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站2022年4月7日报道,在乌克兰的特别行动展现出许多耐人寻味的时刻。
总的来说,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时令人惊讶:反坦克导弹捣毁掩体,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导弹射向舰船,反舰导弹摧毁沿海的基础设施目标。
本文拟就已经历实战使用的“棱堡”岸防导弹系统和“缟玛瑙”导弹给予介绍。
“棱堡”岸防导弹系统20世纪70年代末至2010年,也就是其列装时为止。
历史如此之长缘于苏联的解体以及由此带来的所有行业的危机。
这就是为什么直到1985年才进行第一次发射,而此后又经历了漫长的研制过程。
而在此期间,只能依靠自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服役的“边界”和“列杜特”反舰系统,如此老旧的系统在发生冲突时无法确保海岸安全。
2010年,“棱堡”列装服役,该武器系统有两个版本:移动式(K300P或“棱堡”-P,移动式)和固定式/井基(K300S或“棱堡”-S,固定式)。
导弹所具备的多种能力使其具有更多的型式。
武器系统有两种类型:井基武器系统,移动式武器系统,在此重点对后者作更详细的研究分析。
K-300“棱堡”-P导弹营的标准组成:-4部K-340P自行式发射装置,各配备两枚导弹;-2辆战斗指挥车;-1辆移动式岸防导弹武器系统战备值班保障车;-4辆运输装填车(TZMK342P)。
该系统能够在无线电电子对抗条件下击中舰艇编队组成内不同级别的水面舰艇和单个目标。
“棱堡”-P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自给性。
在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它可以保持战备值班状态长达30天。
“缟玛瑙”导弹P-800“缟玛瑙”是一种超声速、多用途、中程反舰导弹。
该导弹仿照“鱼叉”导弹而来,最初由“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作为多用途导弹研制。
计划将“缟玛瑙”配置在任何航母、水面舰艇、导弹艇、潜艇、飞机和岸上设备上。
因此,首要任务是开发一种以组合轨迹飞行的导弹,使其尽可能难以被对手发现和摧毁,在“射击后不管”方面具有适当的射程和自主性,这就使舰船和岸防发射装置能够迅速更换其阵地。
最后,3M55导弹变成了一个长8米、发射重量为3吨的重型导弹。
而机载导弹体量稍逊一些,只有6.1米长,重量减少300kg。
但据推测,机载导弹射程更近。
3M55高空最大飞行速度为2.6Ma或3180km/h,近地面飞行速度较低,为2Ma或2448km/h。
该导弹是一种两级导弹,有一个组合式推进系统。
固体推进发射级完成起飞助推器的功用,用其实施初始加速。
第二级为使用煤油燃料的液体燃料主发动机。
“缟玛瑙”的射程达到600km。
这足以将一枚导弹从塞瓦斯托波尔停泊场击入从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的舰船船舷。
导弹在巡航段的飞行高度达14000米,在战斗地段的飞行高度为10~15米。
导弹在巡航段由一个包含无线电测高仪的惯性系统引导,在战斗地段使用一个主动-被动雷达导引头,能够探测到50km以内的目标。
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抗有源-欺骗性干扰。
战斗部的重量为300kg。
与俄罗斯其他一些导弹相比,战斗部的质量看起来可能不够。
但是,如果它以超声速命中航空母舰级别的舰船,除了导弹穿透船体内部造成破坏以外,300kg炸药爆炸能够造成严重的损毁。
换句话说,船员们将忙于拯救他们的舰船而不是完成战斗任务。
因为300kg梯恩梯炸药会造成严重的问题。
对于那些愿意接受高超的海上破坏艺术的盟友和伙伴成员来说,有“红宝石”反舰导弹来应付他们。
几乎相同,但不完全相同。
出口型“红宝石”导弹依据高度而定,射程为120~300km,战斗部仅有200kg。
但尽管如此,如果被其击中,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还有“布拉莫斯”,它是俄罗斯和印度枪械制造商的联合作品。
“布拉莫斯”以“红宝石”为基础研制,其射程与“红宝石”相同,飞行速度更快,战斗部质量从200kg到450kg。
而且,像“缟玛瑙”一样,也有两种型式,机载型(重量2500kg)和地面/舰载型(3000kg)。
印度的苏-30MKI能够携带三枚这样的导弹。
这种多用途性在后来发挥了作用,也就是发现“缟玛瑙”也可以很好地用来对付岸上的目标。
在一枚巡航导弹将要击中一艘机动船只时,考虑到会受到防空系统的回击,导弹会释放可见光和雷达波段干扰,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目标,轻而易举地就能摧毁一个静态的岸上目标。
很难想象能够有效地使用如此昂贵的产品去对付一个地面的动态目标。
“缟玛瑙”的首次作战使用是针对叙利亚的地面目标实施打击。
2020年11月15日,“棱堡”和“缟玛瑙”接受了战斗的洗礼,作战使用被认为是完全成功的,击中了所瞄准的目标。
“缟玛瑙”导弹采用十分经典的十字形布局,由于可以在进气口中心内部放置导引头、战斗部或控制部件,使这种布局具备很高的空气动力性能。
为这款导弹的潜射型研制了一个特制的密封整流罩来封闭进气口。
当导弹从水下射出时,就会触发特制电点火管将整流罩抛射出去。
陆基和舰基导弹的工作方式是,在启动抛射药将导弹从发射井或发射筒中弹出后,启动助推器。
导弹进入航线,爬升到高空,然后开始使用主发动机级运动。
在接近目标区域时,开启导引头,捕捉目标,导弹下降到10~15米的高度,开始向目标移动,这时启动目标跟踪装置,在必要时会进行航向校正。
上述过程没有任何人工参与或控制。
在敌人实施对抗的情况下,“缟玛瑙”武器系统能够在敌人电子战或防空系统作用下确保攻击效果。
“棱堡”能够进行齐射,即从一个自行式发射装置发射两枚导弹,或从多辆发射车向不同的目标发射导弹。
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必要,这些导弹将不会射向同一个目标。
也就是说,每枚导弹将只“看到”自己的目标。
高速飞行以及改变飞行轨迹的能力增加了有效击中目标的可能性。
每枚“缟玛瑙”导弹都装在一个单独的弹筒内出厂,弹筒不仅可以运输导弹,还可以在不拆除装药的情况下对导弹所有设备进行诊断,而同一个弹筒还以可用于发射导弹。
“缟玛瑙”系列型谱导弹可以装备俄罗斯海军所有配用“口径”巡航导弹的舰艇。
这些舰艇包括“暴徒”-M小型导弹舰,20385型轻型护卫舰,22350型护卫舰和1144型“纳希莫夫海军元帅”号巡洋舰。
除水面舰艇外,“缟玛瑙”导弹还以可用于“亚森”级885型/“亚森”-M级885M型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和“安泰”949A型巡航导弹核潜艇。
“缟玛瑙”导弹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打击目标覆盖范围从轻快舰队到核动力巡洋舰,包括潜艇和水面舰艇。
“棱堡”陆上使用情况“棱堡”岸防导弹系统战勤班组与其舰上同行有一定的区别。
与潜艇和小型舰艇不同,岸防系统除了雷达站以外还可以使用直升机进行目标指示。
如果直升机或岸防雷达班组人员发现敌人,就会将目标特征、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数据传送到指挥所,并由战斗指挥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处理后的信息随即传送到指挥所班组,据此作出判定。
在作出判定后,目标数据被直接送到自行式发射装置,向导弹“装入”数据并进行发射。
由于“棱堡”发射装置可能远离指挥所和“盘石”-B(Monolit-B)超视距雷达所在位置,而且后两者以及战备值班保障车辆通常不在前线,因此武器系统组成内还包括指挥所和自行式发射装置之间数据传输保障车辆。
“棱堡”和“缟玛瑙”迄今为止从未针对舰船目标使用过。
但在2014年,向叙利亚境内的目标一起发射了“缟玛瑙”与“口径”导弹。
而在2022年,据俄罗斯国防部情报,从克里米亚发射导弹摧毁了位于敖德萨州沙赫乔尔斯克村的司令部。
当然,用反舰导弹摧毁沿岸基础设施确实有些浪费。
使用更便宜的武器,而不是反舰巡航导弹摧毁像司令部这样的目标可能更为合适。
但是,这些发射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摧毁乌克兰武装力量目标,还不如说是为了在战斗条件下检验导弹和武器系统战勤人员。
毫无疑问,当今的“缟玛瑙”能够击中并摧毁岸上静态目标。
因此,这些导弹的发射相当成功地展示了俄罗斯武器的能力,而“匕首”导弹的发射也同样取得成功。
今天,“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表示,3M55导弹的射程将大大增加,将达到800km。
这引起许多人引用“红宝石”和“布拉莫斯”的战技性能作出不完全相同的反应,他们认为“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红宝石”研制的“布拉莫斯”以及“红宝石”本身,都明显逊于“缟玛瑙”。
换句话说,它们最初都是具有较差战技性能的导弹。
这对出口型号来说是很常见的事情。
据公开资料报道,“红宝石”的主发动机使用T-6煤油,这种燃油是超声速飞行器使用的“常规”航空煤油。
“缟玛瑙”的燃料没有明确说明,但据推测不是T-6,而是T-10或decilin,这种剧毒化合物的通用分子式为S10N16,但确切的配方和成分从未在媒体上公布过。
decilin为Kh-55导弹研制,该导弹(及其改进型)至今仍在俄军服役。
俄罗斯化学家已经攻克下一个发展阶段,即所谓的decilin-m。
对它的了解甚至比对T-10的了解还要少,它和它的前一代产品一样是合成火箭燃料。
完全有可能,在“缟玛瑙”使用这种燃料后,将能够飞到所声称的800km距离。
美国人有一种类似性能的导弹,即AGM-158BJASSM-ER,与3M55相比,这种导弹的速度更低。
在乌克兰的实践证明,对于现代导弹来说,速度对于成功至关重要,速度越快,导弹被拦截和摧毁的可能性就越低。
当然,“缟玛瑙”在这方面就很好。
尽管如此,操作反舰导弹对付岸上目标并不完全是上策,但如果对这种导弹能力的演示能够使其没有目标出现,那就是一个相当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