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经历过这样一种场景那就是一打开家里的米桶发现米里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色小虫子长了虫的大米会对人体有害吗还能不能吃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方法能防止大米长虫长了虫的大米还能吃吗大米里出现的这种小黑虫,叫米象,也叫米虫、谷牛,是一种喜欢吃谷物的虫子,不仅喜欢寄居在大米里面,还容易出现在玉米、小麦、绿豆、面粉等各种谷物粮食当中。
虽然看着让人有点不适,但米虫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叮咬或者寄生等问题,它本身没有病毒,也不会传染疾病,在洗米的时候,多淘洗几次,被蛀空的米粒以及虫子会浮出水面,及时撇掉就可以了。
而且,通过高温加热,大米中隐藏的虫卵也会被杀死,所以不用过于担心。
米虫是从哪里来的可能大家会感到疑惑,明明买回来的大米看着干干净净,这些虫子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从大米的生长、加工再到储藏,每个环节都可能藏有它的身影。
先说生长环节,大米在生长时就可能有虫卵出现,由于米虫的体型较小,且虫卵不是在稻谷表面,而是粘在米粒上,所以在收割和加工的过程中这些虫卵也难以去除,也就是说,大米收割前就可能被米虫寄生了。
再来看看加工过程,加工厂每天会加工大量的大米,传送带、仓库等地方难免会残留下虫卵,一些原本没有虫卵附着的米粒,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可能沾上虫卵。
最后是储藏环境的问题,我们家里装米的桶或者袋子一般都是常年循环使用的,里面可能隐藏着先前大米中的虫卵,只是一直没有被发现,也没有经过及时的清理,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就可能孵化生虫了。
处于湿度70%、气温30℃的条件下,米虫仅需26天就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
即使装米的桶或袋子都是新的,但如果存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久而久之,也可能生成虫卵。
大米里有足够它生存的水分任何的动植物生长都离不开水,但是,大米在我们的认知中是干燥的,米象是如何获取水的呢?大米中的水是它们主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