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彩陶上的锯齿纹(彩陶上的花纹)

发布:2024-10-03 浏览:35

核心提示:马家窑彩陶几何形纹饰中,有一种纹饰尤显得神秘,在马家窑彩陶中独树一帜,并一度成为主流纹饰,这种纹饰就是锯齿纹。锯齿纹最早见于陕西宝鸡北首岭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船形壶上,该壶高156cm,长24cm,头尾尖尖,杯口,短颈,平肩,两肩上各有半环耳可以系绳索,在船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纹饰,左右网边各绘出锯齿纹,应当与当时先民的渔猎生活有关。该器上的锯齿纹象征“鱼刺“呢还是其他?(图1)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遗址第四期地层出土仰韶晚期弧线锯齿网纹彩陶壶(图2:大地湾博物馆藏)。通渭县碧玉乡李家坪遗址出土的石岭下类型弧线锯

马家窑彩陶几何形纹饰中,有一种纹饰尤显得神秘,在马家窑彩陶中独树一帜,并一度成为主流纹饰,这种纹饰就是锯齿纹。
锯齿纹最早见于陕西宝鸡北首岭半坡类型遗址出土的船形壶上,该壶高156cm,长24cm,头尾尖尖,杯口,短颈,平肩,两肩上各有半环耳可以系绳索,在船腹处用黑彩绘有网状纹饰,左右网边各绘出锯齿纹,应当与当时先民的渔猎生活有关。
该器上的锯齿纹象征“鱼刺“呢还是其他?(图1)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遗址第四期地层出土仰韶晚期弧线锯齿网纹彩陶壶(图2:大地湾博物馆藏)。
通渭县碧玉乡李家坪遗址出土的石岭下类型弧线锯齿网纹彩陶壶,纹饰对称且相互呼应,弧线、锯齿、网格在三个点分别束成一体,是随意而为呢,还是有所象征?(图3:通渭县博物馆藏)会宁县汉家岔乡寨柯遗址出土的石岭下类型弧线锯齿网纹彩陶壶(图4:会宁县博物馆藏)。
我们对比三件彩陶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器形,还是纹饰,都极为相似甚至说完全一致,绘画手法也如出一辙,可见这三处相隔100公里的遗址应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值得我们关注。
马家窑类型中锯齿纹有所增加,但仍显单薄,如通渭县碧玉出土的一件锯齿纹彩陶瓶,从肩到下腹稀疏绘有不同方向的锯齿纹。
(图5:甘肃省博物馆藏)图1:半坡类型船行彩陶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2:仰韶文化晚期弧线锯齿网纹彩陶壶 大地湾博物馆藏图3:石岭下类型弧线锯齿网纹彩陶壶 通渭县博物馆藏图4:石岭下类型弧线锯齿网纹彩陶壶 会宁县博物馆藏图5:马家窑类型弧线锯齿纹彩陶瓶 甘肃省博物馆藏图6:马家窑向半山过渡类型平行锯齿纹彩陶壶 靖远县博物馆藏图7:马家窑向半山过渡类型四圈网格纹彩陶壶 靖远县博物馆藏锯齿纹发展到边家林类型和半山期时,可以说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口沿、颈部、腹部无处不在,葫芦网纹、漩涡纹、圆圈纹无一不与之组合搭配。
如兰州市花寨子出土半山类型锯齿葫芦网纹单耳彩陶壶(图8:甘肃省博物馆藏);临洮县博物馆藏半山类型四圈“半”字锯齿纹彩陶壶(图9);1986年甘肃永登县河桥乡乐山大坪遗址出土一件半山类型彩陶鼓,长30cm,一端喇叭形口径22.5cm,另一端小敞口径9cm,泥质橙黄陶,中空,两口外侧各有一环形耳,可系绳索,大端口沿外有七个小乳钉,可固定鼓皮,小口端颈部微束,方便于绑扎固定鼓皮。
施黑红两色,喇叭口外壁以黑色锯齿带和红色条带组成漩涡纹,鼓身绘黑红相间锯齿纹和条带纹,小口外壁绘网格纹。
器形规整,纹饰华丽,是原始先民祭祀和娱乐的实物见证。
(图10:兰州市博物馆藏)图8:半山类型葫芦网纹彩陶壶 甘肃省博物馆藏图9:半山类型四圈“半”字纹彩陶壶 临洮县博物馆藏图10:半山类型锯齿漩涡纹彩陶鼓 兰州市博物馆藏锯齿纹在半山期神秘地大量出现,但到了马厂时期突然又大量消失,成为零星辅助纹饰。
究其原因,不仅是原始先民的审美意识和爱好出现了变化,而应该是社会形态转型和分工发生了改变,在原始手工描绘的几何纹饰中,毫无疑问,锯齿纹是比较费时费工的,而半山稳定的母系氏族社会形态和田园生活为陶工画匠提供了比较从容的创作环境及条件,而这一时期高级画师应该是女性居多。
而马厂时期原稳定的母系氏族社会结构已松散分化,父系氏族社会结构已部分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功能,部落扩张兼并愈加激烈,迁徙更加频繁,以女性为主的“你纺线来我织布”的田园牧歌生活被打破,再也没有原来那样的环境和心情在陶器上精描细做,代之以粗犷和简约的彩绘风格,这一时期的高级画师应该是男性居多。
这就是第三次文物普查后人们普遍发现为什么马厂遗址比半山遗址数量多、范围广的原因。
开启马家窑彩陶大门的安特生曾给锯齿纹取了个不好听的名字——“丧纹”,当然,一直以来没有人赞同他的提法,到不是名字难听的原故,而是他的依据是绘有这种纹饰的陶器集中出土于半山墓地中。
殊不知,史前各个时期的彩陶多数都出自墓葬之中,即便是历史时期,特别是今天我们有幸见到其芳容的中古以前的器物,大都出自墓葬之中。
很简单,只有人为深埋于地下的东西才有可能长久完整地保存下来。
显然,安特生的看法因为材料单一等原因,在认识上有其局限性。
关于锯齿纹的研究,目前有“对火的崇拜”、“对山的崇拜”、“北极星的象征简化”等几种观点。
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让人们知道了西南边陲有一个从原始部落直接进入新社会的阿佤民族。
阿佤人不仅爱唱,而且也喜欢跳,同时还要敲击佤人的重要乐器—-木鼓。
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即“母体”,给予最高崇拜。
每逢年节庆典,佤族人便会在木鼓的敲击下跳《木鼓舞》。
令人称奇的是佤人鼓匠在制作木鼓时用红色在鼓身上绘出多圈锯齿纹饰,每当我看到彩陶上的锯齿纹,眼前就会浮现佤人木鼓上的红色大锯齿纹,难道有什么关联吗?佤族有一句格言:生命源于水,灵魂求于鼓。
《西部文博》是考古人探索与发现的窗口;是文博人展示与开放的舞台;是收藏人鉴赏与研究的摇篮!《西部文博》是张克仁个人的头条号。
张克仁,甘肃会宁人,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
文博是他的工作,鉴定是他的特长,写作是他的爱好,交流是他的初衷。
现为定西市文物局副研究馆员。
他的愿望就是将《西部文博》办成大家喜欢的那样。
每天相约,都是承诺,每次牵手,都是温暖,《西部文博》让我们相遇相识相知,《西部文博》让我们走遍天下!阅读张克仁过往的文章,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西部文博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非遗艺人何红月教你剪《基础纹样--圆点纹 锯齿纹》图解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