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湖区通过租赁、建设、回购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努力让全体居民住有所居。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布艺沙发、精美墙纸把40平米的一居室装点得很温馨;推开客厅的落地窗,外面就是满目苍翠的梧桐山,雨后的凉风扑面而来,距离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企业榕亨集团经营部经理汪月刚住进公司配租给他的人才房已经有1年多了。
房子位于罗湖区莲塘街道莲馨家园小区,租金每月1200元。
“这里空气好舒服,环境也很安静。
搬到这里之后,我的睡眠都变好了。
”罗湖区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户籍人口基数大、住房需求量大,然而可用土地资源早已消耗殆尽。
缺少保障性住房,不仅困难家庭得不到保障,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下降。
近年来,罗湖区通过租赁、建设、回购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填补保障性住房缺口,努力让全体居民住有所居。
“十三五”期间,罗湖区计划新增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34831套。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罗湖实际新增筹集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23632套;供应住房6971套;累计保障低收入家庭1345户,发放低收入补贴5233万元;保障企业361家,分配企业保障性住房2979套,发放企业人才补贴5548万元。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和措施,克服困难,加大推进力度,从长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上着手,不断地解决好人民群众的住房保障问题,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罗湖区住房建设局主要负责人马晓东表示。
●夏凡建推动城市更新,填补住房缺口多年前,向多生的儿子儿媳去世,留下不到两岁的孙子。
74岁的向多生老两口从湖南老家来到深圳照顾孙子,住房成了一大问题。
为照顾特殊困难家庭,罗湖区给向多生一家安排了一套位于莲馨家园小区的保障性住房。
“房子有62平方米,每个月租金只要1300多元,可以长期住。
周围环境好,交通方便,不远处就是罗湖中医院莲塘新院。
这里住得舒适,很适合养老。
”向多生说。
和向多生一样,盼望在罗湖圆“安居梦”的居民还有很多。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罗湖区轮候库网上填报共计72812户,其中已在册总户数47367户。
另一方面,随着“菁英计划”、《罗湖区企业人才住房租售管理办法》、《罗湖区企业人才住房租售工作方案》等政策的实施,以及罗湖区保障性住房更广的覆盖面,罗湖区人才住房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按年均增长率测算,2020年罗湖区人才住房保障需求为16226人(户)。
如何满足居民对美好居住条件的向往?新建更多的保障房小区是最直接的手段。
然而,与庞大的缺口相对应的是,作为最早的建成区,罗湖土地紧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能够用于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地块并不多。
2013年至2018年,罗湖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莲馨家园、罗湖公安分局人才公寓(罗安居)、翠苑花园2、3栋、“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共4个,住房共10948套。
下楼就是公交,出门就是公园,学校医院配套齐全,老人小孩活动丰富……这里描绘的,正是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后的场景。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是近年来罗湖的一项重磅改革。
棚改之后,将建成99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33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以及17.53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根据计划,该项目可以提供约4900套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有力填补了罗湖区保障性住房的缺口。
此次棚改配建的保障房不仅数量较大,居住环境也将是一流的。
根据改造要求,罗湖棚改将采用街区制、海绵小区、智慧小区、地下综合管廊、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七大新兴技术规范,打造科学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现代化人居环境示范社区”、“儿童友好型社区”和“绿色生态型社区”。
腾梳理可用地块,推动集约化建设在梨园路旁,白色围挡包围的深业物流12—08地块,只是一个5000多平方米的土坑。
但是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有一栋141.7米超高层人才住房拔地而起,成为红岭金融创新产业带上又一座地标性建筑。
按照原本的法定图则,这块地是办公用地和环境设施用地,容积率不高。
于是,罗湖通过集约化建设超高层人才住房,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为人才住房腾挪出空间。
此外,项目还将配建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为周边居民的用电提供保障。
这就将人才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在一起。
根据规划,该项目包含地上46层、地下3层,采用装配式建筑。
建好后,可以提供360套人才住房,户型为65平方米的两室两厅和8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住房还配备精致装修,可以实现“拎包入住”。
“虽然是一个独栋的建筑,我们规划了各种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希望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区。
”罗湖人才安居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付文广介绍,在大楼裙楼将配建文化活动室、社康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多项便民设施,架空层还将装点草坪、灌木,营造优美的园林环境。
“罗湖作为老城区,户籍居民和人才总量越来越多,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突破和创新,寻找合适的地块建设保障房和人才房。
辖区里一些用地存在没有充分开发的情况,我们要把它梳理出来,成为筹集保障房和人才房的有益途径。
”罗湖区住房建设局住房保障科科长刘刚表示。
近年来,罗湖对全区建设用地进行摸底,挖掘可利用的潜力地块。
摸底发现,位于金稻田路和金琥路交叉口东南侧的草埔大修厂现在是公交总站,拥有约19303平方米的低容积率土地。
调整法定图则后,公共交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可在公交总站上盖住房。
如果按照容积率6.0改造,改造后有10%的建筑面积作为商业,可建设筹集人才住房600套,还可以配备2400平方米的幼儿园和6700平方米的公共配套设施。
此外,罗湖还通过初步核查,发现3块现状与法定图则规划(居住用地)不符的地块,总用地面积4.6公顷。
如果参照现行的城市更新配建比例,按其容积率3.7核算,住宅建筑总量约17.02万平方米;若按18%保障性住房比例核算,建筑量为2.04万平方米;按每套65平方米计算,可提供房源约470套。
买社会资金配建,政府出资回购拐出北环大道,沿着金湖路往山上走,银湖蓝山润园城市更新项目的10栋新房就在眼前。
其中,最靠近北环大道的一栋建筑高33层,是城市更新配建保障性住房,共454套。
总建筑面积约26260平方米,回购价17559万元。
这里的保障房有39、69、80平方米等多种户型,基准月租金为每平方米35.75元,一套房的平均月租金约为2800元。
而银湖蓝山的商品房,如今月租金高达1万—2万元。
同时,保障房还享受优惠的物业管理收费,由每平方米6.5元下降至3.9元。
像银湖蓝山这样,面向社会资本城市更新项目回购,是罗湖筹集保障房的又一项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