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建照壁除抵挡恶鬼,还有啥用? | 豫记照壁,也称影壁、照墙或屏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古人认为居家住宅中,不断有鬼魅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倒无所谓,但如果是孤魂野鬼溜入宅院,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据说恶鬼行踪是直来直去,如果建起照壁,可以抵挡他们的伤害。
除此之外,照壁还可以遮挡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也防止走财散运,还能控制气流,调节宅内冷暖,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有益于主人健康,家庭祥和。
李当斌 | 文图中华照壁建筑历史悠久,最早源于陕西,始于商周时期。
唐宋时照壁推广到全国,起初,照壁建筑只是在各级官府大院,继而庙宇、州府城隍庙。
唐代普及到民间。
到了元代,蒙古族统治中国,提倡每户必在院中立一照壁,如有违犯规定制度约法者,将违反事例也书写在家宅照壁上,以示惩戒。
有时派粮派款,也照例书写于壁上,表示落实与督促。
照壁的建造级别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志向追求,雄厚的财力可以让砖雕匠师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精美照壁。
越是有钱人,越会兴土木,修门面。
商人和官府家族为了给自己或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如意归宿,便不惜一切钱财,建院设壁,力求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人丁兴旺。
现存的明清时代商人和官宦人家府邸每一处大院建筑和精美的照壁砖雕,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晚清时期,民间富户人家修建四合院,为了使道路不直穿正门,便在院内、院外建照壁,以示富贵达显,吉利祥泰,不同凡民。
一般百姓民居,也妨效建照壁,亦图祥宁,但为土坯照壁,无有任何图案、雕刻设计,只是一道空墙,上面参瓦盖顶,称为一字壁。
照壁的分类照壁以所在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前导空间之美。
若按照其所处的位置来区划可分为门内、门外和大门两侧照壁三种类型。
门内照壁是指位于建筑大门内侧,与大门有一定的距离的照壁。
它与门楼一起构成空间有序转换的入口节点。
有的正对大门独立设置,形成双向流线;有的借助厢房山墙,形成唯一流线。
在整个序列的组合中往往起着“引”的作用。
通过此空间的组织,界分了内外,增添了空间层次,引导了秩序,酝酿了空间序列,彰显了传统建筑中蕴含的丰富空间文化内涵。
门外照壁正对建筑大门,和大门有一定的距离,在较大规模的建筑群的大门前往往设有这种照壁。
它正对大门,和大门左右的牌楼或其他建筑组成了建筑的前导空间,增添了建筑群的气势。
而在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宅类大门前的这种照壁,则多是从风水、风俗、实用功能上所需而建。
大门与影壁相对,人们到达建筑时首先望见的就是照壁,它不仅具有精神方面的功能,而且增加了空间意味和视觉层次,当人们经过由外面街巷进入入口空间然后在到达内部庭院的过程时,空间就随之发生变化。
由宅门与照壁所形成的这一入口界定空间至关重要: 空间在此转换、视觉在此更替,欲扬先抑之后人们才会备感内部空间的宽敞和舒适。
门侧照壁指位于大门一侧或两侧的照壁。
有的形状为八字形,有的形状为一字形。
它与门楼浑然一体,组合成一种十分有气势的建筑入口形象,在装饰入口的同时,也显示着主人的地位,烘托出入口的气氛。
概括来讲,传统建筑中的照壁和大门,起到了巧妙地组织过渡内外空间,或转换空间,或限定场所,或增添层次,或弘扬气势的作用。
照壁的构图与造型由于视觉的生理限制,人对建筑的视知觉都是始于造型,尤其是立面构图。
按照传统美学法则设计照壁立面,往往以对称的形式来构图,对称体现了最简单、最普遍的结构秩序,从而最具有可辨识性。
在远观的时候,立面构图只是融合成一个剪影,看到的是它的外轮廓线,与天空相对照,就形成了所谓的“天际线”。
按照中国传统建筑“三分说”的观点,照壁在总体造型上也可分为壁顶、壁身、壁基三部分。
壁顶按照壁的大小及等级程度分别用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几种形式,顶上也有屋脊和瓦面。
各种形式的照壁顶虽然面积都不大,但依然在上面铺筒瓦,中央有屋脊,正脊两端有正吻,垂脊前端有小兽,四角一样有起翘。
壁身上面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或文字,题材均以“福”文化为表述内容。
精美的雕刻在光影的作用下形成了起伏的变化,与壁顶强烈的水平线条形成一种富有变化的协调。
壁基是照壁的基座,多采用须弥座或须弥座的变异形式。
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使照壁有了与建筑形体统一之美。
照壁的用材从照壁的建造材料来分,则可以分为砖照壁、琉璃照壁、木照壁和石照壁几种类型。
在传统民居中砖照壁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从顶到底全部用砖瓦建造,在其壁面上有的抹一层白灰,有的则不用抹灰。
形成了照壁两侧水平的砌筑线条与整体壁身的对比之美。
琉璃照壁是在砖建造的实体外用琉璃构件包贴,但照壁的基座大多采用石料建造。
全部采用石料和木料建造的照壁所见不多,尤其是木照壁立于露天,经不起风吹雨淋,容易受到侵蚀破坏。
装饰与寓意之美从选材、造型到装饰手法,影壁无疑是主人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人文思想、审美观点等第一印象的展示者。
照壁多为整齐的一面墙体,往往装饰精妙成为入口空间的亮点。
有的则为中高侧低的三段式,新颖别致打破统一;有的更是别具一格,壁身挖空供人通过。
形式多样,变化不一。
从装饰的布局来看,有各种寓意吉祥的神话故事、动植物花卉多集中在壁身的中心和四个角上。
照壁的中心称“盒子”,四角称作“岔角”。
从装饰的内容来看,有各种植物、花卉、兽纹以及汉字符号等,取材很广泛,但所用题材多和建筑的内容有关。
在照壁的中心盒子和四个岔角中,用得最多的装饰内容还是植物花卉,海棠寓意富贵满堂,若采用海棠形盒子,往往会在盒子下方有一个花篮,花篮里伸出繁茂的绿色枝叶,枝叶中有九朵盛开的花朵和十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蕾,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地民居的照壁中,祥云、瑞禽瑞兽等都占重要地位,而且越来越讲究,艺术造诣也越来越高,成为有研究价值的民间雕刻艺术。
从色彩处理上看,照壁的色彩以淡雅为主,用清一色的灰砖外加白灰抹面而成,与主体建筑的色彩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色调共同构成了传统民居的肌理。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照壁有着强烈的东方美学艺术特征,反映了我国传统建筑高超的艺术成就。
对其美学特征的挖掘能陶冶情操,提升建筑设计师审美情趣,给我们诸多的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图片为作者在古村落拍摄的明清时代照壁图案。
编辑:张涵豫记版权作品,如需转载,请微博私信“豫记”或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