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 海淀与西城的交界处, 有这么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界儿。
它西起西三环,东至三里河路, 北临紫竹院路,南抵玉渊潭公园。
这片儿胡同少,楼院多, 有大院儿,有商场,有学院、有工厂…… 甘家口 坐标 位于海淀区东南部。
西起西三环,东至三里河路, 北临紫竹院路,南抵玉渊潭公园。
特征 胡同少,楼院多 东边就是京城最早的楼房住宅区 按甲乙丙丁等天干地支划分片区的百万庄社区。
百万庄社区初建于上世纪50年代 第一代居民多来自 核工业、航空、电子、建设、机械、冶金、国家计委等 国家部委机关。
其中不乏李鹏、温家宝这样的国家领导人 还有诸多学者、知识分子。
著名作家曲波在百万庄辰区宿舍完成了《林海雪原》的创作;第一代江姐、歌唱家陈小曼是 小区的“艺术之星”。
一些部队大院也在甘家口一带安营扎寨, 形成了甘家口这片儿独一无二的大院生活文化圈。
何为大院生活? 食堂、澡堂、幼儿园、副食店、卫生所 一应俱全,自给自足。
这种如今看来单调、封闭的生活模式 却在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的年代, 令不少住在胡同里的老北京人羡慕不已。
不敢小瞧的甘家口8号院 在看似稀松平常的甘家口8号院内,却也藏龙卧虎,住过不少名人。
其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就是那位“忏悔无门”的富豪慈善家—— 李春平 。
出生在军人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在甘家口8号院的李春平,当过兵、加入文工团、进过劳改所,人生五味,通通尝遍。
后在北京饭店偶遇了大他38岁、日后成为他妻子的美国好莱坞女影星,随后远赴美国,在妻子弥留之际获得对方巨额财产,但条件是终生不得再娶。
。
。
。
。
。
归国后的李春平写传记、办公司,但做的最多的就是慈善,在过去的20余年里,他平均每天以7万多元的速度,累计在全国捐款3亿3千万人民币。
这样的人生际遇和机缘,其传奇性和曲折性,世界上最伟大的编剧都想不出,简直可以完爆张无忌和基督山伯爵啊。
甘家口北面不远处的北 京展览馆及老莫餐厅 都是典型的前苏联式建筑 在那个“血色浪漫”的年代, 这一片简直是不少人心目中的“红场” 莫斯科餐厅 1954年开业的特级俄式西餐厅 建筑风格华贵高雅、气势恢宏,充满浓郁俄罗斯情调。
前些年 《梦开始的地方》、《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等大院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播,让这里人气高涨。
那时候能来这里吃饭就是地位的象征,无上的荣耀。
据说年轻的大院子弟们经常为个姑娘约在东边的三里河二七剧场门前,装腔作势的码人、碴架,然后一起骑着二八车去“老莫”搓顿奶油杂拌儿外加焖罐牛肉,慷慨陈词,把酒言和。
北京展览馆 北京展览馆建立于1954年,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周恩来总理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大型、综合性展览馆。
隔壁的北展剧场如今被人熟知,多半要归功于德云社每年的相声专场演出。
在甘家口的四周分布着 北京建筑大学(原北京建工学院) 位于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2013年4月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名。
前政协主席李瑞环毕业于此。
北京工商大学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是北京市一所以经、管、工为主,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北工商走出的知名毕业生众多,涉及领域广泛,比如俏江南的老板、大s的婆婆, 张兰 。
外交学院 位于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是以服务中国外交事业为宗旨,培养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规模、高层次、特色鲜明的外交部唯一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从这里毕业的知名外交官不胜枚举,不过要说最接地气儿的毕业生,还要数下面这位: 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 劳动关系学院(原工运学院) 位于海淀区增光路45号,是中华全国工会所属的普通高等学校。
从这里走出过一位“清嘴”女孩,如今成长为国民女神: 高圆圆 对于70、80后的北京孩子而言 童年的幸福记忆里少不了 北京动物园 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中国开放最早、饲养展出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园。
饲养展览动物500余种5000多只;海洋鱼类及海洋生物500余种10000多尾。
那时候北京还没野生动物园呢,地铁和公交体系也不完善,住的稍远点的想去趟不容易,孩子都要早早央求家长带着去看狮子老虎大熊猫,真到去的那天,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北京天文馆 始建于1955年,通过人造星空模拟表演,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和发行天文科普书刊,组织进行大众天文观测等形式向公众宣传普及天文学知识。
天文馆的科普电影,是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必选项,所以天文馆的门前经常能停靠大巴车和一列列焦急等待的小黄帽。
生动有趣的影片呈现给孩子们的是奇异瑰丽的宇宙认知。
而甘家口距离这些好玩的地方都很近,遛个弯的工夫就到了,住的远的孩子只有羡慕的份。
甘家口人买衣服,去西单还是王府井? 都不用! 因为家门口就有 甘家口商场 “从副食商场发展成综合性百货商场, 从曾经的单层卖场到6层高楼” 甘家口大厦的前身是甘家口副食商场, 开业于50年代, 最早只有3间平房。
在那个凭票购物的年代, 这里一直都是附近老街坊们粮油肉蛋的“补给站”。
(图片出处见水印) 再后来, 这里被改建成两层的甘家口商场, 之后又摇身一变成了“甘家口百货”。
您别瞅着它没王府井百货那么有名, 但对于住在甘家口的老街坊们来说, 过去提“逛商场”,那一准是要来这儿的。
还有它旁边的江丰鱼店、建筑书店、 五金商店和书摊, 一个不落,全都逛完才能回家~ (图片来自:北京晚报) 等到了1999年, 甘家口百货又被改建成了6层的甘家口大厦。
这里作为甘家口的标志性建筑, 它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 都有着或相同或不同的回忆! 您就拿小编来说吧, 印象最深的是商场外面, 白蓝色快餐车那 炸的羊肉串和鸡肉串, 吃起来,可别提多好吃了! 甘家口的孩子小时候应该都在森隆和柴氏吃过饭吧?森隆的冬菜包、烧麦,柴氏的牛肉面都绝对够滋味儿! 就喜欢柴氏他们家面的汤头,不加肉都好吃的一塌糊涂。
如今,柴氏红火依旧,甚至在航天桥开了分店,可森隆却随着甘家口大厦的落成完工而湮没在了历史里。
说到甘家口人吃饭的馆子,还有增光路上的那家海碗居。
或许是炸酱面的名气与日俱增,这里的生意越来越火爆,干炸丸子,炸灌肠,软炸里脊、炒红果,这些个京味儿菜做的都算地道。
只是每次进出门那穿着长衫的迎宾伙计的调门都太高,京味儿的展示欲望太过强烈。
玉华拉面 迎宾馆北门马路对面的玉华兰州拉面, 那是一绝。
从面到汤,全都没得挑。
记忆里,每次路过玉华, 马路边总是停满了出租车。
(截图来自网络) 森隆 森隆的水煎包、饺子都好吃。
那会还爱上这儿来吃早点, 您要也常来,那咱绝对碰见过。
记得小时候还老被家长“发配”去森隆打啤酒, 满满一暖壶, 那会也是淘气,偷着抿了一口, 还真搞不清大人为什么都喜欢这个。
在森隆对过还有甘家口电影院, 连 吃饭带看电影,两不耽 误。
您瞅瞅, 要不过去人总夸咱家这片儿是 个“小社会”。
吃喝玩乐+购物,一应俱全 。
甘家口浴池 甘家口浴池, 就在甘家口商场对面, 过去不像现在家家都有热水器, 这是附近唯一一家公共浴池, 洗完澡,里面还有床, 舒舒服服地躺上一会儿再回家,有时候啊,一不留神还就迷瞪着了。
浴池楼下的冰霜,您还有印象么?沙沙甜甜的,夏天洗完澡,必定是要来上一碗的。
首体钱柜KTV 首体的钱柜曾是年轻人聚会的好地方,百十来块钱就够大家刷夜欢唱一宿了。
如今,传统ktv迎来了关店潮,95后和2000后的孩子们更喜欢在唱吧、全民K歌里玩直播,一人我饮酒醉了! 天意市场 天意市场位于甘家口南侧。
这里曾是学生们开学买文具、圣诞节买贺卡、平时添置洋娃娃或者变形金刚的地方。
现如今基本已被清空了,是否也把你的青春清空了呢? 新疆村 提起甘家口,要没说新疆村,那这人啊,八成是最近才搬到这儿住的... 小编有个朋友就住新疆村前边, 那会可没少来这边找他玩, 要说当时的新疆村乱是乱,可也是真火, 您能从这儿一路吃到景王坟,几十家馆子, 说一印象特深的,老白家饭庄, 记忆里他家的羊肉串最好吃。
过去那会儿, 还老上新疆办事处买葡萄,哈密瓜。
再后来增光路给整改,新疆村也被拆了。
这里的交通也是四通八达: 102,103,114,121,335,336,320...... (街景来自:百度地图) 七机部(现在叫航天局了)、 文化部、电影协会、地矿部、国管局、物资部、 钓鱼台等单位宿舍。
还记得每到夏天晚么晌, 建设部门口就变成了儿童乐园, 因为在那可以“滑滑梯”, 实际是台阶中间有块斜坡。
甘小、甘中、向群小学、立新学校... 老同学们来举个手啊, 看看有没有同班同学! 关于甘家口的回忆太多太多了。
红塔礼堂、双龙烤肉、阿记拉面、八一湖。
还有那成群结队的乌鸦...... 近年来,甘家口一带小区建筑老化、屋顶漏水,状况频仍,红墙高顶的辉煌全无,已经成为了京城老旧小区的代表。
小北盼着这一片儿能够规划得力,让甘家口地区重现昔日的辉煌。
天桥,北京一个非常创奇的地界儿! 毛主席遗体为何至今栩栩如生?真相:不只是药物在起作用 → “北老莫、南新侨”老北京人的西餐是从这里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