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拼搏奋斗,就是希望家乡变得更美好!”为让大型机械能顺利进入老厝区作业,潮州市潮安区赤凤镇松水村杨氏三兄弟主动拆除紧邻的11间老房,畅通了清拆道路,支持家乡焕新颜。
近段时间以来,潮州市潮安区赤凤镇松水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个三”行动如火如荼开展,乡贤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以“党建引领+乡贤带动”模式,松水村积极推进老厝区环境整治,引导村民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的思想转变,形成全民参与、全员行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格局,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本次行动,松水村提前召开会议进行细致部署,对老厝区进行全面摸排和逐户登记造册,共排查江、杨、刘氏三个老厝区涉及265户86间。
对此,驻村干部、村干部分片包干,从村民的顾虑担忧和需求着手,耐心解释和引导,破除村民思想藩篱。
利用“无人机”核定清拆区域,通过收集房屋相关佐证材料、图像和四至,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拆除老厝所属宅基地使用权仍为户主所有,合情合理更合法推进行动。
在行动初期,拆违工作碰到种种困难——思想问题上,不少村民还抱着“等一等,看一看”的观望心态;实际行动中,老厝区因巷道狭窄,钩机无法进入作业,单靠人工无法进行彻底清拆和建筑垃圾搬运……“我们主动拆除约350平方米的老房,让机械可以顺利进场作业!”尽管这紧邻的11间老房不是危旧房,但杨姓三兄弟主动支持老厝区环境整治行动,让松水村畅通了清拆的道路。
在乡贤的示范带动下,其他村民纷纷同意拆除,让“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加足了“马力”。
在推进的过程中,又有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杨氏与江氏两座宗祠两百年来承载着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但目前仅剩残垣断壁、破烂不堪。
能否拆除?村民难以达成一致意见。
对此,松水村“两委”干部主动联系在外有威望的乡贤,逐一做通宗亲思想工作,最终顺利拆除。
“我们将在接下来美丽乡村的规划中,融入宗祠建设,让宗祠更好地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松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楚喜说。
党员干部和乡贤代表用实际行动树立榜样,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松水村形成党群同心同行的工作合力。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个三”整治工作以来,全村共清理村巷道、背街小巷、老旧居民区等区域乱堆放共56处;拆除老旧废弃房屋、残垣断壁共3246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清理沟渠、河道3000米,形成户户齐参与、人人要清整的良好氛围,助力村容村貌出新彩、亮新颜。
一直以来,松水乡贤在外打拼、发家致富的同时,心系桑梓,支持家乡发展与建设。
在“党建引领+乡贤带动”模式的带动下,松水村形成了热爱公益的氛围,乡村建设充满活力,社会治理和谐有序。
近年来,该村由乡贤带头捐款捐物已超3000人次,涉及兴学育才、扶贫济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
在乡贤的支持下,松水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伯公宫小景区、村口党建文化公园先后建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曹楚喜表示,接下来,松水村将汇聚乡贤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以乡贤情怀助力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南方+记者 纪金娜通讯员 吴纯【作者】 纪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