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人们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为了与神灵沟通,人们制作出带有兽面纹的祭器,于是,兽面成为古代祥瑞之物,被后世认为不仅可以驱凶,还可纳福迎祥、助长财运,因而受到推崇。
据考古资料显示,玉器上的兽面纹在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中就有出现,兽面以阴线刻划大嘴及头上的装饰,给人以威严敬畏的感觉。
浙江余杭瑶山10号墓出土 三叉形玉器发展到春秋时期,兽面形玉饰数量较多,并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一是此时期的兽面形玉饰,其面部的饰纹有繁简之别。
繁者,其饰纹除面部的基本轮廓,如耳、目、眉、口等饰纹外,另在各器官之空间还琢饰许多与五官没有关系的饰纹。
春秋玉兽面纹饰简者往往以数道线纹饰面部五官,而无其他与面部无关的线条,器型也较小。
春秋白玉兽面形佩二是此前的兽面纹多能区别出它们是以何种兽模仿而作,如商代或西周的兽面或兽首,摹自牛或摹自羊等,观者一目了然。
而春秋时期所作的玉兽面饰,虽有具体和明确的五官,但很难看出它们究竟摹自何种动物。
三是以往的兽面纹饰,其上刻饰的图纹,均是为描写各兽面中具体真实的五官而刻,目的是尽量达到所要刻划兽面的真实性。
但春秋玉兽面饰,除前述一般比较抽象外,另有一大部分,其上饰纹除五官纹外,尚有许多细小的变形的简化夔龙、夔凤纹,或一些与表示五官无关的几何式图案。
为此,人们鉴赏此时期玉兽面饰时,便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
四是此期兽面形玉饰,多是扁平体,正面饰纹,背面平素,周侧有多个小穿孔。
据此分析,这些玉兽面饰,显然是嵌在某器上的缀物而非为玩或为佩。
但究竟它们为何物之嵌缀器,则因发现时大多已与原器脱落而无法确定。
五是此期兽面饰,有早晚两期的不同制作方法,早期以阴线双钩为饰,晚期以隐起法饰纹。
更多春秋玉器鉴定要点,点击下方杨震华《高古玉鉴定系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