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洞见July画家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在书中,有历史先贤为我们答疑解惑,读的书多了,我们的认知也会更上一层楼。
但古往今来,书籍浩如烟海,该如何选择呢?余华就给了我们最中肯的建议:“读书一定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是一代又一代人阅读挑选出来的。
”他还推荐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供大家选择和阅读。
洞见君把它整理成一份书单,相信你看完之后,也能腹有诗书气自华!11. 《在流放地》弗兰茨·卡夫卡《在流放地》是卡夫卡在1914年8月4日到18日一气呵成的作品,被学界视为德语文学20世纪表现主义代表作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深邃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人类借机器人之手展现的暴虐与残酷。
每个人物都面临着无法逃脱的困境,他们一次次地试图寻找出路,却始终无法挣脱束缚。
通往自由的路从来都不好走,可若心不认输,你就一定能挣脱世俗的枷锁,让心灵走出喧嚣。
2. 《变形记》弗兰茨·卡夫卡书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个小职员,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
但有一天,它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能力。
妻子不愿再和他亲近,女儿也开始嫌弃他,在人情淡漠和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他最终被抛弃。
本书被视为一部对现代人存在状态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和孤独。
看过这个荒诞的故事,你也能认清生活,获得内心的成长。
3. 《城堡》弗兰茨·卡夫卡作者曾在给友人波拉克的信中写道:“《城堡》使我们感到因迷失在远离人烟的森林中而彷徨,它应该是一把能劈开我们内心中冰封的大海的斧子。
”当主人公K费尽千辛万苦想要进入象征上流社会的城堡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像他一样。
被物欲横流的世界推着走,成了社会框架中一个不得停歇的利益机器。
直到现在,我们仍活在卡夫卡预言的社会里。
4. 《乡村医生》弗兰茨·卡夫卡本书讲述了乡村医生冒着暴风雪深夜出诊,遭遇了一系列离奇经历的故事。
在最后,剧情超脱了现实,医生驾着非人间的马,永久地流浪在寒夜里。
卡夫卡在遗嘱中称,《乡村医生》是自己最满意的著作之一。
阅读这个奇幻的故事,你一定也会对生死和责任产生新的思考。
5. 《审判》弗兰茨·卡夫卡本书的主人公名叫约瑟夫,他在30岁生日那天无罪被捕,却因申诉无门最终被杀。
也许,在现代语境下,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审判。
被各种各样的条框限制,被所有所谓的标准困住。
可正如鲁迅所说:“从来如此,便对吗?”谨以此书提醒自己:要勇于挣脱束缚,打破常规,永远心存向往,自由又热烈地活着。
6. 《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很多人第一次见到这本书,一定会被其中复杂的人名和冗长的情节劝退。
可时过境迁,当你独自一人走了长长的路,你也许才会懂得书中那句——“唯有孤独永恒”。
余华曾说,有些书的相遇,注定要在经年之后。
如果此刻你也正品尝孤独,不妨重新翻开这本书,它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慰藉。
7.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书是根据马尔克斯祖父真实事件改编。
全书就讲述了20岁成为上校的主人公,在56年间苦苦等待国家承诺的抚恤金这一件事。
可作者却自述说:“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读过此书,你就会明白:等待不是愚蠢,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希望”。
8. 《礼拜二午睡时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是马尔克斯第三部正式出版的书籍,共收录8篇小说。
作者将读者带入普通人的生活,讲述了主人公们是如何在逆境中生出力量,然后勇敢和命运斗争的故事。
这些平凡的故事,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困境。
它淡淡地撩拨着读者的内心,你读过之后,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29. 《枯枝败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本书被视为《百年孤独》的雏形,描述了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故事。
作者通过插叙的手法,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同一件事反复构建。
大量的回忆片段穿插其中,一点点揭开了事件的全貌,让你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10. 《恶时辰》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有网友曾这样评价这本书:“《恶时辰》朴素得就像纪录片。
”作为马尔克斯的第一部获奖作品,本书不同于他以往的魔幻主义。
它取材于社会现实,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一座小镇平静之下的汹涌暗潮。
书中对权力奥秘的揭示,对社会动荡的反思,哪怕今天再读,依然令许多读者深感共鸣。
11.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本所谓的“爱情的百科全书”,是很多人的恋爱启蒙读物。
在书中,男女主人公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时间,结尾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遇见一个人更多的是缘分未到,是时机错过,是相伴一程后各自分别。
可我们依然学会了包容,学会了释怀,在经历爱情后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12. 《活着为了讲述》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本书是马尔克斯生平唯一的自传,他通过大量的笔触讲述了自己身为作家的成名之路。
那些为了梦想坚持的日日夜夜,在他记忆中闪闪发光。
希望老去时,我们也能像马尔克斯评价自己的那样:“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13. 《三姐妹》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撰写本书时,契诃夫已重病在身。
作为一本“艺术的遗嘱”,他想告诉我们的是:永远要做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所以书中的三姐妹即便出生在小城,也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希冀。
生活本来就是乏味和无聊的,可幸好还有梦想,有更高的向往,才让我们活成了不一样的烟火。
14. 《第六病室》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90年,契诃夫前往库贝岛考察。
在那里,许多有思想、有见解的人被关了起来,遭受残忍对待。
这一幕使他久久不能忘怀,在同情和痛苦的催使下,他写出了《第六病室》。
书中有句话说:“人不应该蔑视痛苦,因为蔑视痛苦就等于蔑视生活本身。
”因为正是经历了痛苦,我们才更能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也会更珍惜当下的美好。
15.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书围绕一桩凶杀案展开。
大学生拉斯为了改善自己的贫穷,杀死了放高利贷的房东太太。
从刚开始拉斯拒不认罪,到最后自首伏法,作者对人性的剖析可谓精彩透彻。
当你见过了人情的凉薄,看透了人性的复杂,也许就不会再被世间的虚情假意所迷惑了。
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斯蒂芬·茨威格R先生收到了一封信,没有地址,没有署名。
信中描述了一个女人对R先生浓烈痴缠的爱意,可奇怪的是,R先生毫不知情。
这个女人是谁?又为何只对R先生情有独钟?跟随作者的文字,谜题便一步步被揭开,读到最后,你也会被这份不同于世俗的爱情所感动。
317. 《象棋的故事》斯蒂芬·茨威格作为亲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茨威格对战争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
而本书则借由象棋的故事,控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
小说中的人物全部可以还原到战争时期,是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读过此文,更让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体会到先辈的不易,感恩他们的付出。
18.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斯蒂芬·茨威格这本书收录了13篇茨威格不同时期的作品。
与书同名的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为了一见钟情的男人,甘愿抛弃一切与之私奔的女人。
你会觉得可笑吗?但作者却认为:真爱无敌并不是说说而已。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也许也遇到这样的人,可最终还是没有勇气与之走下去。
倒也不用遗憾,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眼前的人才更值得珍惜。
19. 《小径分叉的花园》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本书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
其中与书同名的这篇小说仅仅千余字,却被读者评为最难读的小说之一。
作者采用故事嵌套故事的方式,讲述了间谍于准在同伴被抓的情况下成功传递情报的故事。
其中“时间分叉”的概念首次被提出,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脑洞和他严密的逻辑。
如果你也喜欢科幻文学,这部作品就是你不可错过的盛宴。
20. 《沙之书》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全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因为好奇,买到了这本变幻无穷的沙之书。
可渐渐地,“我”为此书耗尽了精力,甚至一度无法入眠,最终只能把它埋葬。
现实中,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也会像主人公一样追求更好更多。
可欲望是没有穷尽的,不会享受过程的人,就一定没办法拥有快乐。
21. 《阿莱夫》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这是一部披着小说外衣对哲学问题深刻探讨的文学作品。
永生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梦境又是否会是另一种启示?阅读此书的过程,你会一遍遍刷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通过这个“微型的宇宙”,你也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位置。
22. 《被背叛的遗嘱》米兰·昆德拉“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
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这是作者对本书的诠释,也是他写出这部文化随笔的目的。
人这一生,难免会有迷茫的时刻。
不妨翻开此书,看看文学大师是如何理解生活的,你也会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23.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
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恋故事,而是一部哲学小说。
通过三个人物之间的爱恨纠缠,读者被带入到对灵与肉、轻与重的思考中。
读过此书你会知道: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依然让人难以承受。
24. 《红屋骑士》亚历山大·仲马作品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封建贵族想要营救王后却以失败告终的故事。
其中,有王后对生命的彻悟,有骑士为爱殉情的凄美,也有时代背景下宿命的必然。
但即便知道会失败,主人公为了自由英勇奋斗的精神也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425. 《杜撰集》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938年圣诞前夕,博尔赫斯不幸得了败血症,此后一周他都饱受高烧和幻觉的折磨。
他痊愈后,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写进了小说里。
虚幻和真实互相掺杂,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幻。
这部小说就是《杜撰集》,作者称其为“我最得意的故事”。
26. 《基督山伯爵》亚历山大·仲马有人说,如果流落荒岛只能带一样东西,那就带《基督山伯爵》。
这本让大仲马获得“通俗小说之王”的作品,以紧凑的故事线,讲述了主人公唐泰斯扬善惩恶、报恩复仇的故事。
余华曾一口气读完了整部小说,他称自己当时就像发了疯一样,不吃不喝不睡。
整部作品并不难读,一旦开始,你也会被大仲马独特的文字魅力深深吸引。
27. 《三个火枪手》亚历山大·仲马本书讲述了路易十三时代,达达尼昂和三个火枪手是如何挫败黎塞留阴谋的故事。
这部作品当年在报刊连载时,就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阅读盛况。
甚至有读者给报社写信,要求停止连载巴尔扎克的文章,用更多的版面来刊登大仲马的作品。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本代表作依旧经典,让人读完后欲罢不能。
28. 《二十年后》亚历山大·仲马这部小说是《三个火枪手》的续集,与《布拉热洛纳子爵》共同构成了“达达尼昂三部曲”。
在书中,达达尼昂依旧和二十年前一样,只是一名火枪队副队长,长期不受重用。
他奉命去寻访三个多年不见的老友,四人相见后又发生了无数令人心惊的故事。
想知道后续如何,不妨亲自去读读本书,大仲马的文笔一定会给你惊喜。
29. 《四百万》欧·亨利《四百万》是欧·亨利最著名也最出色的一个集子。
其中收录的大仲马同名小说《二十年后》,讲述了鲍勃和吉米作为最好的朋友重新相聚的事情。
可岁月无情变迁,鲍勃变成了吉米通缉的要犯。
究竟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吉米犯了难。
如果是你,该如何抉择?翻开这本书,去寻找你心中的答案。
30.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这是米兰·昆德拉在移居法国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包含了各种形式的文学体裁——历史叙述、寓言、随笔、哲学沉思等。
它们与故事情节连接在一起,让我们能时刻跟随作者的思想,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人生。
31. 《赎罪》伊恩·麦克尤恩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罪恶和战争的故事,全书由三部分组成,时间跨度有六十年之久。
主人公布里奥妮因为小时候犯的一个错,断送了姐姐塞西莉亚和其爱人罗比的生命。
她一生都活在悔恨中,一生都在赎罪。
故事的结尾,布里奥妮终于放下了过往,选择与自己和解,读来令人动容。
32. 《水泥花园》伊恩·麦克尤恩本书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的家庭中,孩子们经历的痛苦、无序、混沌的成长。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也有着和小说中同样的“水泥化”家庭模式。
夫妻形同路人,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和引导,兄弟姐妹之间亲情淡薄……读读这本小说,家长们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心得。
533. 《时间中的孩子》伊恩·麦克尤恩该作品在1987年获得慧特布雷德小说奖,它的同名电影也收获了众多好评。
故事从一场意外开始,主人公的女儿在超市失踪。
一开始,他懊恼消极,和妻子互相埋怨,最后通过新生儿的降生,又重拾对生活的希望。
在这过程中,我们和主人公一同成长,一同面对生活的狰狞,最终也会一同得到治愈。
34. 《阿姆斯特丹》伊恩·麦克尤恩这是一部讽刺黑色喜剧,也是作者的转型之作。
书中围绕两个好朋友展开,他们的友情超脱了生死,却又在利益的驱使下反目成仇。
欺骗、背叛、罪孽、谋杀……人性的种种在作者笔下展露无遗。
当你看透了人性幽暗,也许就不会再为人情冷暖而痛苦,为人生浮沉而焦虑。
35.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伊恩·麦克尤恩1975年,伊恩的这篇处女作斩获了毛姆文学奖。
他一举成名,“恐怖伊恩”的名号由此而来。
本书从青少年男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八段或恐怖或暴烈、既温柔又感伤的故事。
品读的过程,你会不断打破自己对人的定义,预见自己的人生。
36. 《河的第三条岸》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本书开篇平淡无奇,普通的家庭,平凡的父母,一家人被淹没在琐碎的日常里。
突然有一天,父亲定制了一艘小船,随即抛下一切独自踏进了河流。
离奇的故事走向,意想不到的结局,吸引了众多读者去阅读和思考。
余华甚至将其列为“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之首,你看过之后,也会感叹于文字的魔力。
37. 《窄门》安德烈·纪德幸福是什么?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就是找个所爱之人共度余生。
但本文的主人公,明明与人相爱,却一再把爱人推远,在一条孤独的道路上直至死亡。
作者用另一种视角,诠释了主人公不一样的追求。
也许人生并没有正确答案,你也无需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
因为你遵从内心的选择,就是你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38. 《红与黑》司汤达自小说问世以来,书名“红与黑”便一直引领着读者反复玩味。
在书中,这两种极具反差感的色调,被认为是主人公于连的两条不同人生路。
而对我们来说,“红与黑”的抉择,更是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当你感到纠结,不妨翻开这本书,说不定的你困境,作者早已为你解答。
39. 《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中说:“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本书的书名便出于此。
作者运用意识流写法,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老康普和妻子及儿女的爱恨纠葛。
这部悲剧其实也是在警示我们:家人就像镜子,你给予爱才能得到爱,多为他们付出心力,家庭也才能幸福美满。
40. 《我弥留之际》威廉·福克纳1929年,美国进入了大萧条时期。
福克纳为了糊口写出这部小说,没想到却成为了“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
本书主要讲述了农民安斯为遵守承诺,率领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娘家安葬的苦难历程。
但揭开故事的外表,里面呈现却是人性的复杂和幽暗。
当我们读完这本书,也会对生活有更深一层的领悟。
641. 《老人与海》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在书中,一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许久都没有捕到鱼,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再次出海。
幸运的是他终于捕获到一条大鱼,但最终在和大鱼战斗两天两夜后,他却只带回了大鱼的骨架。
生活就是这样,幸运往往伴随着不幸,快乐中也必定掺杂着痛苦。
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尽管人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就能够战胜一切。
42. 《蒂凡尼的早餐》杜鲁门·卡波特1961年,此书被拍成同名电影,由奥黛丽·赫本主演。
影片一经上映,便成为当年最卖座电影之一,甚至被影评界誉为“60年代美国最佳喜剧片”。
在书中,主人公郝莉一心想过有钱人的生活,但在经历种种变故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平凡。
就像每个普通人的一生,经历过繁花似锦,到最后才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43. 《生死疲劳》莫言莫言曾在采访中说,《生死疲劳》是他43天写完的,但构思却用了43年。
在书中,我们能体会到西门闹因被无故枪杀而产生的冤屈和愤恨;也会随着他转生为六种动物,经历世间种种后逐渐释怀、解脱。
其实,世事本就复杂难料,执着过去只会让自己痛苦,一念放下,才能万般自在。
44. 《蛙》莫言2009年,在举国欢庆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莫言推出了长篇小说《蛙》。
这部作品借由乡村妇产科医生万心的经历,展现了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生育的不同形态。
作者把一个鲜活的时代搬到我们面前,引发读者对生命的反思和检讨。
他让我们知道,家国发展不仅需要展望未来,更需要回望来时的路,道阻且长,我们仍需努力。
45. 《白象似的群山》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海明威曾提出过一个冰山理论:冰山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这部小说就贯彻冰山理论,篇幅不长,几乎都是一男一女的简短对话。
但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冰山下的那部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46. 《傻瓜吉姆佩尔》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吉姆佩尔是一个犹太小镇上的面包师,自幼父母双亡。
他被大家戏称为傻子,还被逼迫娶了镇上的妓女艾尔卡,由此展开了他苦难的一生。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苦水中挣扎的主人公。
可即便被生活虐待千百遍,只要你还相信幸福,日子就永远有奔头、有希望。
47. 《激流三部曲》巴金《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作品,是巴金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巨制。
作品取材于旧社会的一个封建大家庭,揭露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荼毒和束缚,同时也展现出新青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生于现代的我们,也许很难感同身受旧时代的苦难。
但我们不应忘记“吃人”的历史,只有牢记初心,才能勇敢前行。
48. 《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包法利夫人》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作品讲述了包法利夫人爱玛为了追求传奇式的爱情,两次偷情无果而服毒自尽的故事。
看似是一个常见的桃色事件,可作者想要揭示的,却是一个时代的堕落,是悲剧的根源。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当现实和梦想产生差距,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749. 《李尔王》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悲喜剧,《李尔王》便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部。
故事讲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退位后,被长女和次女赶到荒郊野外,并最终与赶来救他的三女儿双双死亡的故事。
表上看,这是一个父女反目、姐妹互殴的悲情伦理剧,但其内核却是人心的晦暗与复杂。
在看过这部小说后,你也许才会明白:当你离人性越近,离人也就越来越远了。
50. 《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这部豆瓣评分9.0的高分小说,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
该作讲述了主人公胡安前往科马拉村庄寻找父亲,却无意间闯入了鬼村的故事。
整部书好似一场灵魂们的狂欢,一切都似浮光掠影,生与死界限模糊不清。
而到了最后读者才知道,原来胡安也已变成了鬼魂,同其他人一样被困在了自己的执念中。
51. 《燃烧的原野》胡安·鲁尔福这部小说集共收录了17篇短篇小说,内容不多,却影响了包括余华在内的无数作家。
马尔克斯更是直言:“没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
”作品集展现的都是墨西哥的乡土世界,可在田园牧歌的面纱下,却又飘荡着死亡的冰冷气息。
相信你读过之后,也会大喘一口气,更深地理解孤独和绝望。
52. 《德语课》西格弗里德·伦茨本书由真实事件改编,取材于画家埃米尔在纳粹期间被禁止作画这一事实。
小说通过主人公西吉的回忆,引出他的父亲和画家之间的纠葛。
这部工具化的悲歌,既是对那个疯狂时代的剖析和批判,也是对扭曲人性的审视和讨论。
53. 《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全书共七大卷,以叙述者“我”为主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关于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
品读此作,就像是在听老者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你也会收获满满的感动。
54. 《等待戈多》萨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
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故事情节也不连贯,初读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之感。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这看似无望的等待,却又是流浪汉不得不进行的事。
为何会这样?那就需要你翻开此书,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55. 《朝花夕拾》鲁迅余华曾说,自己年轻时只觉得鲁迅伟大,但35岁后,才真正懂得鲁迅的了不起。
也许很多人对于鲁迅的第一印象是冷漠犀利,但这本书作为“回忆的记事”,则展露了鲁迅少有的温情和童趣。
书中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文风朴实感人,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让人读完意犹未尽。
56. 《我的老师高本汉》马悦然高本汉,是中国方言和语言史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学者,早在1920年代就蜚声国际。
而马悦然作为高本汉的得意门生,在这部回忆录中描写了高本汉延续70年的研究生涯。
在书中,我们能看到学者工作的日常,也会感动于他十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奉献。
走进伟人的生活我们才懂,世间哪有什么天才,不过都是努力把事做到极致的普通人。
857. 《红字》纳撒尼尔·霍桑本书讲述了北美殖民时期,主人公白兰和牧师相恋生子,被丈夫发现后接受审判的故事。
情节虽然简单,但作者对于每个人物细腻的内心描写依然引人入胜。
而其中关于爱情与婚姻、自由与良知的问题,也都在作者的文字中,给读者发人深省的启示。
58. 《忧国》三岛由纪夫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大师,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
这部《忧国》便是以日本历史上最后一次军事政变——史称二·二六事件,为背景创作的。
故事开头,一阵枪声打破了沉浸在新婚甜蜜之中的武山信二与丽子的平静。
武山的朋友发动政变,而天皇则命令武山去讨伐他们,在忠与义的矛盾中,武山该作何抉择?59. 《丰饶之海》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是 “月之海”的意思,存在于月球上的巨大坑洞,虽名为丰饶,其实是匮乏。
小说以贵族本多繁邦的视角,讲述主人公清显的四次转生。
他经历繁华,也遭受凄苦,在第四世终于厌倦,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本多繁邦也在最后醒悟,所谓生死,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幻梦。
60. 《大师和玛格丽特》米哈伊尔·A·布尔加科夫1920年,布尔加科夫弃医从文。
但他的文学道路并不顺利,这部被誉为“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作品,直到他死后26年才被发表。
在这部小说中,你会看到一个合理与荒诞并存、梦幻与现实融为一体的瑰丽世界。
也会对爱情、公正、善恶有更深的认识。
61. 《面包与运动》西格弗里德·伦茨主人公贝尔特是一名长跑运动员,也曾是一名战俘。
他在越狱时发现了自己的长跑天赋,从此一举成名,但在纸醉金迷中他却沦为了富人的玩具。
其实,这不仅仅是运动员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人生难题:当你进入了全新的舒适区,还能否保持那份单纯的初心?62. 《北回归线》亨利·米勒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生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此书才终于在美国解禁。
对于书中大量的露骨描写,作者说:“我的书不是关于性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
”这本书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成,描写了一个小职员在巴黎寻求新生活却处处碰壁的故事。
书中对于自由的描写引人向往,但读到最后你才能明白:孤独才是生命圆满的开始。
63. 《嫉妒》阿兰·罗伯-格里耶本书通过庄园男主人公的视角,描写了他在关注妻子一举一动时的心理状态。
即便他并未出场,读者依然能感到他在怀疑,在嫉妒。
全文没有跌宕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仅仅是对画面的描写,就让人读之不能自拔。
64. 《红房间》奥古斯特·斯特林堡余华曾说:“需要优美的时候,斯特林堡是一个诗人;需要粗俗的时候,斯特林堡是一个工人……然后他写下了众声喧哗的《红房间》。
”这部小说汇聚众生相,讲述了十九世纪瑞典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谋生的艰难历程。
冷峻的笔调下,我们仍能感受作者对世界的怜悯,让人无尽动容。
▽余华说:“读书是一个人安静下来才做的事。
”如果你也想在浮躁的生活中为自己找一隅净土,那就放下手机、去读书。
如果你也喜欢经典,晚君的这份书单,也一定能给你带来帮助。
余生,愿你能以书为友,与书相伴,在闲暇的时候,不辜负阅读的好时光。
点个赞吧 ,收藏本篇,那些你读过的书,也一定能升华你的灵魂,让你的气质优雅如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