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文章说,在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从而引起了很大社会恐慌和民众不安。
从专业角度看,这是一个既可能又不可能的问题,因为取决于气溶胶的状态和病毒存活的条件。
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病毒气溶胶,因为气溶胶在一定条件下的确可以吸附某些细菌和病毒。
不过,只要了解了气溶胶的知识,掌握了它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就不会恐慌,并能有效防控。
化学家对气溶胶的定义是,气溶胶(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这里的气体介质实际就是空气,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39%(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二氧化碳(CO2)约占0.031%,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如臭氧(O3)、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水蒸气(H2O)等,主要是氮气和氧气。
一般情况下,氮气和氧气比较稳定,但也可以转化成离子。
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的密度与气体的密度可以相差微小,也可以悬殊很大。
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近乎球形(如液态雾珠),也可以是片状、针状及其它不规则形状。
颗粒的直径大小一般在0.001—100微米(μm)之间(1—100000纳米,1微米(μm)=1000纳米(nm))。
一般说来,气溶胶中半径小于1微米的粒子,大都是由气体到微粒的成核、凝结、凝聚等过程所生成;而较大的粒子,则是由固体和液体的破裂等机械过程所形成。
它们在结构上可以是均相的,也可以是多相的。
液体气溶胶微粒一般呈球形,固体微粒则形状不规则,其半径一般为0.001—0.1微米。
小粒径气溶胶的浓度受凝聚作用所限制,而大粒子的浓度则受沉降作用所限制。
微粒在大气中沉降的过程,受的阻力(向上)和重力(向下)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各种粒子的沉降速度不同。
气溶胶在医学、环境科学、军事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用途。
在医学上可以用于呼吸道疾病的粉尘型药的制备,因为粉尘型药粉更能够被呼吸道吸附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在环境上比如用于卫星检测火灾,在军事方面比如烟雾弹之类,还可以制造气溶胶烟雾来防御激光武器。
气溶胶在消费品上有广泛应用,如涂漆、清洁剂、擦光剂、除臭剂、香水、剃须乳剂,甚至奶油,都以气溶胶方式销售。
从健康角度看,我们要高度重视生物气溶胶。
科学家就把直径在100微米以内的含有微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