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神话影视剧道士作法时,道士左手一柄长剑,右手几 卷符纸、口中念念有词,手舞足蹈,最后来上一句,“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各位道友,你们知道这句“急急如律令”究竟是啥意思吗?你会读吗?为啥99%的人会读错呢?今天咱就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律令是个小鬼根据《搜神记》记载 :“律令,周穆王时人。
善走,死为雷部小鬼。
”就是说,律令是传说中一周代人,据说他跑步极快,所以死后做了雷公的部属。
这里的“律令鬼”,是个主司闪电奔跑的鬼神,即古人认为下雨时出现的闪电现象,是因为有一位名叫“律令”的鬼神在空中奔跑,把闪电送到四面八方。
雷神每看到“律令鬼”把闪电送到某一地方,就击鼓一次。
当古人看到闪电出现后必有雷声响起时,就主观地认为这是主司闪电的“律令鬼”比主司打雷的雷公善于奔跑的缘故。
如律令本是汉代官方文书“急急如律令”原为汉代公文常用语,后被道士仿效,用于符咒的末尾,用以强调命令的紧急性和权威性,用以勒令鬼神按符令执行。
据王国维考证 “汉时行下诏书,或曰如诏书,或曰如律令 。
……苟为律令所已定而但以诏书督促之者,则曰如律令。
”看来这“如律令”三个字如果翻成白话就相当于“按照法律规定”的意思。
依照王国维的说法,是皇帝督促时已经顺布的法律法规加紧落实的用语。
因为其常用性,自汉代起就被民间契约所广泛引用,以表示法律约束力。
如《汉光和元年曹仲成买田铅卷》“时旁人贾、刘,皆知卷约,口如天帝律令。
”《吴黄武四年浩宗买地砖 卷》“X书为明,如律令”,《齐永明五年秦僧猛买地石卷》“分卷为明如律令”等等。
这种申述法律、政令权威的官方套语,先是被民间巫师所吸收。
东汉巫师举行“墓门解除”(即在殡葬中对墓厌镇,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结束。
解除文的简单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类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时也产生某些变格,主要是嵌入神名。
最常见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有的还在其后加“摄”、“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执行不得有误。
律(lǜ)令(lìng)还是律( lǜ )令(líng)?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祭龙文》写道“若三日之内,一雨滂沱,是龙之灵,亦人之幸,礼无不报,神其听之。
急急如律令。
”这个时候是读为律(lǜ)令(lìng)还是律(lǜ) 令(líng)呢? 为啥很多人会读错呢?我们不妨看看唐代学者李匡文的记载,在他撰写的一部名叫《资暇录》的笔记体文集中,对于“律令”之“令”字的读音有明确的记载:“案 :律令之“令”字,宜平声读为零。
律令是雷边捷鬼,学者岂不知之?此鬼善走,与雷相疾速。
”清代的民俗考据书籍《土风录》里也有记载“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
”可见,律令此处应当读作“律( lǜ )令(l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