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储能网讯:导读: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材料,从实现商业化到现在,锂离子电池所用的负极料最成熟的为石墨。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容量、高电压、高循环稳定性、高能量密度、无环境污染等优异的性能倍受青睐,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能源与主导电源,具有广泛的民用与国防应用前景。
目前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已成为各国关注产业焦点,也是我国能源领域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
近日,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了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汉姆、吉野彰三位教授,以表彰他们为锂电池发展做出的贡献。
1976年,斯坦利·惠廷汉姆和他的团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完成了电池技术领域一次质的飞跃。
1980年,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以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代替了硫化钛,使得电池技术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1991年,吉野彰用石墨为负极材料代替了金属锂,从根本上改善了锂电池容量、循环寿命,以及降低了成本。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材料,从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到现在,所用的负极材料最成熟的主要为石墨。
与其他碳材料相比,石墨类材料具备电子电导率高、锂离子扩散系数大、嵌锂容量高与嵌锂电位低等优点,且石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