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耳边经常听到一个名字簇(cuo)桥。
不管你怎么说现在新华字典上都没有这个读音,而且一直以来这个字都不是多音字,应该簇(cu)桥,花团锦簇(cu).但是老成都人依然我行我素的说这就是簇(cuo)桥。
而且这个地名的读音也是初步辨别你是不是成都人的一个标志。
那么为什么成都人要读簇(cuo)桥呢?这要从三国时候说起了。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在成都大力发展农桑,而唯一成都西门外的簇桥所在地就成为生丝、锦缎的加工、生产和交易 的集散地,并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所产“蜀锦”为我国四大名锦之一。
三国时期,诸 葛亮致书刘备曰:“决战之资,惟仰锦耳”。
并称“蜀锦丽天下”。
唐代,这里的丝绸生产、 交易更为繁盛,故将桥和场镇统称为蔟(蚕蔟,蚕虫吐丝结茧的器物)桥。
而当初四川人把这念为蔟(cuo)丝。
由此这一读音代代相传的保留到了今天。
簇桥所在地的簇锦乡就是专门生产蜀锦的所在地。
那是什么时候从蔟桥改为簇桥的呢?据史料记载,明朝文年间,蔟 桥改为五孔石拱桥,改桥名为簇锦桥,场镇称为簇锦镇,统简称簇桥。
由此“簇桥”之名沿用至今。
最后想问问大家:浣花溪的浣的你们都听过哪几种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