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谈到的《易经》都不大会去提《周易》,实际上《周易》是包含了《易经》。
《周易》包括两部分,前半部分叫《易经》,是由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旦所撰写的,后半部分叫易传,是由孔子在研究完《易经》以后所撰写的文字。
所以《周易》和《易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大众一般统称为《易经》。
那么周文王周公旦所写的《易经》部分主要是写什么呢?主要是写64卦,它的卦辞和爻辞。
据传周文王是把64卦的卦辞书写下来了,而他的儿子周公旦把每一个卦的六个爻,每个爻表达什么意思写下来。
爻辞是父子两人所完成的。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
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孔子在深入研究了这些卦辞和爻辞之后,写下了解释和感悟的文字叫易传。
易传总共有十篇文章,所以后人就把易传叫孔子十翼,那么孔子十翼包括哪十翼,也就哪十个翅膀,我来大概阐述一下:首先叫彖传,彖在古代相传是一种动物,它的牙齿极为锋利,你把铁扔到它嘴里面,它的牙齿可以把铁咬断,所以很多人把这个彖字也念成断字,有一个断事的意思在里面,它分为两部分,所以是两文章《上彖》和《下彖》。
再接下去的叫象传,也是两篇文章,顾名思义象就是图像,根据六十四卦你画出来的阴阳符号的卦象进行解读,这就叫象传,再下面两篇文章叫系辞传,所谓系辞就把你的对《易经》的感悟写成文字系在《易经》这本书上面,所以叫系辞传,它是更加深入的去解读卦和爻的一些内涵,举了很多例子进行解释应该怎么样学懂搞通这些卦辞和爻辞,所以前面就有了6篇文章。
下面4篇,第一篇叫文言传,以重要的文字来解释《易经》,首先解释领头的两个卦:乾卦,坤卦。
所以文言传只讨论乾卦和坤卦,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卦,天地之卦。
再下面一篇文章叫杂卦传,杂卦传指的是整个《易经)里及到的卦,进行简要的讨论。
再下面一篇文章叫说卦传,仔细的论述,除了乾坤两卦以外剩下的六个卦,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它有哪些象征等等。
那么最后一篇文章叫序卦传,我们知道总共64卦,它总得排队从第1卦一直排到第64卦,那么序卦传就指的卦的排序,为什么现在的排序乾卦是第一,坤卦是第二,最后两个卦63既济卦64未济卦,为什么这样排列。
那么孔子经过研究以后发现,实际上这样排列的方式是反映了天地人的演变过程,大自然的演变过程,所以序卦传是反映宇宙变化的过程,这就是易传部分的这个架构,所以周文王的周公旦的64卦的卦辞爻辞再加上这十篇文章构成了内容极为丰富的《周易》。
所以大家平时提到的《易经》只是《周易》的前半部分,所以希望大家以后提到《易经》的时候多说《周易》或者笼统可以说易、它是一本易学著作,涉及《易经》学问的一个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