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浇注料施工工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11个部位,看完就是半个砖家!原创 耐火圈 耐火浇注料施工工序:循环流化床锅炉的11个部位,看完就是半个砖家!耐火耐火浇注料作为一种重要的耐火材料,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施工工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锅炉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中11个关键部位的耐火浇注料施工工序,帮助您全面了解并掌握其施工要点,成为半个砖家!在工业炉窑中,布风板是承载着物料分布与气流均匀化作用的关键组件。
为了确保其能够在高温、高磨损环境中稳定运行,其耐火材料的选用与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高强耐磨浇注料作为布风板的主要耐火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磨损、抗冲击和高温稳定性。
在施工前,需确保布风板的膜式壁和风帽安装完毕,并取下风帽,对管口进行封堵,防止浇注料侵入风管内部,保证风道的畅通无阻。
为了保障非金属材料和进风管在运行过程中的自由膨胀,减少热应力,施工人员会在布风板上所有进风管的外表面与浇注料接触部分刷上一层3mm厚的沥青漆,形成一个隔热层。
布风板的浇注施工需要严格控制尺寸精度,确保与设计图纸相符。
在布风板的前后水冷壁处,存在斜坡台阶结构,这些台阶需用特制的“Y”型抓钉固定于水冷壁的鳍片上。
抓钉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并在浇注前涂抹沥青,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耐磨材料的安装应在炉膛上部耐火材料安装完毕后进行,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在浇注前,还需使用压缩空气对布风板进行全面清理,确保表面无尘埃和杂物。
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布风板的完整性和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在空气喷嘴上。
为此,在未进行施工的区域铺设木板,为操作人员提供稳定的站立和行走平台。
整个浇注过程需按序进行,以某侧墙为起点,逐步向带有入孔的另一侧墙推进。
每次浇注的宽度控制在300~500mm之间,并使用振动棒进行捣实,确保浇注料与布风板紧密结合,无空隙。
通过这一系列专业而精细的施工步骤,布风板的耐火材料得以完美安装,为炉窑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风室的构建中,耐火材料的选用与施工是关键环节。
本次工程中,我们采用了高强耐磨浇注料作为主要的耐火材料,其浇注厚度精确控制在60mm,旨在确保风室在高温、高磨损环境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布风板向下的一面是在地面完成浇注的。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确保施工环境的稳定和可控,同时也有利于控制浇注质量。
浇注完成后,需要经过72小时的养护期,以确保耐火材料达到最佳性能状态,之后便可进行安装。
在浇注前,布风管孔的保护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我们采用专业的保护措施,确保布风孔在浇注过程中不被料物堵塞,从而保证风室的正常运行。
另外,为了确保耐火材料与膜壁式水冷壁的紧密结合,我们在预先焊好的抓钉上涂抹了2mm厚的沥清漆。
这一措施不仅增强了耐火材料的附着力,还有效提高了其抗腐蚀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首先预制好模板,然后进行高强耐磨浇注料的浇注。
为了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我们采用机械搅拌和手工捣密压实的组合方式。
布风室内的隔墙设计同样充满科技含量。
我们选用磷酸铝高铝质耐磨异形砖作为主要材料,用NJ-3泥浆进行砌筑。
为确保其稳定性,我们还采用了∮6、1Gr18Ni9Ti耐热钢筋进行捆扎组合固定,确保在极端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固。
总之,风室耐火材料的施工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
通过科学的设计、严谨的施工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我们成功打造出了具有“金刚不坏之身”的风室,为工业炉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燃烧室的构建中,为了承受炉膛内部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和高温环境,我们采用了高强耐磨浇注料作为耐火材料,其浇注厚度精确控制在60mm。
这种特殊的浇注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抵御高速流动的物料对壁面的冲刷。
为了进一步提升耐火材料的整体强度,我们在每吨浇注料中加入了1~2%的耐热钢纤维。
这些钢纤维在浇注料中形成了网状结构,增强了其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这种协同增效的作用使得高强耐磨浇注料更加适用于燃烧室这种极端工况下的应用。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中,物料浓度在炉膛下部区域极高,对四周壁面的冲刷非常严重。
为了防止受热面的磨损,我们在水冷壁范围内预焊了销钉。
这些销钉不仅提供了浇注料的固定支撑,还增强了耐火材料与壁面之间的结合力,有效防止了冲刷引起的磨损。
在下炉膛四周水冷壁区域,存在多个重要的开口,如出渣口、回灰口、回料口等。
为了确保这些开口的正常运行并防止浇注料堵塞,我们对所有穿管结构进行了精确设计。
穿管处的浇注孔径与管径相匹配,确保了浇注料的均匀分布和穿管的顺畅运行。
此外,所有穿管与浇注孔的同轴设计也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在施工前,我们对炉膛底部进行了全面的清洗,包括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以确保施工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这一步骤对于保证浇注料与壁面的良好附着和防止施工缺陷至关重要。
通过上述科技应用和精心施工,我们为燃烧室打造了一套高效耐用的耐火材料系统。
这不仅确保了锅炉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此外,在回料阀口、启动燃烧器四周围处的膜式壁扁钢上或密封盒上还应焊一些Y型抓钉, 以固定这些开口周围区域的耐磨浇注料,这些抓钉也应在施工前涂沥青。
在锅炉构造中,尾部护板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必须能够承受高温、腐蚀以及机械应力的考验。
为了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我们采用了精确的施工方法和高质量的材料。
首先,尾部护板的浇注料总厚度设计为200mm,分为两层。
第一层是100mm厚的矾土水泥耐火混凝土,它具有较高的耐火性和强度,是护板的主要承载层。
第二层是100mm厚的轻质浇注料,它不仅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还能减少整体结构的重量。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我们在地面完成浇注工作。
首先,将护板吊至锅炉组合现场并放平,随后焊接抓钉并涂抹2mm厚的沥清漆,以增加其耐腐蚀性。
接着,按照精确尺寸支撑木模,确保模板牢固无误。
在浇注过程中,我们采用机械搅拌确保材料均匀混合,同时使用人工捣实技术以提高密实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浇注过程中特别留意防止跑浆现象的发生,并精确预留了入孔门的位置,以便日后的检修和维护。
此外,为了确保浇注料在固化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纹或变形,我们还在浇注料中预留了膨胀缝。
在完成浇注后,护板需要经过72小时的养护期,以确保浇注料达到最佳性能。
之后,我们进行拆模并将护板交给安装团队进行吊装。
整个施工过程严格遵循专业标准和规范,确保尾部护板的施工质量达到最高水平。
这不仅为锅炉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体现了我们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
在高温锅炉的运行过程中,高温烟气携带着床料粒子从炉膛进入旋风分离器。
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流经出烟口时,气固两相流动的速度会急剧增加。
这种极端的流速会导致出烟口及其相邻的后水冷壁部分区域受到床料粒子的强烈冲刷和磨损。
为了应对这种恶劣的工况,工程师们采取了预防性措施。
他们在出烟口和周边炉膛区域预焊了短的圆销钉,这些销钉不仅能够增强该区域的结构强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减少直接冲刷。
为了进一步提高这些区域的耐磨性,工程师们还在这些区域浇注了耐磨耐火浇注料。
这种特殊的浇注料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承受高温和高速冲刷,有效保护炉膛结构不受损坏。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浇注料与基材的紧密结合以及施工质量,工程师们采用了立面手工捣打施工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确保浇注料填充均匀、无气泡,并且与基材形成良好的结合。
通过这些专业的工程技术措施,高温烟气对炉膛的冲刷和磨损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这不仅提高了锅炉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热能供应。
在旋风分离器的构造中,顶棚的施工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这一施工过程涉及到耐磨材料与保温材料的精确应用,以及膨胀缝的巧妙设置。
首先,根据图纸规定,耐磨材料的厚度被精确确定,模板也据此搭建。
顶部吊挂砖的安装至关重要,它们不仅起到固定作用,还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吊挂砖的长度经过仔细检查和调整,确保与模板之间保持2~5mm的间隙,以适应可能的热膨胀。
旋风分离器筒体顶棚的施工被细分为中心筒体周围和圆环部分两个区域。
这种分区施工策略旨在确保每个区域都能得到精确处理。
中心筒体周围区域采用从侧向向里的浇注方式,确保耐磨耐火材料均匀分布。
圆环部分则被均分为六个扇形区域,每相邻部位之间用陶瓷纤维纸留出3mm的膨胀缝,以应对温度变化带来的形变。
在施工过程中,耐磨浇注料和保温浇注料的施工顺序经过精心设计。
首先施工耐磨浇注料,采用振动密实技术确保材料间无空隙。
待耐磨浇注料凝固后(至少12小时),再进行保温浇注料的施工。
保温浇注料采用捣打法施工,确保捣打密实,以达到最佳的保温效果。
整个顶棚施工过程严谨而精细,确保了旋风分离器在高温、高负荷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这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热能供应。
返料器设计厚度为360mm(膨胀节与燃烧室接口处)第一层高强耐磨浇注料:115mm厚, 第二层轻质保温浇注料:254mm厚。
先在护板内支模φ680mm的柱体后,涂刷脱模油,浇注轻质保温混凝土, 过6~8h后拆模, 再支模φ450mm的柱体后,涂刷脱模油,浇注高强耐磨浇注料。
浇注料体到上口时放入膨胀节顺灰管。
返料器、膨胀节以上至回料腿,炉墙砌筑保温, 采用三层砖砌筑。
第一层为磷酸铝高铝质耐磨砖异形砖:115mm厚, 第二层为微珠保温砖:130mm厚, 第三层为珍珠岩保温砖:115mm。
砌筑时严格控制灰缝, 保证φ450mm圆度, 自下面向上施工。
各型号磷酸铝高铝质耐磨砖砌筑时应注意先后次序,阴角,转向处按图纸留好膨胀缝。
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回料腿的建造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它不仅需要承受高温的考验,还要应对长期的磨损。
因此,在材料选择上,我们采用了保温砖和高强耐磨浇注料,这些材料共同构成了回料腿坚固且耐用的“外壳”。
具体来说,回料腿的外壳由三层构成:第一层是115mm厚的高强耐磨浇注料,它为回料腿提供了出色的耐磨性能;第二层是130mm厚的微珠保温异形砖,这一层起到了关键的保温作用,确保回料腿在高温环境下能够稳定运行;第三层是115mm厚的珍珠岩保温异形砖,进一步加强了保温效果。
在建造过程中,我们首先在料腿水冷套上涂抹了2mm厚的沥清漆,以防止高温对材料的损害。
然后,我们采用分段建造的方式,将回料腿分为四段进行施工。
每一段的建造都遵循严格的步骤:先安装焊接,然后砌筑珍珠岩保温砖和微珠保温砖,中间支好模板,涂好脱模油后,再进行高强耐磨浇注料的浇注。
在第二段的浇注过程中,我们特意预留了一条15mm的膨胀缝,以应对材料在温度变化时可能产生的膨胀。
同时,我们还浇注了防爆孔,以增强回料腿的安全性。
当建造到标高15800mm时,我们开始进行锥体的保温工作。
在这一阶段,我们同样预留了膨胀缝,并在标高20500mm处再次预留了一条。
锥体的总高度为4700mm,保温厚度仍为360mm。
与回料腿的主体部分相似,锥体的建造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高强耐磨浇注料,第二层是微珠直形砖,第三层是珍珠岩保温直形砖。
在浇注高强耐磨浇注料时,我们采取分四段进行的方式。
首先在护板上砌筑珍珠岩保温砖到高1.3m时,再砌筑微珠保温砖。
空间部分用硅藻土碎料填实。
支好锥体木模后,模板拼接必须严密,支撑牢固,涂刷脱模油,然后开始浇注高强耐磨浇注料。
经过6~8小时的等待,待浇注料凝固后,我们进行拆模,继续进行下一段的砌筑工作。
当浇注到标高20800mm处时,我们开始砌筑直段的磷酸铝高铝质耐磨异形砖,为回料腿提供了额外的耐磨保护。
整个回料腿的建造过程体现了高度的专业性和精湛的技艺。
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工艺的确定,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把控。
这不仅确保了回料腿在高温、高磨损环境下的稳定运行,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热能供应。
在工业生产中,直段砌砖部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承担着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任务。
为了确保砌体的坚固与耐久,该设计采用了三层砖结构,总厚度达到360mm。
第一层是115mm厚的磷酸铝高铝质耐磨异形砖,这种砖具有出色的耐磨性和抗高温性能,能够承受工业生产中的恶劣环境。
第二层是130mm厚的微珠异形砖,这种砖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结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减少热量损失和设备磨损。
第三层是115mm厚的珍珠岩异形砖,它不仅提供了额外的保护,还增强了砌体的整体美观性。
在砌砖过程中,灰缝的控制至关重要。
上下、里外的灰缝必须保持均匀且不能通缝,以确保砌体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泥浆的饱满度和均匀性也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砖缝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当砌筑到标高22000mm处时,需要放置一层磷酸铝高铝质耐磨异形砖,并预留一条12mm的膨胀缝。
这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温度变化和材料膨胀,确保砌体在热胀冷缩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
当砌筑到标高22600mm处时,需要为旋风筒进口烟道预留空间。
在砌筑进口烟道的同时,异形砖沿高度方向需要交错使用,以增加砌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当砌筑到标高23310mm和24112mm处时,需要再次放置一层磷酸铝高铝质耐磨拉钩砖,并将拉钩金属件焊接于护板上。
这样可以增强砌体与设备的连接牢固性,防止因振动或温度变化引起的松动。
最后,当整个砌体达到标高25000mm时,需要预留一条15mm的膨胀缝。
这是为了确保砌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变化因素,保持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之,直段砌砖部的精细构造是确保工业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施工,确保了砌体的坚固与耐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工业炉窑的构造中,顶部护板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其不仅需承受高温环境的严峻考验,还需确保长期的稳定与耐用。
为此,我们采用了独特的三层结构设计,总厚度为360mm。
第一层,我们选择了115mm厚的矾土水泥耐火混凝土。
这种材料具有出色的耐火性和结构强度,能够抵御炉内高温的侵蚀,为整个护板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层,我们使用了130mm厚的轻质浇注料。
这种材料不仅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还能有效减轻护板的整体重量,提高其使用寿命。
第三层,我们选用了115mm厚的珍珠岩保温砖。
珍珠岩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卓越的保温效果,能够有效地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炉子的热效率。
为了确保护板的稳固性,我们在矾土水泥耐火混凝土中加入了1Gr18Ni9Ti耐热钢筋,形成了密集的网格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护板的整体强度,还提高了其抗热震性能。
在护板的吊装过程中,我们精确控制安装间隙,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随后,我们开始砌筑珍珠岩保温砖,形成115mm厚的保温层。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意了膨胀缝的设置。
纵向间隔1200mm和横向间隔1400mm处,我们预留了膨胀缝,以应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伸缩变化。
在完成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后,顶部护板被吊装到指定位置。
整个施工过程严格遵循技术要求,确保了护板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总之,顶部护板的构造是一项融合了材料科学、结构力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复杂工程。
通过精密的设计和施工,我们成功地打造了一个既坚固又保温的顶部护板,为工业炉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锅炉系统中,炉墙作为保护核心组件的屏障,其设计与建造至关重要。
它拥有325mm的精湛厚度,融合了耐火与保温的双重功能。
①、核心材料的选择粘土耐火砖:作为炉墙的第一层,115mm厚的粘土耐火砖是抵御高温侵蚀的基石。
这种砖块经过特殊烧制,具有出色的耐火性和结构稳定性。
珍珠岩保温砖:230mm厚的珍珠岩保温砖作为第二层,旨在确保炉墙的整体保温效果。
珍珠岩的特殊结构赋予其卓越的隔热性能,有效减少热量损失。
②、精确的砌筑过程基准线的确立:以锅炉安装拟定的纵横向中心线为基准,确保了炉墙砌筑的精确性。
这一步骤就像是为整个项目定下了基调。
垂直投影与标记:通过挂垂直线投影至炉墙砌筑部位的横梁上,并在标高处14462mm做好标高点,确保了每一块砖的精准定位。
耐火混凝土垫层的铺设:在开始前,先铺设46mm厚的耐火混凝土垫层,为后续的砌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砌筑顺序:遵循先里后外的原则,即先砌筑耐火砖,后砌筑保温砖。
这种顺序确保了炉墙内部结构的稳固性,同时也优化了保温效果。
膨胀缝的留置:为了满足炉墙在温度变化下的伸缩需求,按要求留好膨胀缝,这是确保炉墙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
拉钩砖与金属紧固件的安装:在标高16245mm处,安装一层拉钩砖并同时焊接金属紧固件,增强了炉墙的整体结构强度。
硅藻土碎料的填充:当砌筑到紧固件时,填充硅藻土碎料,这不仅提供了额外的保温效果,还增强了炉墙的耐用性。
支撑砖的砌筑:在标高17877mm和21376mm处,分别砌筑一层支撑砖,为炉墙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力,确保了其长期稳定性。
膨胀缝的留置:最后,在炉墙中留置一条20mm的膨胀缝,为炉墙在温度变化下的微小变形提供了余地。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表内容,标原创内容为本人原创。
转载和分享的内容只以学习为目的,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的观点和立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各位同行,共同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