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国际黄金期价都涨至每盎司2260美元了!你对“黄金”知道多少?(国际黄金价格盎司多少美元)

发布:2024-06-08 浏览:21

核心提示:本文内容一览✦金的特征、性质及用途✦✦自然界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矿床类型和著名矿床✦✦世界独立金矿物✦——中国战略性关键贵金属之王Aurum黄金美国早在1921年就正式制定出第一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清单,到2018年将清单扩展到35种。日本(2009年31种)、欧盟(2011年14种)、澳大利亚(2019年24种)等西方国家相继出台了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政策。在世界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安全,我国于2016年出台了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计划,包括24种矿产资源,其中与美西方国家不同的

本文内容一览✦金的特征、性质及用途✦✦自然界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矿床类型和著名矿床✦✦世界独立金矿物✦——中国战略性关键贵金属之王Aurum黄金美国早在1921年就正式制定出第一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清单,到2018年将清单扩展到35种。
日本(2009年31种)、欧盟(2011年14种)、澳大利亚(2019年24种)等西方国家相继出台了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政策。
在世界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安全,我国于2016年出台了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计划,包括24种矿产资源,其中与美西方国家不同的有8种:金、高纯石英、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和煤炭。
唯一的一种金属矿产资源是金。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认识和利用黄金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先民敬畏自然,崇拜宇宙和太阳(或称为天),认为地上的万物,包括黄金都是上天所赐,先民珍爱黄金,将它比作金太阳。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骨笛(9000-8600年前)吹响了世界文明之声;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冶炼黄铜(6700年前)与两河流域的金银和青铜冶炼(7000年前-6000年前)开创世界冶金文明之先河。
甘肃玉门夏代古墓出土的金耳环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金饰。
商代出土的金器,如,四川广汉三星堆(距今4800-3100年)金面罩和金杖,金沙遗址金太阳神鸟和金面罩等辉煌的代表作,说明金器在商代已经达到空前高度,领先世界水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熊发挥博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和行星科学系分析实验室主任华人著名微矿物科学家马驰博士,他们把发现于中国西藏和墨西哥陨石的相同矿物相,以古巴蜀文明三星堆青铜神树命名为建木石,从此开创了把有地矿冶金丰富内涵的古巴蜀文明与现代矿物科学联系在一起的先河。
自古以来黄金就备受人们的追捧和青睐,而当今是世界公认的重要的外汇储备,是可靠的保值资源,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巨大的需求。
目前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伊朗石油交易用黄金结算,疯狂增持黄金储备,我国从美国不断运回存储在美国的黄金。
因此,本文就民国至今发现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热点之一的金面罩、金杖和金太阳神鸟等金器为楔子,谈谈中国特有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之王—金(黄金)及相关矿床和矿物,以飨读者。
PART.01金的特征、性质及用途1.1 金字的起源与演变及含义图1金字由西周到现代楷书的演变过程图(1-14出自《金文编》;15出自《说文》)金[jīn]会意或形声。
殷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甲骨文中未发现金字。
金字最早见于西周(公元前1066年-前256年)金文。
金文金字字形经春秋、秦汉演变至今的楷书如图1所示。
金文金字训诂①金文金字较早的结字元素为两点,训为上下双口的“吕”字初形,像两块金属锭或金属饼,后来在两点旁加上了一个坩埚(即熔炼炉),即成形。
②从亼(读jīn),从土从二。
从亼(表示覆盖、冶炼器形);从“土”,表示矿藏于地下;从“二”即“冫”形表示青铜原料,熔化为液体,浇铸时溅出的液滴之形之意。
③而有学者认为并非是“土”,而是“士”或“王”字,即大板斧的一种象形字,表示是青铜制品。
亼是口朝下的坩埚,从“士”或“王”是一个大板斧形的模具,从“二”是浇铸青铜熔液时飞溅出两滴熔液;意思是把坩埚中的青铜熔液倒入模具铸造出大板斧;大板斧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有生杀大权,归王所有。
④从西周到东汉许慎《说文》金字字形虽有变化,但结字的基本元素相似。
《说文》曰:“金,┄┄,生于土,从土左右”,意思是说金生于土中,其形态像粒状。
殷商甲骨文中虽然未发现金字,但金文金字构件已经出现,如二即双饼形,又如今即口含物发声之形,声符读jīn;再如士或王即大板斧之形;甲骨文中的土字,若将金文中的训为土有待商榷,训为士或王可能更确切;说明金文的金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由于学者们的知识差异,而对其符号内涵推测各有千秋,孰是孰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⑤但在《甲骨文常用字字典》中有金字:如,解释为从火今声,即由火炼山石而得金(泛指金属)。
⑥目前普遍认为甲骨文中无金字,但在《甲骨文 汉字对照表》(出土文献强刊,2024)中有金部的(鎷)字,说明甲骨文中可能已有金字,为什么没发现单独的金字,不得而知,值得古文字学者进一步探究。
⑦现代楷书“金”字,地学界有人解释为上面的“人”为矿井之盖,“王”字的一竖为矿井,三横为平洞巷道,两点为粒状矿物。
金字释义①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一般具金属光泽;如唯金三品(金、银、铜,出自《禹贡》),五色金(指金、银、铜、铅、铁,出自《说文》;注:黄金、白银、赤铜、青铅、黑铁)和七金(指金、银、铜、铁、锡、铅和汞),早在史前时期先民们就已认识、开发和利用这些金属。
古代先民敬畏自然,崇拜宇宙和太阳系,炼金术士把这些金属与天体相匹配(金的颜色呈光亮的金黄色,代表最亮的太阳;银白色的银代表次亮的月亮;赤红色的铜对应着橙黄色—橙红色的金星;铁对应火星(Mars,罗马神话中的战争之神,而战争需要铁制的武器);沉重的铅对应运行缓慢的土星;锡代表木星;水银代表水星)。
现代可以扩展到所有金属。
②专指金(黄金),东汉(25年-220年)许慎《说文》:“金,五色金也。
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意思是说金有五种,其中以黄色为最贵,不易氧化、不生锈,高温冶炼也不会折分量,铸成器皿后不会变形,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
在古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使用的语言中,黄金的写法是Teocuitlatl,意思是“上帝的大便”;印加人认为黄金代表了太阳神的荣耀,并把黄金称为“太阳的眼泪”或“太阳之子或后裔”;于是就有了“金的陨石说”,总之,黄金是上天所赐珍稀贵重之物,尊称为“金属之王”。
1.2 金的特征和性质金是一种化学元素。
元素符号Au。
原子序数79。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是一种过渡金属。
[英文]Gold。
[拉丁文]Aurum,而Aurum来自Aurora一词,是“灿烂的黎明”的意思。
金晶体结构为立方面心晶格,等轴晶系。
金黄色,强金属光泽;莫氏硬度2.5-3,质软,延展性最强。
熔点1063.69至1069.74℃;沸点2530至2947℃;密度19.32g/cm3。
金具备一系列独特的良好性质:如具有极高的抗腐蚀的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的原子核具有较大捕获中子的有效截面;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接近100%;金的合金具有各种触媒性质;金还有良好的工艺性,极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丝和金粉;金很容易镀到其它金属和陶器及玻璃的表面上,在一定压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锻焊;金可制成超导体与有机金等。
正因金的这些特殊性质,才广泛用于最重要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等诸多领域。
1.3 金的用途十分广泛自古至今金被人类广泛使用,如珠宝装饰、货币、金融贸易、收藏、工业与科学技术、原材料、医疗等等领域。
(1)用作装饰品黄金,华贵雍容、色泽艳丽,人类最早把金用于装饰品。
自古以来黄金饰品就被人们珍爱;时至今日人们对其青睐和追捧热度持续不减。
美人首饰王侯印。
在古代,只有国王、皇帝和贵族才能使用;时至今日百姓人家也可拥有使用。
金饰种类繁多,不能一一历数,略举一二。
甘肃玉门出土的夏代古墓金耳环可算目前中国最早的金饰。
震撼世界的晚商时代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和金杖,四川金沙出土的金太阳神鸟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神秘的金器。
三星堆金面具和金杖(金面具2021年出土,84%黄金制成,高约24cm,宽约18cm,净重约500克;金杖1986年出土,长1.42m,径2.3cm,金箔2mm,463克,雕刻有人头、鸟和鱼及把它们穿在一起的图案。
)“太阳神鸟”图案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曾乘着神舟六号飞上太空。
据考古科学家推测,金沙金箔太阳神鸟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9只鸟有关,它们可能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栖息在扶桑(建木)树上的神鸟金乌。
地质学家研究三星堆金面具和金杖及金沙金箔太阳神鸟和金面具使用的黄金源于四川彭州龙门山脉,矿物可能是自然金(砂金)、银金矿或金的其他矿物等,说明早在4800-3100年前古蜀先民崇拜黄金,堪比崇拜太阳,并且已认识金矿物,并能冶炼黄金,这是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平,令世界科学界惊叹不已!金沙神鸟绕日和金面具(神鸟绕日金饰2001年出土,四只首尾相连的飞鸟逆时针飞行,寓意一年四季;12条弧线形似顺时针旋转着的太阳,寓意一年12个月;重20克,外径12.5cm,内径5.29cm,厚0.02cm,含金量高达94.2%。
金面具2007年出土,宽19.5cm,高11cm,厚0.04cm,重46克,含金量80%)(2)黄金用作货币和黄金储备最早已知使用金作货币的地方为吕底亚(公元前1200-公元前546年)。
在前6世纪或前5世纪期间的中国,一种称为郢爰的金币在楚国流通。
金币到东周(公元前770-221年)已经盛行。
在1526年至1930年代黄金制成合金金币作为货币金本位流通,其后金不再担任日常货币流通角色。
黄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
实行金砖本位后,许多国家,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国际储备中,黄金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
根据2022年世界黄金协会资料:美国是世界上储备黄金最多的国家(8133.5吨),世界排名前十的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依次是德国(3355.14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814.04吨)、意大利(2451.84吨)、法国(2436.6吨)、俄罗斯(2298.35吨)、中国(1948.31吨)、瑞士(1040.00吨)、日本(845.97吨)、印度(768.80吨)。
(3)金在工业与科学技术上的应用金在最重要的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如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宇航技术、化工技术、医疗技术等领域广泛应用。
金导电系数非常高,常用在3C产品(即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电路板上。
某些电子测量仪器的接头也会镀金,以避免氧化。
在高湿度、高腐蚀性的大气电子接触、失败率高的接触,例如电脑、通讯设备、航天器、喷射机引擎等等十分普遍。
金是电磁辐射的优良反射体,所以它被用作人造卫星、保暖救生衣的红外线保护面层、太空人的头盔及电子战机的保护层。
金或金与钯的合金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担当了生物样本及其他非传导物质,有助限制电子束穿透样本的深度。
金的化合物如氯化金及氧化金可用作茶色玻璃及红色玻璃的染色剂。
金可作汽车隔热用途。
金制作的焊锡或铜焊通常用作高温硬焊或连接金制珠宝的部件,使它们的颜色与黄金或白金吻合,等等。
(4)金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在中世纪,由于金稀有及漂亮,所以被误认为对健康有益。
即便在当今社会,仍有人认为金有治疗疾病的力量。
其实,部分金的盐类的确有防止发炎的性质,并被用作治疗关节炎。
金合金多在牙科修复学上使用,特别是牙齿修复,例如牙冠及永久牙桥。
胶态金是金纳米颗粒的胶体溶液,多用在医学、生物学及材料科学。
金的同位素金-198(半衰期为2.7日),可以用作部分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治疗。
在中世纪欧洲金以薄片或粉末形式,铺或涂在糖果及饮品上作为装饰,以突显贵族的富裕、食品的罕有及珍贵或健康。
如格但斯克金箔酒,含有金叶片的传统草药利口酒;部分昂贵的鸡尾酒亦有加有金箔者。
总之,金,自古至今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工业和科学技术及民生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堪称灿烂辉煌的杰作,不愧称贵金属之王。
PART.02自然界金的赋存状态及著名矿床2.1 分布及赋存状态据研究,金在地球的地核中含量为2.6×10-6,地幔为0.005×10-6,地壳为0.004×10-6。
海洋水体中金的含量十分丰富,是个“大金库”。
另外,太阳周围灼热的蒸气里有金;宇宙中有“长金子”的星体;陨落在地球的陨石中也有金。
金矿床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绿岩带型、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带型、卡林型、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火山岩型,新生代冲积砂矿型、砾岩型等。
由于金的稳定化学性质,金在自然界可形成自然元素单质矿物-自然金;金是亲硫元素,金与硫的化合物,金还通常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等的硫化物中;金亦有时会以特别是碲、硒之类的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亦有机会与铜、铅、锡、铋、水银(汞)、锑形成互化物形式存在,等等。
2.2 世界十大著名金矿到2022年,世界十大金矿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金矿,印度尼西亚格拉斯伯格金矿,美国内华达金矿,俄罗斯奥林匹亚金矿,多米尼加旧村金矿,澳大利亚卡地亚金矿,刚果民主共和国凯巴利金矿,美国柯泰兹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利希尔金矿,马里洛洛贡科托金矿。
金矿及矿床类型 ↓1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金矿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Muruntau)金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矿,金储量2000吨。
2020年产量62.2吨。
矿床矿石属石英脉型、金-石英-硫化物型、金-硫化物型三种类型。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等。
2印度尼西亚格拉斯伯格金矿印度尼西亚格拉斯伯格(Grasberg)金矿,2020年产量54.1吨,该矿属斑岩型铜金矿。
3美国内华达州卡林金矿美国内华达州卡林(Carlin)金矿,金储量1019吨。
2020年金产量51.8吨。
该矿属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被称为“卡林型金矿”。
4俄罗斯奥林匹亚金矿俄罗斯奥林匹亚(Olimpiada)金矿,金储量1027吨。
2020年金产量38.2吨。
矿床矿石为浸染状硫化物型,赋存于含碳酸盐-云母片岩和黒色碳质页岩单元的沉积岩序列中。
目前保有资源量约1200吨。
5多米尼加旧村金矿多米尼加旧村(Pueblo Viejo)金矿,金储量788吨。
2020年金产量28.1吨。
该矿为非典型的高硫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6澳大利亚卡地亚金铜矿澳大利亚卡地亚(Cadia)金铜矿,2020年金产量25.6吨。
该矿为斑岩型铜金矿。
7刚果金凯巴利金矿刚果(金)凯巴利(Kibali)金矿,2020年金产量25.2吨。
该矿发育在绿岩带中,为造山型金矿,资源量约500吨。
8美国柯泰兹金矿美国柯泰兹(Cortez)金矿2020年金产量24.8吨。
柯泰兹金矿为卡林型金矿。
9巴布亚新几内亚利希尔金矿巴布亚新几内亚利希尔(Lihir)金矿,金储量975吨。
2020年金产量24.0吨。
该矿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10马里洛洛贡科托金矿马里洛洛贡科托(Loulo-Gounkoto)金矿。
2020年金产量21.2吨。
该矿为绿岩带中的造山型金矿,拥有资源量约400吨。
2.3 中国金矿矿床类型据自然资源部《2022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数据,2022年中国金矿储量达到3127.46金吨,黄金产量372.048吨。
山东以967.93金吨的金矿储量和147.39吨成品金产量居首位,其后依次为甘肃(283.36)、云南(218.26)、江西(168.94)、新疆(160.63)、内蒙古(151.12)、河南(147.51)、黑龙江(111.85)、西藏(110.59)、贵州(100.5)。
前十名的著名的金矿黄金产量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82.94%,山东省占了5个,被誉为“中国金都”。
1 紫金山金铜矿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是全球2000强企业。
从1992年建矿时年产金8.5公斤发展到2010年产金16.227吨,增加了1908倍,2008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第一大金矿”荣誉称号。
属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石英—明矾石型)和中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及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金、铜矿床。
2 焦家金矿山东省莱州焦家金矿是国内外著名的“焦家式”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1975年建矿。
建矿30多年来,焦家金矿累计向国家交售黄金33吨。
目前年产金突破10吨。
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类型,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黄铁矿,少量自然金和铅、锌、铜的硫化物。
3 三山岛金矿山东省莱州三山岛金矿是国家黄金工业“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中国100家最大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之一。
矿山生产规模达7000吨/日。
1989年投产至2010年,已累计生产黄金48.57吨,主要产品为金锭、银锭。
属黄铁绢英岩化浸染状和网脉状矿类型。
4 烂泥沟金矿贵州贞丰县烂泥沟金矿,是黔西南州发现的一座特大型金矿,矿区金矿储量达到110吨,远景储量在130吨以上,储量占黔西南州成矿片区金矿总量的42%。
属卡林型金矿床类型。
5 鹤庆北衙金矿云南省鹤庆县北衙多金属矿已探明黄金储量151.28吨,居全省金储量第一,年产黄金成品5吨。
属矽卡岩型铁金矿床和斑岩一隐爆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等类型。
6 长山壕金矿内蒙古长山壕金矿是一座采用堆浸工艺的露天金矿。
自2008年投产以来,产量连年提升。
2008年产黄金为1.047吨,产量连年增长,到2011年的产量达到3.732—3.888吨。
属变质-热液碎屑岩石英—硫化物细脉型和硫化物细脉型两种类型。
7 夏甸金矿山东省招远市夏甸金矿1981年建矿,1984年正式投产,目前生产规模已达2000吨/日。
査明探矿权范围内资源储量金矿石量1882.74万吨,金含量63.323吨。
属蚀变黄铁绢英岩化金矿床类型。
8 新城金矿山东省胶东半岛新城金矿,是一座具有采矿、选矿、冶炼综合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型二档黄金矿山。
金矿石储量8885452吨,平均品位8.18克/吨。
2022年,金矿产量为5.7吨。
累计产金达100.006吨。
属破碎带蚀变黄铁矿化等硫化物焦家式型金矿。
9 大柴旦金矿青海省大柴旦金矿,2006年投产,2005年开工建设年处理80万吨金矿石,年产黄金3.11吨。
目前已探明金资源量50吨,远景储量100吨,达到特大型规模。
主要为黄铁矿化碳质绢云千枚岩型金矿床。
10 玲珑金矿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金矿,是中国最古老的金矿,素有“金城明珠”之美誉。
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45.16%。
1967年建矿时600吨/日,逐渐发展成为目前的1700多吨/日;黄金年平均产量为4.2吨,到2023年预计到4.46吨。
主要为花岗岩体中的石英硫化物脉型和围岩蚀变型金矿。
PART.03世界独立金矿物Gold Minerals自人类在地球上发现自然单质金矿物—自然金,到目前为止共有40种金的独立矿物。
根据金的矿物成分可分为自然单质金矿物;金与其他金属的合金矿物;金的硫化物和硫盐及类似化合物;其他类型的金矿物。
世界独立金矿物表几点说明:[1]本表共收录40种金的独立矿物,其中5种(绿色)未经IMA批准,但可能有效。
[2]标注所在产地俄罗斯,更准确的说1990年前的应为苏联。
[3]中国11种,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1990前为苏联)7+2种,罗马尼亚5种,加拿大3种,澳大利亚2种,美国2种,匈牙利2种,日本2种,印度、芬兰、保加利亚、捷克各1种。
01 自然金英文名Gold,化学式Au(IMA)自然金是一种铜族元素金的自然单质矿物。
等轴晶系。
晶体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体、四角三八面体,具尖晶石双晶律,但很少见,一般呈分散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树枝状、网状、丝状、海绵状,也有呈块状,常见堆叠形成的鱼骨状。
金黄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3。
因其产状不同,名称也有别,产于原生矿床中的自然金俗称山金,若自然金混在其他矿物或岩石中的叫脉金,产于砂矿中的叫沙金。
又因颗粒大小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大者形状酷似狗的头形,名狗头金。
我国古代有较为详尽的记述,如《山海经·南山经》:“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七《生金》即自然金。
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卷五:“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带胯金,小者名瓜子金。
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如麸麦金、糖金”。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下《五金》对自然金的描述更加详细。
自然金菱形十二面体晶体、晶簇状和其他各种集合体金,是人类最早发现和利用的金属之一,比铜、锡、铅、铁、锌都早。
1964年,中国在陕西省临潼县秦代栋阳宫遗址发现8块战国时代的金饼,距今已有2 100年的历史。
在古埃及,也很早就发现黄金。
由于它稀少、特殊和珍贵,自古以来被视为五金之首,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他金属无法比拟的盛誉,其显赫的地位几乎永恒。
正因为黄金具有这一“贵族”的地位,一段时间曾是财富和华贵的象征。
在长达几十万年的历史中,人类一直以石头和木头作为各种工具。
直到公元前4 000年,人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金属材料。
材料的特点具有显著的颜色和光泽(源自拉丁文Lucere,意为闪耀)、具展性(源自拉丁文Malleus,意为锤打)、延性(源自拉丁文Ducere,意为带领)、挠性(源自拉丁文Flectere,意为弯曲)等。
这种材料比石头和木头罕见得多,需要认真仔细寻找才能得到,希腊语中“metallon”一词,指“矿物”,也指“金属”,它可能源自希腊语“metallan”一词,意为“寻找”,这类材料metal(金属)就进入了人类社会。
人类认识金属首先是从耀眼的光泽和美丽的颜色开始的,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等当首先被人类发现和使用,还有铁、锡、铅、汞在古代也被人类发现和使用了,据考古人类也认识了硫磺和碳两种非金属。
中世纪的西方炼金术士有一个习惯,将7种金属与7颗行星联系起来。
金的颜色呈光亮的金黄色,代表最亮的太阳;银白色的银代表次亮的月亮;赤红色的铜对应着橙黄色—橙红色的金星;铁对应火星(Mars,罗马神话中的战争之神,而战争需要铁制的武器);沉重的铅对应运行缓慢的土星;锡代表木星;水银代表水星。
黄金(Gold)是史前文化第一矿物。
化学符号Au,来自金的拉丁文名称Aurum(太阳),因为金子像太阳一样,闪耀着金色的光辉。
在古墨西哥的阿茲台克人的语言中,黃金的写法是Teocuitlatl,意为“上帝的大便”,拟有“黄色”和“珍贵”的意思。
在古英语世界的“黄金”最早大约于公元725年出现在书面,并且还可能来自于“Gehl”或“Jehl”,又可能源于盎格鲁-撒克逊炼金术士索尔的“金”=黄色。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02 银金矿英文名Electrum,化学式(Au,Ag)银金矿是一种金与银的自然合金矿物。
自然金中当银含量达10-15%称银金矿。
中国古代就已认识银金矿,那时称为琥珀金,又称为黄银或淡金。
浅黄色,金属光泽,不透明。
其中的金主要呈粒状,部分为树枝状、脉状和片状,其赋存状态主要是晶隙金,其次是裂隙金和少量为包裹体。
银金矿片状晶体,树枝状集合体(美国)金,明代方以智《通雅》和陈元龙《格致镜源》引《山海经》:“臬涂之山,多黄银。
”清代张澍《蜀典》引《山海经》郭璞注:“黄银出蜀中,与金无异,但上石则色白。
”《浙江通志》引《龙泉县志》:“黄银即淡金。
”根据上述史料,可以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先民,对银金矿这种含银矿物,已经有了很清楚的认识,并且已能根据黄银与自然金条痕颜色的不同,来区分这两种矿物,即银金矿的条痕色比自然金要浅,为黄白色。
英文名称Electrum,由希腊词“ήλεκτρου-amber-琥珀色”命名。
音译埃勒克特卢姆,意指金银合金,西方已知最早的硬币就是用它制造的。
见于1944年帕拉奇(C.Palache)、伯曼(H.Berman)和弗龙德尔(C.Frondel)《丹纳矿物学系统:第一卷,第七版》。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但IMA矿物表未查到,它是自然金的变种。
(参见【自然金】条)03 针碲金银矿英文名Sylvanite,化学式AgAuTe4(IMA)针碲金银矿是一种金和银的碲化物矿物。
单斜晶系。
晶体呈短柱状、厚板状,也有呈刀状、针状、粒状,具双晶;集合体呈树枝状。
灰色、白色、淡黄的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1.5~2,完全解理,脆性。
针碲金银矿板状、柱状晶体(斐济)最早见于1785年冯·雷切斯坦(von Reichenstein)在维也纳《物理学年鉴》(3)报道。
1835年由路易斯·阿尔伯特·内克尔·德·索绪尔(Louis Albert Necker de Sausaure)在罗马尼亚阿尔巴县巴亚德阿里耶什(德语:Offenbánya)镇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区第一次描述;同年,在法国巴黎《矿物王国(Régne Minerale)》刊载。
英文名称Sylvanite,由矿物的发现地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也译为德兰斯斐尼亚,Transylvania)衍生出来的名称。
含有新元素碲的碲金矿也是在这里发现的。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矿物的针状晶体和成分译为针碲金银矿。
04 叶碲矿英文名Nagyágite,化学式[Pb3(Pb,Sb3)S6](Au,Te)3(IMA)叶碲矿是一种铅的锑-硫和金的碲化物矿物。
单斜晶系。
晶体常呈短柱状或薄板状、叶片状,常弯曲。
常呈黑色—浅黑铅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1~1.5,完全解理。
叶碲矿叶片状晶体(罗马尼亚)最早见于1802年M·H·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在柏林罗特曼《化学知识对矿物学的贡献(Beiträge zur chemischen Kenntniss der Mineralkörper)》(第3集)报道。
1845年发现并描述于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胡内多阿拉县胡内多阿拉市萨卡尔(Sacarîmb)的纳焦格(Nagyág)矿;同年,布劳穆勒(Braumüller)和赛德尔(Seidel)在维也纳《矿物鉴定手册》刊载。
英文名称Nagyágite,以发现地罗马尼亚萨卡尔的匈牙利语纳焦格(Nagyág)矿命名。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其结晶习性和主要化学成分译为叶碲矿或译作叶碲金矿。
05 斜方碲金矿英文名Krennerite,化学式Au3AgTe8(IMA)斜方碲金矿是一种金、银的碲化物矿物。
与碲金矿为同质二象。
斜方晶系。
晶体呈短柱状、粒状,晶面有条纹。
银白—浅黄铜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3,完全解理。
斜方碲金矿短柱状晶体(美国、罗马尼亚)克仁纳尔像最早见于1802年M·H·克拉普罗特(M.H.Klaproth)在德国柏林罗特曼《化学知识对矿物学的贡献(Beiträge zur chemischen Kenntniss der Mineralkörper)》(第三集)的报道。
1877年发现于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胡内多阿拉省胡内多阿拉市德瓦(Deva)萨卡里姆(Săcărâmb);同年,在《结晶学与矿物学杂志》(1)报道。
英文名称Krennerite,1877年由格哈德·冯拉特(Gerhard vom Rath)为纪念晶体学家和匈牙利矿物博物馆的馆长、布达佩斯技术大学的约瑟夫·桑德尔·克仁纳尔(József Sándor Krenner,1839—1920)教授而以他的姓氏命名。
1944年C·帕拉奇(C.Palache)、H·伯曼(H.Berman)和C·弗龙德尔(C.Frondel)在《丹纳矿物学系统》(第一卷,第七版)刊载。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罗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早期曾用“Bunsenine(绿镍矿)”称呼Krenner;也曾被称为Semseyite(板辉锑铅矿)。
中文名称根据晶系和成分多译为斜方碲金矿;也有根据晶习和成分译作针碲金银矿;根据颜色和成分译为白碲金银矿。
06 碲金银矿英文名Petzite,化学式Ag3AuTe2(IMA)碲金银矿是一种银、金的碲化物矿物。
等轴晶系。
致密状块状或不规则状细粒集合体。
铅灰色至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3,无解理,脆性。
碲金银矿细粒致密状集合体(美国)1845年发现于罗马尼亚胡内多阿拉县代瓦萨卡里姆布(Sacarîmb);同年,在维也纳《布劳米勒和塞德尔指定人员矿物手册》报道。
英文名称Petzite,由匈牙利的药剂师、化学家和矿物收藏家卡尔·威廉·佩茨(Karl Wilhelm Petz,1811—1873)的姓氏命名,他首先发现并描述了罗马尼亚萨卡里姆布(Sacarîmb)的矿物标本。
1899年威廉·弗兰西斯·希勒布兰德(William Francis Hillebrand)在《美国科学杂志》(4集,8)报道。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碲金银矿;根据晶体形态和成分译为针碲银矿。
07 碲金矿英文名Calaverite,化学式AuTe2(IMA)碲金矿是一种金的碲化物矿物。
与针碲金银矿为同质多象。
单斜晶系。
晶体呈叶片刃状、短柱状至细长针状晶体,具晶面条纹;粒状集合体。
草黄—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3,脆性。
1868年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拉维拉斯(Calaveras)县马瑟洛矿化带卡森山区梅洛内斯卡森山金矿公司矿山斯坦尼斯洛斯(Stanislaus)矿;同年,在《美国科学与艺术杂志》(95)报道。
英文名称Calaverite,由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路德维希·卡尔·威廉·根特(Fredrick August Ludwig Karl Wilhelm Genth)根据产地美国的卡拉维拉斯(Calaveras)县命名。
1902年彭菲尔德(Penfield)等在德国《结晶学杂志》(35)报道。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碲金矿。
碲金矿短柱状晶体(美国)其实,该矿物很早就已发现,但未正式命名,碲元素就发现于其中。
1782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家矿场监督德国矿物学家弗兰茨·约瑟夫·米勒·冯·赖兴施泰因(Franz Joseph Müller von Reichenstein,1740—1825)从一种黄金略带浅蓝色的白色矿石中,提取出一种金属,最初误认为是锑,其后发现性质与锑不同,因而确定是一种新元素。
当时的人们称这种矿石为“可疑金”“奇异金”或“白金”(碲金矿,AuTe2)。
为证实其发现,米勒将少许样品寄给瑞典化学家柏格曼,以求鉴定,因样品微少,柏格曼只能证明它不是锑而已。
米勒的发现被世人忽视了16年,后来在1798年1月25日克拉普罗特(Martin Klaproth)在柏林科学院宣读一篇关于特兰西瓦尼亚(拉丁语:Transsilvania;罗马尼亚语:Transilvania/Ardeal;汉译锡本布尔根,在罗马尼亚中西部扎拉特纳(Zalatna)附近)的金矿论文时,才重新把这个被人遗忘的元素提出来,并命名为tellurium(碲),元素符号Te。
这一词来自拉丁文Tellus,意为“地球”或“大地女神”。
在1789年,匈牙利科学家保罗·基太贝尔(Paul Kitaibel)也曾独立发现了碲。
08 黑铋金矿英文名Maldonite,化学式Au2Bi(IMA)黑铋金矿是一种金与铋的互化物矿物。
属自然铜族。
等轴晶系。
晶体呈八面体;集合体呈块状。
铜红色、红白色、黑色、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1~2.5,完全解理,韧性。
1869年发现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亚力山大山郡莫尔登(Maldon)自然金石英脉;同年,在《新年鉴》(3)报道。
英文名称Maldonite,以发现地澳大利亚的莫尔登(Maldon)命名。
见于1944年C·帕拉奇(C.Palache)、H·伯曼(H.Berman)和C·弗龙德尔(C.Frondel)《丹纳矿物学系统》(第一卷,第七版)。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颜色和成分译为黑铋金矿或银白铋金矿。
09 板碲金银矿英文名Muthmannite,化学式AuAgTe2(IMA)板碲金银矿是一种金、银的碲化物矿物。
最初被描述为(Ag,Au)Te,最近重新定义为AuAgTe2(宾迪和奇普里亚尼,2004)。
黄铜色至浅青铜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完全解理。
穆特曼像1911年发现于罗马尼亚胡内多阿拉县德瓦萨卡拉姆布(Săcărâmb);同年,赞博尼尼(Zambonini)在《结晶学杂志》(49)报道。
英文名称Muthmannite,以德国化学家和晶体学家、慕尼黑理工学院教授弗里德里希·威廉·穆特曼(Friedrich Wilhelm Muthmann,1861—1913)的姓氏命名。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晶体形态和成分译为板碲金银矿;也译作杂碲金银矿。
10 斜方金铜矿英文名 Auricupride,化学式 Cu3Au(IMA)斜方金铜矿是一种铜和金的互化物天然合金矿物。
属钙钛矿超族非化学计量比钙钛矿族斜方金铜矿亚族。
与碲铁铜金矿为同质多象。
斜方晶系。
晶体呈圆粒状、不规则粒状、板状。
粒度100µm;集合体呈块状。
铜红色或黄铜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5,可锻。
斜方金铜矿不规则板状晶体和集合体(俄罗斯)1939年发现于苏联塔尔纳赫(Talnakh)矿床;同年M·P·洛热奇金(M.P.Lozhechkin)在《苏联科学院报告》(24)报道。
1950年又发现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南部车里雅宾斯克州卡拉巴什赛蒙(Soimon)谷佐洛塔亚戈拉(Zolotaya Gora)金矿床;同年,在《矿物学研究进展》(28)报道。
英文名称Auricupride,由化学成分拉丁文“Aurum(金)”和“Cuprum(铜)”组合命名。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斜方晶系和成分译为斜方金铜矿或斜方铜金矿。
11 金汞齐英文名Goldamalgam,化学式(Au,Ag)Hg金汞齐是一种金、银的汞的互化物矿物。
等轴晶系。
圆粒状、液滴状。
青铜色、黄铜黄色、银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
英文名称Goldamalgam,由“Gold(金)”和“Amalgam(汞齐,汞合金)”组合命名,意指是金占优势的汞合金混合物矿物。
IMA未批准。
金汞齐圆粒状(奥地利)1944年见于帕拉奇(Palache)等《丹纳系统矿物学》(第7版,第一卷)。
但IMA矿物表未查到。
1981年陈克桥、杨慧芳,马乐天,彭志忠在《地质论评》(第27卷)讨论了《金汞合金和铅汞合金两种新矿物[围山矿(Weishanite)和益阳矿(Yiyangite)?]的发现》。
2011年黄少峰在《地质与勘探》[47(5)]讨论过菲律宾棉兰老岛的金汞矿矿物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金汞齐或金汞膏。
12 亮碲金矿英文名Montbrayite,化学式(Au,Ag,Sb,Bi,Pb)23(Te,Sb,Bi,Pb)38(IMA)亮碲金矿是一种金、锑的碲化物矿物。
三斜晶系。
晶体呈他形粒状。
浅黄色、亮黄色、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非常脆。
1945年发现于加拿大魁北克省阿比提比-特米斯卡(Abitibi-Témiscamingue)罗恩-诺兰达的蒙特伯雷(Montbray)镇罗布-蒙特伯雷(Robb-Montbray)矿。
1946年M·A·皮科克(M.A.Peacock)等在《美国矿物学家》(31)报道。
英文名称Montbrayite,以发现地加拿大的蒙特伯雷(Montbray)命名。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IMA 2017s.p.批准。
2018年在《加拿大矿物学家》(56)报道。
中国地质科学院根据光泽和成分译为亮碲金矿。
2011年杨主明在《岩石矿物学杂志》[30(4)]建议音译为蒙特伯雷矿。
13 方锑金矿英文名Aurostibite,化学式AuSb2(IMA)方锑金矿是一种罕见的金的锑化物矿物。
属黄铁矿族。
等轴晶系。
呈不规则细小粒状或细脉状集合体。
灰白色—灰黑色,具锖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4,脆性。
1951年由格林汉姆(graham)和凯曼(kaiman)在捷克斯洛伐克红山金矿石英脉中首次发现。
1952年又发现于加拿大西北地区麦肯齐区耶洛奈夫(Yellowknife)矿和安大略省蒂米斯卡明区玛蒂乡切斯特维尔(Chesterville)矿。
1952年A·R·格雷厄姆(A.R.Graham)等在《美国矿物学家》(37)报道。
英文名称Aurostibite,以化学成分“Au(拉丁名Aurum,来自Aurora-金”和“sb(英语Antimony,拉丁语Stibium-锑)”组合命名。
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
中文名称根据等轴晶系和成分译为方锑金矿,又根据脆性和成分译为脆金锑矿。
1987年黄金地质研究所苑保钦、田澍章、陈静渝在中国湖南省平江县杨山庄金矿床中,首次发现这种矿物。
1990年中南工业大学陈小群等又在湘西金矿钨、锑、金石英脉矿床发现了该矿物。
14 针碲金铜矿英文名Kostovite,化学式AuCuTe4(IMA)针碲金铜矿是一种铜、金的碲化物矿物。
斜方晶系。
晶体呈细片状、拉长粒状。
浅灰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2.5,完全解理,脆性。
1965年保加利亚矿物学教授格奥尔基·特尔泽耶夫(Georgi Terziev)发现于保加利亚索非亚州切洛佩奇(Chelopech)金-铜矿山。
科斯托夫像英文名称Kostovite,特尔泽耶夫为纪念他的老师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矿物学家伊凡·科斯托夫·尼科洛夫(Ivan Kostov Nikolov,1913—2004)教授而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于1982-1986年任国际矿物学协会主席。
IMA 1965-002批准。
1966年G·特尔泽耶夫(G.Terziev)在《美国矿物学家》(51)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针状晶习和成分译为针碲金铜矿。
15 硒金银矿英文名Fischesserite,化学式Ag3AuSe2(IMA)硒金银矿是一种银、金的硒化物矿物。
等轴晶系。
晶体呈他形粒状。
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
1971年发现于捷克共和国波希米亚南部地区皮塞克区科瓦夫的普雷德波里斯(Předbořice)矿床。
硒金银矿他形粒状晶体(美国)英文名称Fischesserite,以法国巴黎国家矿业学院院长、法国矿物学家和晶体学家雷蒙德·菲舍塞尔(Raymond Fischesser,1911—1991)的姓氏命名。
IMA1971-010批准。
1971年在《法国矿物学和结晶学学会通报》(94)和《美国矿物学家》(57)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硒金银矿。
16 硫金银矿英文名Uytenbogaardtite,化学式Ag3AuS2(IMA)硫金银矿是一种银、金的硫化物矿物。
四方晶系。
晶体颗粒细小,仅在显微镜下才可见。
灰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脆性。
1977年分别发现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明古鲁省拉让莱榜区国营田边沙瓦坦(Tambang Sawah)、俄罗斯阿尔泰边疆区鲁德尼(Rudnyi)阿尔泰阿雷河流域科尔巴利哈(Korbalikha)河兹梅夫卡(Zmeevka)溪兹梅伊诺戈尔斯克(Zmeinogorsk)矿山,及美国内华达州斯托里县康姆斯托克(Comstock)区。
英文名称Uytenbogaardtite,1978年由M·D·巴尔顿(M.D.Barton)等以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的地质学教授威廉·乌顿布格(Willem Uytenbogaardt,1918—2012)的姓氏命名。
乌顿布格是一位突出的技术人员,著有《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表》一书,1975年翻译到中国。
IMA1977-018批准。
1978年在《加拿大矿物学家》(16)和1980年在《美国矿物学家》(65)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硫金银矿;音译为乌顿布格矿或沃登堡矿。
乌顿布格像及代表作《金属矿物显微镜鉴定表》17 碲铅铜金矿英文名Bilibinskite,化学式PbAu3Cu2Te2(IMA)碲铅铜金矿是一种铅、铜、金的碲化物矿物。
等轴晶系。
块状集合体。
浅褐色、玟瑰褐色、青铜色、浅棕色、粉红棕色,条痕呈褐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4.5,无解理。
1977年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堪察加州阿金斯科耶(Aginskoe)金矿及哈萨克斯坦。
英文名称Bilibinskite,以俄罗斯地质学家于利·亚历山大罗维奇·比利宾(Yurii Aleksandrovich Bilibin,1901—1952)的姓氏命名,他是金矿地质学家。
IMA1977-024批准。
1978年E·M·斯皮里多诺夫(E.M.Spiridonov)等在《全苏矿物学会记事》[107(3)]和《美国矿物学家》(64)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碲铅铜金矿;音译为毕利宾矿。
比利宾像18 碲铁铜金矿英文名Bogdanovite,化学式(Au,Te,Pb)3(Cu,Fe)(IMA)碲铁铜金矿是一种金、碲、铅和铜、铁的化合物矿物。
与金铜矿为同质多象。
等轴晶系。
块状集合体。
棕色、青铜棕色,或带蓝色的黑色,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4~4.5。
1978年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堪察加州阿金斯科耶(Aginskoe)金矿床和哈萨克斯坦。
英文名称Bogdanovite,以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地质学家阿列克谢·阿列克谢维奇·波格丹诺夫(Aleksei Alekseevich Bogdanov,1907—1971)的姓氏命名。
IMA1978-019批准。
1979年E·M·斯皮里多诺夫(E.M.Spiridonov)等在《维斯特尼克·莫斯科夫斯科罗大学地质科学》(1)和《美国矿物学家》(64)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碲铁铜金矿;有的音译为波格丹诺夫矿。
19 碲铜金矿英文名Bezsmertnovite,化学式(Au,Ag)4Cu(Te,Pb)(IMA)碲铜金矿是一种金、银、铜和碲、铅的化合物矿物。
斜方晶系。
晶体呈显微片状或不规则粒状,0.2mm×0.05mm,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见。
青铜色、黄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4.5。
1979年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堪察加州阿金斯科耶(Aginskoe)矿床和哈萨克斯坦。
英文名称Bezsmertnovite,1979年由E·M·斯皮里多诺夫(E.M.Spiridonov)等为纪念俄罗斯莫斯科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所的矿物学家玛丽安娜·塞格耶夫娜·贝泽斯梅坦雅(Marianna Sergeevna Bezsmertnaya,1915—1991)博士和俄罗斯莫斯科全联盟教育学研究所的苏联地质学家和矿床研究员弗拉迪米尔·瓦西里耶维奇·贝泽斯梅坦尼(Valdimir Vasilevich Bezsmertny,1912—)而已他们的姓氏命名。
IMA1979-014批准。
1979年斯皮里多诺夫等在《苏联科学院报告》[249(1)]和1981年在《美国矿物学家》(66)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碲铜金矿。
碲铜金矿他形粒状晶体(美国)20 围山矿汉拼名称Weishanite,化学式(Au,Ag,Hg)(IMA)围山矿是一种金、银与汞的化合物矿物。
六方晶系。
晶体呈柱状、微细粒状(n-30μm)和粒状集合体,0.05-0.4mm。
浅黄白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2.5,具延展性和可塑性。
1979年中国河南省地质局的地质科学工作者李玉衡、欧阳三、田培学在河南省南阳地区桐柏县围山城金银矿床中发现。
样品采自破山矿区的岩心中,经机械破碎,人工淘洗,富集重矿物,然后在镜下鉴定发现的。
早在南北朝的南齐时,该地曾设围山县管理银矿采冶,至明末废弃。
新中国成立后,做了大量的区测、普查工作。
1975年陕西地质八队对破山银矿开展了勘查工作,1984年提交了《河南省桐柏县破山银矿区详细勘探地质报告》,198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建立桐柏银矿山。
汉拼名称Weishanite,以产地围山(Weishan)城命名为围山矿。
IMA1982-076批准。
1984年李玉衡等人在中国《矿物学报》[4(2)]和1988年《美国矿物学家》(73)报道。
围山矿六方柱状晶体(美国)21 汞金矿英文名γ-Goldamlgan,化学式(Au,Ag)Hg汞金矿是一种金、银与汞的互化物矿物。
等轴晶系。
颗粒细小,晶体发育不好,个别可见菱形晶面,可能是菱形十二面体;多呈粒状集合体。
黄铜色、暗黄铜色,有的集合体呈紫铜色或暗紫铜色,强金属光泽;硬度低。
1981年,陈克樵、彭志忠等在研究我国一些地区的铂族元素矿物的过程中,在中国河北省红石砬含铂超基性岩中,用电子探针发现的一种与铂族元素矿物伴生的金属互化物矿物γ-汞金矿(γ-Goldamlgan)。
这种金属互化物是首次发现并进行了详细矿物学研究的新矿物。
英文名γ-Goldamlgan,以化学成分“Gold-金”和“amalgam-汞齐”组合命名,并获得了国际矿物协会(lMA)国际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IMA矿物表无此矿物)。
1981年陈克樵等人在《地质论评》(02)报道。
它可能是围山矿(Weishanite,IMA1982-076),但晶系不同,为可疑矿物。
22 四方铜金矿英文名Tetra-auricupride,化学式CuAu(IMA)四方铜金矿是一种金和铜的互化物矿物。
四方晶系。
他形微粒状集合体。
金黄色、粉红色、橙红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4.5,具延展性。
1982年发现于中国新疆自治区昌吉自治州玛纳斯县含铂基性岩、超基性岩体。
英文名称Tetra-auricupride,由“Tetra-四方晶系”和“auricupride-金铜矿”组合命名,意指是四方晶系的斜方晶系金铜矿的类似矿物。
其中,根词auricupride,由拉丁文“aurum-金”和拉丁文“cuprum-铜”缩写组合命名。
IMA1982-005批准。
1982年陈克樵、彭志忠等人在中国《地质科学》(1)和1983年P.J.邓恩(P.J.Dunn)等在《美国矿物学家》(68)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晶系和成分命名为四方铜金矿;也有的根据成分命名为金铜矿。
四方金铜矿他形粒状集合体(俄罗斯)23 硫硒金银矿英文名Penzhinite,化学式(Ag,Cu)4Au(S,Se)4(IMA)硫硒金银矿是一种银、铜、金的硒-硫化物矿物。
六方晶系。
晶体呈细长连生体或片状颗粒,粒径仅7μm。
灰白色、钢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
1982年发现于俄罗斯堪察加州品仁纳湾品仁纳(Penzhina)河谢尔盖耶夫(Sergeevskoye)金-银矿床。
英文名称Penzhinite,以发现地附近的品仁纳(Penzhina)河命名。
IMA1982-027批准。
1984年L·I·伯彻克(L.I.Bochek)等在《全苏矿物学会记事》(113)和1985年在《美国矿物学家》(70)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硫硒金银矿。
24 硫硒银金矿英文名Petrovskaite,化学式AuAgS(IMA)硫硒银金矿是一种金、银的硒-硫化物矿物。
单斜晶系。
晶体微小粒状,粒径20μm,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铅灰色、灰黑色、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2.5,脆性。
1983年发现于哈萨克斯坦巴甫洛达尔州巴彦阿乌尔的麦凯恩(Maikain)金矿床。
英文名称Petrovskaite,以俄罗斯莫斯科矿床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家、金矿专家妮娜·瓦西里列夫娜·彼得罗夫斯卡雅(Nina Vasilevna Petrovskaya,1910—1991)的姓氏命名。
IMA1983-079批准。
1984年G·V·涅斯捷连科(G.V.Nesterenko)等在《全苏矿物学会记事》[113(5)]和1985年P·J·邓恩(P.J.Dunn)等在《美国矿物学家》(70)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硫硒银金矿。
25 硫铊银金锑矿英文名Criddleite,化学式Ag2TlAu3Sb10S10(IMA)硫铊银金锑矿是一种银、铊、金、锑的硫化物矿物。
单斜晶系。
晶体呈板条状,粒径70μm。
灰蓝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3.5。
1987年发现于加拿大安大略加尔哥达镇雷湾地区赫姆洛(Hemlo)金矿巨型金矿和威廉姆斯(Williams)矿。
英文名称Criddleite,由D·C·哈里斯(D.C.Harris)等为纪念英国伦敦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矿物学家艾伦·J·克里德(Alan J.Criddle,1944—2002)博士而以他的姓氏命名。
克里德对不透明矿物的研究和反射率定量测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帮助描述了65种新矿物,并且是矿石矿物定量数据文件(QDF)(第2版和第3版)的作者。
IMA1987-037批准。
1988年哈里斯等在《矿物学杂志》(52)和1989年在《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经济地质报告》(38)报道。
1989年中国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郭宗山在《岩石矿物学杂志》[8(3)]根据成分译为硫铊金银锑矿/硫铊银金锑矿。
2011年杨主明在《岩石矿物学杂志》[30(4)]建议音译为克里德矿。
克里德像26 安云矿英文名Anyuiite,化学式AuPb2(IMA)安云矿是一种金、铅、锑的互化物矿物。
四方晶系。
圆形、长方形与菱形粒状晶体;通常呈细粒度的粒状集合体。
银灰色,氧化呈暗铅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5。
1987年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科累马范围波修瓦-安云(Anyui,应译为阿纽伊)河流域。
英文名称Anyuiite,以发现地俄罗斯的安云(Anyui)河命名。
IMA1987-053批准。
1989年在《矿物学研究杂志》(11)首先报道。
1991年J·L·杨博尔(J.L.Jambor)在《美国矿物学家》(76)报道。
1991中国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郭宗山在《岩石矿物学杂志》[10(4)]根据英文名称音译为安云矿(编译者注:应译为阿纽伊矿);根据成分译为锑铅金矿。
27 硫碲铋铅金矿英文名Buckhornite,化学式(Pb2BiS3)(AuTe2)(IMA)硫碲铋铅金矿是一种铅、铋的硫化物和金的碲化物矿物。
斜方晶系。
晶体呈自形-半自形叶片状,粒径1.5mm,可扭曲呈躬形;集合体呈螺旋状。
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完全解理。
1988年发现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县詹姆斯敦矿区巴克霍恩(Buckhorn)矿。
英文名称Buckhornite,以发现地美国的巴克霍恩(Buckhorn)矿命名。
IMA1988-022批准。
1992年C·A·弗朗西斯(C.A.Francis)等在《加拿大矿物学家》(30)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硫碲铋铅金矿;1998年中国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黄蕴慧等在《岩石矿物学杂志》[17(1)]音译为巴克霍恩矿。
28 益阳矿汉拼名称Yiyangite,化学式Au3Hg益阳矿是一种金与汞的互化物合金矿物。
六方晶系。
集合体呈树枝状、“锅巴状”等。
黄色,金属光泽,不透明。
1989年发现于中国湖南省益阳(Yiyang)县鹤山区资江砂金矿。
汉拼名Yiyangite,以发现地中国益阳(Yiyang)县命名。
1989年田澍章(Shuzhang Tian)在《黄金地质科技》[8(1)]报道。
IMA未批准命名,但可能有效。
(参见金汞齐、汞金矿和围山矿)29 珲春矿汉拼名称Hunchunite,化学式Au2Pb(IMA)珲春矿是一种铅与金的互化物矿物。
等轴晶系。
矿物粒度十分细小,粒度170-500x3-30µm,常与自然金或阿纽依矿(AuPb2)呈文象交生的不规则他形粒状。
新鲜面为铅灰色、银灰色,金属光泽,氧化后颜色变暗,不透明;硬度3.5。
198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吉林地质勘查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尚全等在对中国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Hunchun)县珲春河流域砂金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有复杂矿物组合的砂金连生体,其中的自然金与一种银灰色矿物呈文象结构交生,这种矿物与前苏联1988年发现的阿纽依矿(安云矿)十分相似,经进一步研究确定它是另一种新的铅金互化物。
汉拼名称Hunchunite,根据模式产地珲春(Hunchun)河命名;根据成分命名铅金矿。
IMA1991-033批准。
1992年吴尚全等人在《矿物学报》[12(4)]和1994年《美国矿物学家》(79)报道。
珲春矿文象交生的不规则他形柱状(俄罗斯)30 沅江矿汉拼名称Yuanjiangite,化学式AuSn(IMA)沅江矿是一种金与锡的自然元素矿物。
六方晶系。
晶体呈六方柱和六方双锥微晶;呈结核状、似瘤状-假葡萄-草莓状集合体。
银白色,空气中易氧化,呈灰色或黑色,条痕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5-4。
1993年湖南省地质矿产局413队、中国地质大学、湖南省地质矿产局中心实验室的科学家陈立昌、唐翠青、张建洪、刘振云在湖南中西部沅陵县境内沅江中游阶地更新世砂砾石层中发现的新矿物。
汉拼名称Yuanjiangite,根据发现地中国沅江(Yuanjiang)命名为沅江矿。
它是迄今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唯一的一种金(Au)和锡(Sn)的新矿物。
IMA1993-028批准。
1994年陈立昌等人在中国《岩石矿物学杂志》[13(3)]和1997年《新矿物》报道。
沅江矿瘤状、葡萄状、草莓状集合体(新几内亚)31 硫金铋矿英文名Jonassonite,化学式Au(Bi,Pb)5S4(IMA)硫金铋矿是一种金、铋和铅的硫化物矿物。
单斜晶系。
晶体呈他形粒状,粒度500μm。
锡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3,脆性。
2004年发现于匈牙利佩斯县斯佐布区纳格伯兹斯尼(Nagybórzsóny)。
英文名称Jonassonite,为纪念加拿大渥太华地质调查局的经济地质学家伊恩·罗伊·乔纳森(Ian Roy Jonasson,1939-)而以他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对全球矿床研究的杰出贡献。
IMA2004-031批准。
2006年W·H·帕尔(W.H.Paar)等在《加拿大矿物学家》(44)报道。
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硫金铋矿。
32 包古图矿汉拼名称Baogutuite,化学式Ag4Au3Sb10S12包古图矿是一种银、金、锑的硫盐矿物。
斜方晶系。
他形非常微小的碎裂粒状晶体;团块集合体从<1到100μm,通常为20到30μm。
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5,脆性,易碎。
2013年北京大学郑波等和中南大学谷湘平发现于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市南西70km包古图金矿床,它通常与银金矿、自然锑和辉锑矿等共生。
汉拼名称Baogutuite,由发现地包古图(Baogutu)金矿床命名为包古图矿。
但限于当时条件,非常微小的颗粒,因此不可能进行单晶X射线测量,未能测定出结构,资料不全未获得IMA批准,但它无疑是新矿物,待以后补充确认。
资料来自郑波和谷湘平等的申报材料。
他形粒状包古图矿(Bgt)的BSE图像(a,c)和反射光下的显微照片(b,d)33 哈尼矿*英文名Honeaite,化学式Au3TlTe2(IMA)哈尼矿*是一种稀有的金、铊的碲化物矿物。
斜方晶系。
他形粒状晶体,粒径300μm。
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
2015年发现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卡尔古利-博尔德郡蒙格戈德菲尔德山爱迪斯卡罗尼卡罗尼金矿。
英文名称Honeaite,为纪念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已故的罗素·M·哈尼(Russell M.Honea,1929—2002)荣誉教授而以他的姓氏命名,他是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科罗拉多大学的矿物学家,后来成为独立咨询地质学家。
他向亚利桑那大学和丹佛自然科学博物馆捐赠了许多标本。
IMA2015-060批准。
2015年C·M·赖斯(C.M.Rice)等在《CNMNC通讯》(27)和《矿物学杂志》(79)及2016年《欧洲矿物学杂志》(28)报道。
目前尚未见官方中文译名,编译者建议音译为哈尼矿*;曾广策教授建议根据成分为碲铊金矿。
34 雅什查克矿*英文名Jaszczakite,化学式[Bi3S3][AuS2](IMA)雅什查克矿*是一种铋的硫、金的硫化物矿物。
斜方晶系。
锡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5~3,脆性。
2016年发现于匈牙利佩斯特县博索尼山脉纳格伯兹斯尼(Nagybörzsöny)矿床阿尔索-罗萨(Alsó-Rózsa)平硐。
英文名称Jaszczakite,为纪念密歇根理工大学A·E·西曼(A.E.Seaman)矿物博物馆的物理学教授和兼任馆长的约翰·A·雅什查克(John A.Jaszczak,1961--)博士而以他的姓氏命名,以表彰他对天然石墨的复杂性做出了重大贡献。
IMA2016-077批准。
2016年L·宾迪(L.Bindi)等在《CNMNC通讯》(34)和《矿物学杂志》(80)及2017年《欧州矿物学杂志》(29)报道。
目前尚未见官方中文译名,编译者建议音译为雅什查克矿*。
雅什查克像35 金水银矿*英文名Aurihydrargyrumite,化学式Au6Hg5(IMA)金水银矿*是一种金和汞的互化物汞齐矿物,是已知合成物的类似矿物。
六方晶系。
晶体呈薄皮状,2μm;集合体呈粒状。
银灰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密度大。
2017年发现于日本四国岛爱媛县喜多郡内子町五百木浜根皆川(Iyok)河滩。
英文名称Aurihydrargyrumite,由拉丁文“Aurum(金)”转化为“Auri”,加上“Hydrargyrum(汞,水银)”组合命名。
IMA2017-003批准。
日文汉字名称金水銀鉱。
2017年滨根(西尾)大辅(D.Nishio-Hamane)等在《CNMNC通讯》(37)和《矿物学杂志》(81)及2018年《矿物》(8)报道。
目前尚未见官方中文译名,编译者建议借用日文汉字名称金水銀鉱的简化汉字名称金水银矿*。
36 潘帕洛矿*英文名Pampaloite,化学式AuSbTe(IMA)潘帕洛矿*是一种金、锑的碲化物矿物。
单斜晶系。
他形粒状晶体,高达20μm。
略带粉红色的棕色到略带蓝色的白色(合成材料),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4-5,脆性,易碎。
2017年发现于芬兰北卡累利亚伊洛曼西潘帕洛(Pampalo)金矿。
英文名称Pampaloite,由发现地芬兰的潘帕洛(Pampalo)金矿命名。
IMA 2017-096批准。
2018年A·维马扎洛娃(A.Vymazalová)等在《CNMNC通讯》(41)、《欧洲矿物学杂志》(30)和2019年《矿物学杂志》[83(3)]报道。
目前尚未见官方中文译名,编译者建议音译为潘帕洛矿*。
37 留萌矿*英文名Rumoiite,化学式AuSn2(IMA)留萌矿*是一种金和锡的互化物矿物。
斜方晶系。
这些矿物被周围的砂金包裹,外观无法确认它们的存在,它们的大小只有几微米,因此只能用光学显微镜确认。
2018年发现于日本北海道留萌(Rumoi)管内中部苫前(Tomamae)郡初山别(Shosanbetsu)町初山别村南千代田。
英文名称Rumoiite,以模式产地日本的留萌(Rumoi)命名为留萌鉱;它是日本平成时代最后发现的日本新矿物。
IMA 2018-161批准。
日文汉字名称留萌鉱。
2019年滨根大辅(D.Nishio-Hamane)等在《CNMNC通讯》(49)、《矿物学杂志》(83)和《欧洲矿物学杂志》(31)及2021年《矿物学与岩石学科学杂志》(116)报道。
目前尚未见中文官方译名,编译者建议借用日文汉字名称的简化汉字名称留萌矿*。
富含留萌矿*砂铂金(日本)38 马莱托瓦扬矿*英文名Maletoyvayamite,化学式Au3Se4Te6(IMA)马莱托瓦扬矿*是一种金的硒-碲化物矿物。
三斜晶系。
晶体呈六面体,晶粒10-50μm。
灰色;完全解理。
2019年发现于俄罗斯堪察加州马莱托瓦扬(Maletoyvayam)矿田加钦(Gaching)矿点。
英文名称Maletoyvayamite,以发现地俄罗斯的马莱托瓦扬(Maletoyvayam)矿田命名。
IMA 2019-021批准。
2019年N.D.托尔斯特赫(N.D.Tolstykh)等在《CNMNC通讯》(50)和2020年《矿物学杂志》(84)及《欧洲矿物学杂志》(31)报道。
目前尚未见中文官方译名,编译者建议音译为马莱托瓦扬矿*。
39 诺沃德涅普矿*英文名Novodneprite,化学式AuPb3(IMA)诺沃德涅普矿*是一种金和铅的互化物矿物。
四方晶系。
微米级粒状晶体;纳米级球团簇状集合体,呈橄榄石的包裹体。
2002年发现于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地区诺沃德涅普洛夫斯基(Novodneprovskoe)矿床。
英文名称Novodneprite,由发现地哈萨克斯坦的诺沃德涅普洛夫斯基(Novodneprovskoe)矿床缩写命名。
IMA 2002-032a批准。
2006年K.S.迪尤森巴耶娃(K.S.Dyusembaeva)等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报告》(5)和2007年《加拿大矿物学家》(45)报道。
目前尚未见官方中文译名,编译者建议音译为诺沃德涅普矿*。
40 渡边洵矿英文名Makotoite,化学式Ag12(Cu3Au)S8(IMA)渡边洵矿是一种银、铜和金的硫化物矿物;是硫金银矿(Uytenbogaardtute,IMA1977-018,Ag3AuS2)的铜的类似矿物。
四方晶系。
不规则微粒状晶体,粒度5μm,围绕原生银金矿和黄铜矿分布;细脉状、粒团状集合体,长5-50μm。
灰白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脆性。
渡边洵矿(分布于Au1=原生银金矿,Au2=次生自然金周边)和相关矿物产状的显微照片2020年中南大学谷湘平教授发现于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金岭镇金矿。
英文名称Makotoite,以日本广岛大学地球与行星系渡边洵(Makoto Watanabe,1943--)教授的名字(Makoto)命名,谷湘平教授于1999—2003年间在广岛大学读博师从渡边洵教授,以纪念渡边先生在金属矿床成因及矿石矿物学、同位素组成和矿石年代测定,特别是对火星的起源和探索及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作出了重大贡献。
渡边洵毕业于东京大学地质学系矿床学门,理学博士,他善良的个性和友好也受到高度评价,深受日本和国际学生的尊敬。
IMA2020—071批准。
2021年谷湘平在《CNMNC通讯》(59)和《欧洲矿物学杂志》(33)报道。
谷湘平(前排右1)博士答辩后与导师渡边洵(后排左1)及同学们合影留念致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赵太平研究员,对拙文不仅给予指导并提供参考文献;承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谢卓君副研究员审阅全稿;河北省地质局原局长、黑龙江省原地矿厅厅长、高级地质工程师、金矿专家张北峰审阅全稿;专家们提出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谢意!文稿 | 崔云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编辑 | 魏雅洁参考文献和图片 | 《The New IMA List of Minerals–A Work in Progress–Updated》《CNMNC 通讯》《Mindat.org》《矿物名称词源》《中国新矿物》等,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
END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你的黄金首饰是真的吗?揭秘黄金掉色的真相和对策!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