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夏玉米播种后,卫阳泽(右)查看玉米出苗情况。
本报记者 姚二曼 文/图 90后卫阳泽和他的父亲一样,都选择了种地,但他又和父亲不一样,从种地方式到种地观念,他们两代人截然不同。
华阴市华西镇的土地平整而肥沃,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父亲和舅舅家的亲戚一共5家人,以前种了1700亩地,我现在种了3000多亩。
”7月8日,记者见到了卫阳泽,他笑着说,虽说他的规模更大,但种地却比父亲那会要轻松得多。
父辈种地的苦和累,卫阳泽打小就看在眼里。
“特别是每年玉米灌溉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早上5点到地里,晚上12点才回家,而中午只是回家吃个饭,提一壶热水就走了。
”卫阳泽说,他们20多个人,顶着烈日,在地头不停地轮换水管,一天最多浇100亩地,所有的地浇完,至少需要20天。
长大后的卫阳泽,不想像父亲一样在土地上辛苦劳作,他选择创业,开了3个饭店。
2018年,因为经营不善全部关闭。
“没有合适的事情干,先回来种地吧!”父亲没有多余宽慰的话语,给儿子买了一台拖拉机,还承包了300亩地。
虽心有不甘,但卫阳泽想着先从失败颓废的状态中尽快走出来。
2019年,卫阳泽开着拖拉机到内蒙古帮人犁地,发现当地的农田全部铺设滴灌带,省水的同时,还不用人亲自站在地头看管子,省事多了。
“当时咱这边滴灌带都用在经济作物上,周围还没有人给大田铺设。
”卫阳泽说。
回到家以后,等卫阳泽把铺设滴灌带的想法告诉家人时,他们认为不切实际,并极力反对。
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给大田全部用上了滴灌带,“一亩地投资大概是100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在2000多亩的玉米地,只需要3个人管理,阀门拧开,水肥一体,一周时间就可以完成灌溉施肥。
” 今年夏播玉米,遇到了持久的干旱天气,卫阳泽说,他的滴灌带和喷灌机派上了大用场,使得出苗率达到85%以上。
而这台喷灌机,之前放在他舅舅家四五年没人动,他们不会用,也觉得是个麻烦的“大家伙”。
现在机器重新启用后,一天可以灌溉80亩地,特别是干旱天气,应急灌溉效果更好。
不光是灌溉,现在播种的速度也更快了,几乎淘汰了人力。
去年,卫阳泽使用了先进的小麦播种机,肥料和种子使用吨包机打包好,每包各1000斤,叉车直接运送到播种机上,一次可以耕种45亩到60亩地,司机就能完成整个播种过程。
现在,卫阳泽的合作社里,不再只是一台简单的拖拉机,而是播种机、喷灌机、收割机等各种现代大型农业机械一应俱全,他还有着一个15人的管理团队,全部都是90后,操作机器、种植管理,样样都能上手。
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不仅快,而且省人力,这让父亲不得不接受,但在种植理念上,他们时常还有冲突。
“父亲种地特别舍得肥料,但播种时却不舍得下籽。
”卫阳泽的理念和他们不一样,他认为,土地和人一样,都要科学“喂养”。
去年12月,卫阳泽使用宽幅沟播技术播种小麦,今年平均亩产量达到1100斤,这里面就包括他父亲曾经种过的一块田地,“2014年的时候,这块地亩产950斤,当时父亲说,这是他种麦子以来最高产量。
现在,我们每亩平均产量在1000斤以上,950斤是我们打底的产量。
” 卫阳泽用实实在在的产量让父亲心服口服。
如今父亲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全部交给卫阳泽管理,他则帮着儿子管理20亩阳光玫瑰葡萄。
卫阳泽笑着说:“虽然我和父亲种地的方式不一样,但我们都坚信,土地从不会辜负勤劳的人,种地非常有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