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节气关注我们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历史的积淀,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
北京界线分明的四季轮转,不仅带来自然界千变万化的美,更是印证了二十四节气歌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智慧与观察。
2024年,让我们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波浪,融合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追寻千载自然风物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的小秘密小故事,寻找北京植物当下最典型的特征,追寻北京植物的踪迹,体会园林绿化的匠心独运,感受身边的美好。
立夏 春末夏初,繁花已过,清风吹拂,花朵离落。
北京的一些街道、寺庙中楸树繁花正茂,花朵形态与桐子花、泡桐花有些相似,但个体较小,一簇簇粉紫色的花朵,带有淡淡的花香。
楸原产中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高杆挺拔,身形高大,作为为紫葳科梓树属乔木,是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
高度通常为8-12米,但一般行道树枝下高度较高,花朵在树冠上层开放,正如东坡先生叹到“落英满地君方见”。
4月下旬,暮春时节,每当看到地面上一朵朵粉紫色的花儿,仿佛是一个信号,告诉人们树木即将进入绿色为主的浓荫夏日。
01 楸花可爱“春归草木漫青红,半委尘埃半逐风”,春日总是伴随着草绿青红,也总是风尘雨露相伴,“谁似长楸百馀尺,高张锦绣照青空”,虽然昌黎先生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楸树的高大,但高处的繁密的花朵恰如映在晴空下的张张锦绣,给北方的暮春增添许多色彩。
它的花序为伞房状总状花序,一般分1~4层,每层3朵花,共3~12朵小花。
花序轴没有被叶片覆盖,是当年生枝条最顶端的“显眼包”。
花将开未开时,深紫色的花蕾像一个个小球,绽放时花萼2裂,花冠再缓缓对称打开,打开后可以看到粉色花冠上有淡紫红色斑点,内侧具深紫红色条纹和斑点,下唇裂片与花冠接合处两侧有亮黄色条纹或斑块。
盛开的花朵开口方向一致向外,远观亭亭如盖,“谁人与脱青罗帐,看吐高花万万层”,确实如诗人所描述的“万万层”了。
02 史书中的楸楸、梓树最早从春秋时期就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根据《诗经小雅》中将楸树称为“椅”、“梓”,记录其可赏花亦可用其材,而且古人也热衷于分辨这几种开花相似的树木,如泡桐、梓树、楸树。
到了西汉,《史记》中开始称为“楸”,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传》中记载:“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楸。
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记录了2000多年前楸在中原、华北、西北等区域的栽培盛况。
《齐民要术》中对楸如何分辨、栽植有了详细的描述:“楸即无子,可于大树四面掘阬,取栽移之。
方两步一根,两亩一行,一行百二十树...十年后,车、板、盤、合、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胜于松柏。
”摄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本草纲目》中则有云:“木理白者为梓,赤者为楸,梓之美文者为椅,楸之小者为槚。
”楸树是长寿树种,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又因为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古人将楸与桑树、梓树、松树并列,以“桑梓松楸”作为故乡的代称。
03 楸为什么出现在寺庙?大觉寺的楸 (图源:北京大觉寺)仔细看,楸的叶三角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宽达8厘米,顶端长渐尖,叶子尾端的尖,类似寺庙的菩提树,古代的菩提树并不常见,而神似菩提的楸,也成为庙宇高堂的伽蓝代表树种了。
许多风景名胜和名寺古刹到处可见百年以上的古楸或苍劲或挺拔的风姿。
“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楸树同古柏共同守候着千百年来的明月与清风。
04 寻“楸”地图恭俭胡同的楸 (图片来自网络)楸树形优美、花开繁密,可作为园林观赏树种。
叶被密毛、皮糙枝密,也有一定的防噪、滞尘的作用,叶、花、枝、果、树皮、冠形方面较为独特,亦可作为园林绿化、庭院绿化的优良树种。
楸喜光,有较强的耐寒性,根蘖和萌芽能力都很强,在轻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
楸的病虫害较少,且耐粗放管理,属于典型的低碳树种。
楸花花蕊具有黏性,花粉不受风力传播,花朵、叶片落期短,亦可作为行道树,但由于长速较快,枯枝细杈也较多。
古代就有“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三国 曹子建)也有“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唐 李商隐)侧面记录了楸树作为行道树的应用场景。
中科院过程所附近的楸 (图片来自网络)元大都古楸树 ( 图源:海淀园林)摄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在北京,中科院过程所附近、海淀万柳东路、海淀区永旭北路、朝阳区和平里北街西段(和平里医院以西)、丰台区四环花乡桥西侧主辅路分车带、丰台区万丰路-宝莲路、海淀区万柳中路、怀柔区京密高速怀柔桥以北、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内等地,都有楸作为行道树的行列栽植。
而故宫、北海公园、颐和园、大觉寺、万寿寺、慈善寺、白塔寺、恭俭胡同、元大都遗址公园等地都有古楸。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
”一起开启寻楸之旅吧,即便是“落英满地君方见,惆怅春光又一年。
”也可以欣赏它带来的四季之美。
图 文丨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