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家在欧洲上市的中小企业,英特曼电工用十余年的时间在北欧一步步走出了中国企业的自强之路,而今,它更带着荣耀归来,掀起一股产业新风。
追溯英特曼电工的发展历史,要从1990年说起。
彼时,在常州武进的礼嘉镇,一个从事金属零件的加工作坊以2360元资本为起点开始闯市场。
凭借着大胆创新和不懈努力,英特曼迅速成为武进上百家接插件企业中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
然而,接插件行业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利润低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严重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1996年,借着全球连锁瑞典的宜家家居意欲培养英特曼成为其电工产品供应基地的契机,英特曼果断作出全面放弃接插件,转战电工领域的战略决策,英特曼电工从此诞生。
电工行业是安全性﹑标准化要求极高的行业。
如何才能让企业研发、制造、质量控制团队得到最好的训练,从而提升英特曼电工的核心竞争力呢?这一次,他们将目光瞄准了欧洲,决定“取道”国际市场。
2003年,英特曼电工在奥斯陆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板上市。
2007年,英特曼电工正式登陆奥斯陆主板。
该公司总经理吴兰芬告诉记者,在交易板上市后,公司就迅速启动了一系列国际并购计划,先后收购了WOLFRAM、STROMEN、SEPO三家挪威公司。
与此同时,英特曼的技术研发团队也开始牢牢锁住“北欧电工专家”这一定位,持续打造“高度,细节,创意生活”的品牌核心价值。
产品研发坚持以为顾客提供价值为导向,做足差异化和技术创新的文章。
每年企业新专利的申请都多达几十个。
至今,英特曼电工在挪威、芬兰等地已拥有门店十余家,产品热销北欧多个城市。
如今,在常州,英特曼1号店已成为不少人在装修时的必逛之地。
这家于2018年5月2日正式面世的店正是英特曼电工“荣归故里”的第一站。
江苏经济报记者 谢树仁 洪姝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