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现在正处春夏换季期,这也预示着夏季的到来。
按照杭州的老底子传统,立夏的习俗颇为丰富。
今天,你做了哪几件?1用大杆秤给孩子称重在立夏的这天,大人去借一杆秤柴的大秤,在厅堂里用绳子挂着,把长条凳翻个底向上,用绳子绑着,挂在秤钩上,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称重。
小编从小就比较胖,每年要重好几斤呢!不过现在家家都有电子秤,这习俗也就渐渐淡化了。
2画灶头画灶头画是三墩本土的市级非遗传承技艺,起源于隋朝、兴盛于明清。
漂亮的画面,精美的纹饰,灶头画不仅是当时厨房里的一抹亮色,更代表着大家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改革开放后,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家搬入了新楼房。
管道煤气替代了土灶,灶头画也随之越来越少。
3品尝立夏饭杭州有两种特色的立夏饭,一种是乌米饭(杭州人叫立夏果儿),另一种是豌豆糯米饭(杭州人叫咸豆儿糯)。
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用“乌饭叶”叶子浸出的汁液煮米饭做成的。
老一辈的人还有一种说法,立夏日吃了乌米饭,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整个夏天都不会被蚊子咬;小孩子不会“疰夏”,不会发痧;大人下田干活不会被乌米虫咬。
豌豆糯米饭会根据土产不同,添加笋丁、火腿等不同的配料。
传统上,吃完后还要称体重——当然,这在时下大概是不太受欢迎了。
4吃立夏饼立夏饼形同月饼,但个头小些,以筒论卖,一筒五只,大人会买来分给家人分享。
只不过这年头,家里日常饼干点心越来越多,特意买立夏饼的人反而少了。
5煮新茶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遗憾的是,这一风俗现在似乎不太流行了。
6吃立夏狗“吃了立夏狗,东西南北走”,余杭的民俗中有让孩子在立夏时节吃立夏狗的习惯。
孩子们拿到立夏狗,总是久久舍不得吃,如此可爱又好吃的玩具,用时下流行的名词便是“卖萌”之物。
这些立夏的老底子习俗,不少80后、90后慢慢淡忘了,但确实非常有趣,今天,大家不如动手做一做吧。
立夏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夏季的开始,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小伙伴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
多吃酸少吃苦夏天应多吃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
而少吃苦味食物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季食用。
补水养胃护脾初夏天气比较干燥,需要增加水分的摄入量,但不宜用饮料代替水,以免影响消化和食欲。
这时,也可通过多喝粥和吃水果的方法来补水。
按照中医的说法,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的区分。
事实上,水果也是有性味寒凉的区别。
肠胃不好的人,最好是选择温性水果,比如樱桃、石榴、桃子、大枣、荔枝、木瓜等。
寒体质以及胃寒、胃溃疡的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凉食物。
多做安静的事情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初夏时节,气温升得快,人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加速,能量消耗较大,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
立夏养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
中医认为,夏季心阳最为旺盛,人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
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做好自我调节,重点要关注心脏保养。
冷藏食品放会儿再吃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
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吃完后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刚拿出来的食物引起的。
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
因此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要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在夏天的开端要做这些事,现在知道还来得及,速度搞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