,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MET),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金融巨头的地位。
随后,大都会人寿在中国市场加速布局,2004年,大都会在中国北京成立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俗称:北大都会),总部设在北京。
翌年,大都会人寿再度联手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俗称:南大都会),深耕南方市场。
历经数年发展,为了整合资源、强化竞争优势,2011年3月,中美大都会与联泰大都会宣布重大决策——在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正式批准后,两家公司将进行合并重组。
合并后的实体,将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成为美国大都会集团与上海联和投资在中国市场共同拥有的唯一一家合资人寿保险公司。
屡“吃罚单”以口碑见长的大都会人寿,2022年却罚单不断,这其中原因与不规范的销售端有很大关系。
2022年3月,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接连挥出重拳,连续发布四份行政处罚决定书,皆与大都会人寿有关。
经过深入调查,大都会人寿的电销行为被发现存在严重违规。
其在全国多个城市自建的电销中心,如北京、广州、深圳、沈阳、上海及重庆等地,在进行电话销售时,普遍存在对保险责任描述含糊不清,甚至夸大保险条款以误导消费者的情形。
这一系列违规操作涉及166项具体业务,总保费金额达57.62万元。
监管机构认为,上述行为直接违背了《保险法》第116条的规定,即禁止保险公司及从业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误导投保人。
鉴于此,银保监会对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总公司处以30万元的罚款,同时对涉及违规操作的八大电销中心实施总计61万元的罚款,此外,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十名管理人员给予警告,并追加总额27万元的个人罚款。
图源:行政处罚决定书同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现中国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对大都会人寿重庆分公司开大额罚单。
其中披露了该分公司在电销业务中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对投保人进行了误导性的陈述,涉嫌欺骗;二是隐瞒了与保险合同紧密相关的若干关键信息;三是干预了投保人的诚实告知义务;四是财务数据存在失真情况,缺乏真实性。
图源:公众号公共图库针对上述违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第161条、第170条及第171条相关规定,重庆银保监局对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重庆分公司处以总计82万元的罚款。
此外,对李曦越与刘敬也分别给予了相应的处罚。
李曦越被警告三次,并被处以24万元的罚款;刘敬则被警告一次,并需缴纳1万元罚款,总罚款金额高达107万元。
然而,大都会人寿面临的的电销端问题远不止罚单。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大都会人寿”相关的投诉词条近一百多条。
涉及最多的是“欺骗诱导”“夸大消费”“拒绝全额退保”等等。
图源:黑猫投诉庆幸的是,近期的监管罚单列表里,大都会人寿的名字已“不见踪影”。
可见,两年时间里,大都会人寿迅速调整了运营战略,在整顿销售队伍上做足了努力。
近年,大都会人寿坚定战略定力,不断深化寿险高质量发展;坚持多元渠道齐头并进、协同发展,通过打造高质量、专业化队伍,持续增强业务韧性和客户服务能力。
业绩遥遥领先2023年度,大都会人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保费总收入达到了187.41亿元,同比增长15.33%。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单首年保费这一关键指标,大都会人寿同样表现出色,全年收入达到了37.80亿元,同比激增37.90%。
自2004年以来,大都会人寿的保费规模节节高升,从2800万元增长至187亿元。
在保费收入稳健增长的背景下,大都会人寿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
2023年度,公司凭借出色的资产管理策略,实现了3.61%的投资收益率,以及高达6.33%的综合投资收益率,这两项指标均在行业内遥遥领先。
其偿付能力也出类拔萃。
截至2023年末,大都会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51%,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65%,在资产规模300亿以上的寿险公司中,均排名第一。
大都会人寿在经历一系列挑战后,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而更加注重合规经营与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对自身实力的证明,也是对消费者信任的最好回报。
今后,大都会人寿仍需持续努力,作为中小型外资保险领域的领军者,将以身作则,引领行业同仁共同探索合规经营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