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婷婷等了几个月,无锡830新政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
1月19日,无锡市住建局在其官网发布了《关于完善我市市区新建成品住房装修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无锡市区未在2021年1月19日前取得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的新建成品住房,需要将基本装修价格标准控制在1500-2000元/平方米之间的合理范围内(其中,基本装修是指:新建商品住房在交付使用前,住宅套内所有功能空间固定面的铺装、涂饰、管线、设备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等全部完成,装修标准不低于江苏省地方标准《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DB32/T 3691-2019)中商品住房基本配置内容的要求,并配置有独立采暖、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已基本符合入住要求。
)。
1500-2000元/平的装标属于什么水平?无锡在售楼盘100+,全装修成品住宅占8成以上,其中装标最低的1200元/平,最高6600元/平,超8成楼盘装标在2300-3500元/平之间,装标2000元/平以下的在售楼盘,不足15个,包含三大件的楼盘装标基本上都在2700元/平以上。
目前无锡新建成品住房的价格是由毛坯价格和装修标准价格两部分组成的。
按照基本装修价格标准需控制在1500-2000元/平方米的规定,就意味着,未来新入市的楼盘价格相比预期起码会有300-1500元/平的回落。
举个例子,本来卖3万/平的房子,新政后,可能只能定2万8了,按100平算,买房人起码可以少花十几万。
这绝对是买房人喜闻乐见的好事啊!可还没来得及彼此道一声“恭喜”,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被摆上了台面:调控前,那些号称装标三千、四千的房子还要维权呢,现在“压”到2000甚至1500元/平了,装修质量会不会更差?维权会不会更多?这事我想在这掰扯一下:首先,装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此前有装修公司的项目经理跟我吐过槽,说他去年接过的40个精装房改造项目里,基础工程出问题的往往是装标高的项目。
“埋在墙里的电线没套线管,厨房卫生间里连片空鼓,挂在墙上的毛巾架一扯就能扯下来,开关面板不是用螺丝而是是用胶水粘到墙上的,都是些很奇葩的问题。
”所以,要我说,真和装修质量相关的,不是价格,是开发商的“匠心”程度。
但怎么样算匠心,匠心程度的高低,属于评价层,很难通过具体的规则来约束。
规则可以约束的,是装修过程中的具体事务。
在无锡市住建局发布的这份通知里,我们看到了政府对新建住房基本装修的价格规定,对装修项目、材料配置以及交付标准等相关问题的规定。
有了明文规定,开发商就必须遵守,如果违反了规定,买房人也有据可依、有理可说、有权可维。
一起再来逐字逐句的看下这份通知的内容,有几点希望大家注意:1、购房人与开发企业签订新建成品住房购房合同时,应包含毛坯和基本装修两部分内容。
涉及基本装修的,购房合同应按有关规定对装修内容、主要材料、材质等级、设备等约定和明确。
2、自取得商品住房预销售许可之日起3个月后,未销售的房源原则上按基本装修方案确定装修。
3、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住宅项目开发时,不得捂盘惜盘和只提供升级装修方案,不得强迫或变相要求购房者选择升级装修方案,及时解决装修过程中的问题。
4、评估机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的装修价格评估项目,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的具体装修方案,对照现场交付标准样板房装修,对装修价格及构成按市场公允价格评估。
具体装修方案(基本装修方案和升级装修方案)包括:装修设计图、装修主要材料和设施设备的品牌、型号、材质及主要施工工法等。
5、新建成品住房交付标准样板房分基本装修交付标准样板房和升级装修交付标准样板房。
基本装修交付标准样板房按不同户型全部设置在现场可售楼幢内,基本装修交付标准样板房范围还包括所对应的同层电梯前室、楼梯间平台和相邻上下两跑楼梯间等公共部位。
交付标准样板房应在装修价格评估和申领预销售许可证前完成验收。
6、交付标准样板房设置原则上应覆盖全部可销售户型。
7、交付标准样板房迁移前应保留影像资料,并委托进行公证,确保迁移前后所展示的交付内容一致。
新址交付标准样板房对外开放30日后方可拆除原交付标准样板房。
很详尽也很贴心了。
接下来打算买装修房的朋友,看房时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项目收集证据,以便不时之需。
第二个问题:1500-2000元/平的装标能不能做出好装修?据我了解,2000元/平,在无锡家装领域,并不是一个很低的装标,甚至可以装得很不错了。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家建面127平,半年前装修完工,按新政中提到的基本装修水平(住宅套内所有功能空间固定面的铺装、涂饰、管线、设备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施等全部完成),涉及到的材料、品牌、成本如下:装修工程:锦华,半包,9万;橱柜(厨房):司米(价格基本等同于志邦、金牌等品牌),2万;瓷砖:欧神诺,1.8万;地板:圣象,0.9万;成品门:日本大建,1.8万;卫浴(台盆、淋浴、马桶、镜面柜等):箭牌,0.9万开关、面板:西蒙,0.3万飘窗、门槛石:天然大理石,1.5万厨电:老板,0.7万吊顶:友邦,0.6万没做新风、中央空调、地暖。
综合成本,每平1535元。
即使配齐三大件,2000也绰绰有余。
我们装修群的热心读者给我列举了几个档次的三大件成本:第1户:建面112平,日立全套,3.6万,每平成本321元;第2户:建面122平,东芝的中央空调,威能的地暖,OSK的新风,5.3万,每平成本434元;第3户:建面140平,大金vrv空调,威能进口锅炉,新风pc,8万,每平成本571元。
借用第2户的数据,我家在装了三大件的情况下,基本装修的成本也没有超过2000元/平。
如果是工装,一个楼盘几百套甚至一两千套的工程量,应该可以在更少的预算内实现。
我今天也找熟悉的瓷砖、地板、橱柜商打听了一下,得知,一般开发商拿到的材料价格,和市级代理的价格差不多,甚至更低。
还是拿我家的材料举例,每平应该还能再降300-400元左右。
所以,2000元/平以内做不好装修的顾虑,从技术层面看,是不存在的。
当然,和原来动辄3000元/平的装标相比,肯定是会有变化的。
比如,开发商很喜欢用的汉斯格雅、杜拉维特等一线品牌,可能会被转移到升级包里使用。
但装修房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一线品牌呢?这本身就是值得玩味的事情。
去各大楼盘踩盘的时候,问到置业顾问装标,都喜欢通过列举一堆品牌来说明,仿佛只要用的都是品牌,就一定是“高标”,一定撑得起3000元/平,甚至更高的装标。
装修过的朋友都知道,品牌不完全等同于等级,也不等同于材质,同一个品牌,不同材质,不同等级、甚至不同产地、颜色之间的价差都是很大的。
而这些会造成价差的材质、等级、产地、颜色,都不会被详细的写在之前的购房合同里。
等交房后发现有偏差,想要维权,都无据可查,因为,“谁都没有承诺你一定是用某个品牌、等级、产地、颜色”。
新政下,限死了只能1500-2000元/平,品牌堆砌玩不了了,以后各个楼盘要拼的,是如何把各种装修材料组合的更好。
当开发商都在宣传自己的莲蓬头是汉斯格雅,马桶、台盆是科勒时,逼格确实高了,但预算也会明显提升。
可没有人会只抱着一个台盆、一个莲蓬头过日子。
我们更希望,新家的每样东西,都能用得称心、放心。
套用新政里的一条准则: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原则,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什么位置应该重实用,什么地方绿色第一,什么地方优选性价比,考验设计师,更考验成本核算师的平衡能力。
你对无锡119新政怎么看?现在,低垂的果实没有了,开发商下一个溢价的机会会在哪里?卖房绑车位吗?在房地产买卖里,你被捆绑消费过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