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对维护社会治安、预防解决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摄像头安装不规范导致的侵犯隐私权问题以及信息泄露风险等,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商家是否有权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该如何正确安装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获取公民信息的边界在哪里?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近日,浙江两名女子在一足浴店做完精油开背后发现,房间里竟然有个摄像头正对着她们做SPA的床。
两女子立即找店长理论,店长辩称是派出所要求安装的。
当地派出所回应说,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属于治安防范措施,但从未强制要求商家在隐私区域安装监控,且安装监控后需要尽到提醒义务。
不仅仅是足浴店,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如今在商场、餐饮店、游乐场、宾馆、小超市等各类场所,都能见到摄像头的身影。
有些摄像头被商家安装在包间里,有些还自动识别个人信息,有些则被人破解导致影像资料在网上流传贩卖,引发人们的担忧。
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商家不可以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但并不意味着摄像头可以随意被安装。
在安装摄像头时,务必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遵循维护公共安全原则,同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保障信息安全,不得侵犯和泄露他人隐私。
摄像头不可以随意安装务必设置显著提示标识商家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店里安装摄像头?记者走访北京、天津多个商家了解到,大家无不是出于“安全考虑”“怕出了事说不清”等原因。
北京朝阳区一家火锅店不仅在前台、大厅、走廊等区域安装了摄像头,还在包间里装上了摄像头。
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摄像头都是自己主动安装的,主要是出于店铺安全考虑,另外一旦出现类似食材、卫生纠纷时,有监控视频就好处理了。
记者注意到,有些店铺有提示牌:您已进入监控区域。
而大多店铺则没有张贴相关提示牌,店家或服务员也不会主动进行提示。
天津市河东区一家小超市的老板也在超市里安装了多个摄像头,监控视频画面时时呈现在收银台上的电脑屏幕上。
老板告诉记者,有摄像头之后,要是店里丢了东西,警察来了也可以给他们看,协助破案。
对于摄像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