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5日,深圳尚合国际教育集团所属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教职员工齐聚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带着问题学经验,带着思考谋发展,接受为期6天的系列专题培训,在即将开学之际开启了“充电蓄能”之旅。
本次培训采取校内领导授课与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报告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会上交流发言和培训后撰写有一定深度的学习体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贯彻办学理念 提升治理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指导学校发展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创造独特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
具体来说,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航空类高等职业院校,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我们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这一办学理念,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尚合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刘品生从生存模式、发展模式、办学模式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优势劣势、应对策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深刻阐述了我们学校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指出要按照1335,即一所本科、一所技师学院、两所中专、一个科研机构的发展规划,加强校区规划基础建设(雷山校区为航空,中山铺本科校区为航天、南湾校区为航服,开展双创、就业培训)、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内涵建设(职业教育一流、航空航天行业一流),加强院士工作站、河南空天技术研究院建设,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学校要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彻好1234561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道德精神、法治精神、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
学校要高质量发展、落实好办学理念,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体系、发挥好学校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校委会的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民主集中、提高决策水平,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职业意识、全心投入工作,明确分工协作、自觉维护团结,狠抓工作落实、敢于担当责任,强化服务意识、廉洁规范用权,强化纪律约束、坚持以上率下,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前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提高的“八种本领”。
中层干部要做到奉献、担当、创新。
聚焦使命担当 提升履职能力中层干部是学校的核心人才,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很大程度代表着学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而年轻干部则是未来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
提升履职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林兴岚以《聚焦“双高”建设目标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题,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殷切期待,深刻认识新时期高等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使命,深刻把握学校“双高”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几个方面深入阐述,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政治素养,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锻造过硬作风,优化管理流程,增强履职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量。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监事会主席、党委副书记马聪以《弘扬榜样精神 争做“奉献担当创新”航院好干部》为题,从“奉献——信航人的品质,担当——信航人的底色,创新——信航人的追求”三个方面,论述了做一名好干部应有的基本素养。
指出奉献精神是人类的一种宝贵品质,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永续传承的宝贵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和精神特质,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是汇聚精神力量、培育时代新风的内在要求;担当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它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要求领导干部具备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敢于担当是基本的政治品格和素质要求;创新是一种崇高的追求,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缺乏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创新实践。
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创新素质、创新能力,是衡量其综合素质高低的一把重要的尺子,也是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创新应当成为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副校长张文信以《明确角色定位,提高执行能力》为题,从角色的概念与内涵、中层干部的角色定位、执行力的概念与内涵、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中层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几个方面,阐述了做好一名合格中层干部的重要性,指出学校中层干部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和重要力量,中层干部的“中”字,说明它在中间,既是领导,又是员工,兼有领导者和下属的双重身份。
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就能成为通贯校级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一座桥梁。
发挥的不好,就成为二者之间的一堵墙。
因此,高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至关重要。
提高执行力的要领是,工作到位是准则、不讲借口是态度、团结合作是保证、真诚相待是基础、公平公正是原则、真抓实干是要求。
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保障学校落实办学理念的前提,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信阳航空职业学院副校长靳明亮以《强化底线思维 做好危机应对》为题,结合国家和省里有关学校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各项制度规定,联系学校工作实际,从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学校安全问题的应对处理等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作了深入阐述,要求我们必须克服麻痹和侥幸心理,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把握时代发展之需 回应时代发展之问着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质生产力,学校邀请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杨方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丁晓良,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名誉校长许红平,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张震,上海景格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院长唐东平,分别为大家作了精彩的报告。
杨方廷以《弘扬航天精神 开创航天事业》为题,介绍了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他从“两弹一星”的伟大创举,到“天宫”揽胜、“嫦娥”奔月,再到“北斗”指路、“长五”飞天……深刻阐述了我国几代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孕育形成的航天精神。
对目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后,杨方廷对我校发展航天事业提出了总体原则和目标设想:按照目前国家发展以及学生的就业的需要出发,主要培养从事面向商业航天(民用)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结合产教融合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建设“河南航空航天职业大学”和卫星产业技术高地。
丁晓良以《未来教育必须应对的三个挑战和解决方案》为题,重点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其所在的耿丹学院一些教学实践探索。
认为互联网带来的明示知识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出生人口乃至生源的下降;中国教育不能帮助同学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沿此发展;素养、能力怎么培养,智慧怎么激发?耿丹学院推行的组合学分制,解决了上述一些问题,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许红平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职业教育核心观点,认为要以发展刚需高质量推进技工教育发展,重构学校企业化认知,重构学校发展目标,重构外力支持生态,重构教师团队生态,重构数据战略资源生态,重构整体质量与技能大赛生态。
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是构建新质思维力、新质认知力、新质创新力、新质教学力、新质人才力、新质科技力。
他还介绍了杭州萧山技师学院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以及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取得的成绩,分享了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在趋势、现实、战略刚需下,探索出的适应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实践道路以及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职业教育新任务、新机遇。
张震围绕《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主题,畅谈产教融合对企业创新、人才培育的积极影响,分析当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迫切需求并提出意见建议,认为要抓住党中央高度重视、产业发展的强烈需求和学校自身的需要大胆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本学校发展的产教融合新路子,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唐东平以《立足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思考与教师数字素养行为实践》为题,从从工业革命视角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AI 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超级个本; AIGC 给专业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员工的出现,赋予职业技能教育新使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对职业教育影响的思辨,四个方面分析阐述了职业教育的转型与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剖析了职业教育的适配问题,强调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重要性。
他表示,数字员工的出现,让职业教育几多欢喜几多愁,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必将对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全球技术领域正在加速变革,Al圈子几乎每天都有重磅的进化更新。
AI时代,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结合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案例实操,分享了AI加持下的Office如何真正做到办公“自动化”。
唐东平的报告将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描绘得淋漓尽致,分析了职业教育的转型与产教融合的必要性等内容,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无限可能。
研讨交流谋发展 互学互鉴共提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全校参训学员每堂课后紧扣授课内容,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争相发言提问,集思广益,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思想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迸发;前进的力量,在热烈讨论中凝聚。
通过交流研讨,学校干部职工对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争创特色鲜明、走在前列的高水平现代化职业院校——河南航空航天职业大学这一目标更加清晰。
“这次集中时间、集中场所培训,收获满满”“要把培训学到的带回去,实实在在干起来……”学员们感言,此次培训的学习受益匪浅,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学习领会、消化吸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强大动力,努力成为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高校教师、中层领导干部,当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手”“排头兵”,为把学校建成全国一流、走向世界的航空航天职业大学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