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整年,茶门主要都在以茶品牌解剖的视角逐步深入茶行业。
作为一家从美妆消费品跨界茶行业背景的商业媒体品牌,茶行业的很多方面都让我们倍感惊奇。
于是乎,我们本次的茶门特别栏目,就给大家呈现一份特殊的年度盘点——《茶门2023中国茶品牌连锁店50大排行榜》,在此重磅揭秘!欢迎查阅,入榜品牌有无你的姓名?2023年刚刚过去,这一年是茶门正式跨界茶行业的首年,也是有幸见证茶行业万象更新的一年。
过去的数篇文章里,我们主要以茶品牌解剖的角度深入茶行业,这次我们换个全新的视角,且带大家看看茶行业或许未被觉察的一隅。
01 · 为何出这份榜单据八马茶业和澜沧古茶等头腰部“综合茶类”或“单一茶类”全国性民营茶品牌各自最新申报稿或招股书数据:八马茶业2021年“线下直营”和“线下加盟”渠道合计占比为78.73%,随着线上电商的进一步拓展,2022年1-9月,以上两类渠道占比才小幅降至73.89%;八马茶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渠道划分情况 | 图源:八马招股书申报稿虽然澜沧古茶的电商表现不若八马茶业那般强劲,但其2022年“向经销商销售”和“向零售客户做线下销售”的渠道总收益占比则高达87.2%;澜沧古茶经销商、直营客户等收益贡献 | 图源:澜沧古茶最新招股书结合各自最新数据,在茶行业整体的线上化率仅10%左右的情况下,八马茶业、澜沧古茶这两个品牌的线上电商占比也分别仅有25.97%、12.6%。
这两个拥有公开数据、又具备一定代表性的茶品牌,其中对渠道的描述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主流茶品牌的线下直营、线下加盟或经销商渠道中,连锁单品牌店的渠道形式基本是主流。
这也是茶行业有别于其他消费品行业,非常特殊的一点。
而这两个品牌双双高达7、80%比例的直营/加盟/经销渠道中,越是头部的茶品牌,线下「单品牌店」的渠道形式占比则越显著,可想而知茶品牌连锁单品牌店,对于经典茶企的渠道重要性。
也就是说,茶行业在开启现代化经营的三十多年间,时至今日,头部茶品牌仍然主要依赖传统线下连锁店的方式攻城拔寨;线下渠道类型近几年虽已有渐次发展的苗头,但整体上还相对单一,不够丰富多元,特别是中高端场景下的茶叶销售。
鉴此,茶门这次的年度特别栏目,便换以茶品牌的渠道视角,特推出茶门2023年度榜单《茶门2023中国茶品牌连锁店50大排行榜》,且来看看,就中国茶品牌连锁店单店数量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整体行业格局!在正式公布榜单之前,且容许我们花费1分钟的时间,对本榜单做个简单释义。
02 · 榜单释义与揭秘本份《茶门2023中国茶品牌连锁店50大排行榜》,特指由茶门原创出品,基于中国茶品牌的「单品牌店」类型连锁门店数量,并主要以高德地图、大众点评、品牌官方、茶门抽查验证等平台和方法为依托,统计日期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的「中国茶品牌连锁店50大」排行。
其中“中国茶品牌”,特指主要经营原叶茶/纯茶,也即传统六大茶类相关的茶品牌,不含茶饮、茶饮料品牌;且旗下拥有多个品牌的茶企,也以独立品牌进行核算。
为什么不含茶饮或茶饮料品牌?就像小罐茶创始人杜国楹所说,“茶饮是餐饮逻辑,茶饮料则是完全工业化的消费品”,这两者与原叶茶/纯茶都不同。
本质上,原叶茶/纯茶、茶饮/新茶饮、茶饮料,是三个赛道、三种逻辑。
即便近年来随着新茶饮热度攀升,以及整个茶行业大趋势的发展,这三种类型下的企业开始有少部分的融合倾向,好比奈雪开始经营“奈雪茶院”卖原叶茶、CHALI茶里开始做茶饮料诸如此类,但它们显然还处在初期的模式探索阶段。
为什么按品牌,而非茶企维度进行计算?在我们看来,一个茶企发展到一定程度,虽然可以通过多品牌拓展寻找增长的第二曲线,但实际上,从效益角度上说,要驾驭多个品牌都实现正向健康增长却是难事。
增加了多品牌之后,对茶企而言,未来到底是变成了“投资”还是“负债”恐怕还很难说,按品牌独立核算更为合理,才能看得更加清晰,减少有时因为大而不强而导致一叶障目的可能性。
另,由于原叶茶/纯茶中的传统六大茶类,黄茶市场份额过小,未有黄茶品牌进入榜单;同时,由于部分品牌主营茶类的细分关系,排行中的「茶类」分类,在六大茶类基础上新增了综合、普洱茶和茉莉花茶。
以下是本次重磅揭秘的《茶门2023中国茶品牌连锁店50大排行榜》,请尽情享用。
* 点击排行榜海报全屏观看,体验更佳~03 · 榜单简析与小结结合上述榜单概况,以下也对本次全国范围,按主营茶类维度的中国茶品牌连锁店数排行做简要分析:1. 综合茶类:前10名占一半,前50名总共占9席。
前5名经营综合茶类的茶企,除了中茶、小罐茶等特例,多数也是从优势的单一茶类起步,之后才逐步拓展到综合茶类的;后40名的茶品牌主要还是经营单一茶类为主,且多为区域往全国拓展的品牌。
2. 普洱茶:前10名入榜2名,前50名占16席。
普洱茶不仅在前10名有大益、澜沧古茶两位入榜代表,同时也是本榜单前50名所占总席位最多的,这与普洱茶的市场热度和对连锁单品牌店渠道类型的依赖或离不开关系。
3. 白茶:前10名占一席,前50名占8席。
这是单一茶类中,仅次于普洱茶,品牌所占席位最多的茶类,与白茶近年来的高速增长息息相关。
4. 红茶:前10名占一席,前50名仅占2席。
其中第2席已经排在本榜单末位第50名,头名正山堂可谓一枝独秀。
5. 茉莉花茶:前10名占一席,前50名也仅占2席。
茉莉花茶偏向北方市场,或也与近十几年来的茉莉花茶在线下渠道的市场衰微略有关系。
6. 乌龙茶:差一名才能挤进前10,前50名占7席,除了中茶海堤,其余皆为福建武夷山或福建闽南发源的茶企。
同时乌龙茶也是本榜单单一茶类中排名第三的茶类,可谓实力和潜力双稳健,但又偏于区域性的茶类代表。
7. 绿茶:绿茶头名竹叶青已经排名19,前50名也仅占4席。
绿茶虽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茶类,但绿茶进一步的细分茶类也更多,对比其他茶类整体大而不强。
8. 黑茶:黑茶头名三鹤排名31,前50名仅此一席。
这里的黑茶不含普洱,剔除普洱之后,黑茶品牌所占席位少,与黑茶(不含普洱)的市场份额小也有关系。
9. 黄茶:市场份额最小,未有上榜。
综合来看,在国内茶市场中,普洱、白茶、乌龙茶可谓最受市场欢迎的三大单一茶类;绿茶整体大而不强,茉莉花茶相对偏于区域性;黑茶(不含普洱)和黄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黑茶中的个别茶类,有如入榜品牌三鹤主营的黑茶——六堡茶,也渐有一些市场热度。
而出手做综合茶类的茶品牌基本实力不俗,总共入榜的9个综合型茶品牌,一半以上都排在前10。
或许这也缘于,大部分单一茶类都有明显的区域发展限制,品牌茶企在区域向全国范围拓张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得不扩品类的原因。
以上基于榜单数据所做的简要分析还只是抛砖引玉,其中更多的洞察还待你我共同揭秘。
另外,以上数据仅作为茶行业从业者或爱茶人士的些许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之依据。
在这2024年开年之际,茶门团队谨以本份《茶门2023中国茶品牌连锁店50大排行榜》向广大茶友们,遥祝新年,2024,龙游四海!· END ·「 往期精选 」小罐茶 | 杜国楹专访 | CHALI茶里 | tea'stone | 八马茶业 | 瑞泉茶业 | 澜沧古茶*本文的图片版权,部分来自于企业招股书、网络等,均已注明出处,并列于对应图片下方。
如有冒用或雷同之处,请联系主编修改。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转发或三连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