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自宅不受限制,做自己的设计师自宅,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的家。
自己作为业主,建筑师的自宅往往就像是一面镜子,总是能够在各个层面上直接反映设计者的理念,无论建筑师在设计公共项目时需要接受多少来自任务书的限制与挑战,在设计自宅时,他们总能放下所有负担,回到建筑学的开始,完成最本质的作品——自己的家。
自宅与建筑师的实验、爱好、信仰紧密相关,每一座优秀的自宅都是一部建筑师的自传。
勒•柯布西耶的小屋这座小木屋事实上是柯布晚年的度假住宅,位于法国尼斯“蔚蓝海岸”。
1950年他向一位开餐馆的朋友要到了这块地并于1952年建成了这座14平米的小木屋。
13年之后,柯布西耶在小木屋旁的大海里走完了人生78年的路程。
扎哈哈迪德这位在男性主导的建筑界占得一片天的女魔头形容自己是个居无定所的吉普赛人。
Zaha童年的家在巴格达,现在她住在伦敦一个更开放式的空间,她在这里工作和居住。
光线从天窗穿过,充满屋内的整个角落。
她一些早期的设计从俄国艺术家El Lissitzky获取灵感,并被挂在屋内的墙上。
还有画像、家具和物品,同样透露出Zaha式的前卫。
扎哈哈迪德的阁楼公寓/伦敦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塔里埃森”是人称现代主义四大师之一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故乡威斯康星州森林谷地中建立的私人建筑王国,集住宅、工作室、学徒工作坊等功能于一身。
△ 塔里埃森鸟瞰艾琳格雷艾琳·格雷是20世纪男权社会中独放异彩的最伟大的女性设计师,爱尔兰人,格雷在50岁的高龄开始涉足建筑界,虽然作品不多,但是却烙上了自己的个性;她的设计作品涉猎漆艺、家具、室内装饰和建筑设计,打破了设计类型的绝对分界。
在艾琳·格雷的一生中,她终生未嫁,为设计奉献了一生,但是,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她的才华才被设计界认可,尤其她在漆艺、家具和室内装饰方面的造诣更是体现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精致。
她的名字几乎与现代主义著名的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相提并论。
著名设计史学家菲利普·盖纳(Philippe Garner)称她是一位“安静而又果断的独行侠”。
查尔斯 · 格瓦斯梅自宅菊竹清训的sky house日本著名建筑师,1950年早稻田大学建筑学毕业,后曾在村野藤吾事务所工作,1953年自设事务所。
60年代曾为新陈代谢派成员,60年代末提出了“神”、“型”、“形”三阶段的设计方法论。
代表作品有:出云大社厅舍(1961年)、东光园旅馆(1965年)等。
鲁道夫·辛德勒由两个L字形空间加上室内停车场构成的风车状平面,在保留私密性的同时,也借由共享厨房和客厅连成一体,同时给予两个家庭各自独享的花园空间和半下沉常春藤床苗圃。
室内阿尔瓦·阿尔托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被称为“让现代主义软着陆”的建筑师,他的自宅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是一座低调温暖的房子,就像阿尔托设计生涯的缩影。
自宅沿街面外观 摄影:李菁琳/有方 自宅花园面外观 摄影:页景巴拉干自宅 / 路易斯·巴拉干1988年巴拉干去世后, 这座自宅被改造成了一个博物馆, 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他标志性的建筑风格。
它后来在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现代墨西哥建筑而立为世界文化遗产。
巴拉甘在自宅盖里住宅 / 盖里建筑事务所1977年, 弗兰克和贝尔塔·盖里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尼卡购买了一座存留的1920 年代平房, 并将其改造成了如今象征解构主义的一个标志。
图片来自 netropolitan.org康斯坦丁·梅利尼科夫梅利尼科夫住宅 / 康斯坦丁·梅利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康斯坦丁·梅利尼科夫的梅利尼科夫住宅 (Melnikov House) 是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先锋派建筑的标志性象征。
© Denis Esakov住宅由两个相交的圆柱形塔楼组成, 用当地砖块建成蜂窝晶格的造型。
圆柱形的形式源于当时的材料配给制, 梅利尼科夫相信圆柱体将实现材料更为有效的使用。
同样地, 六边形窗户也是蜂窝结构的直接体现。
内部空间随着蜿蜒的楼梯向上, 从一楼的生活空间到两层通高的工作室空间和屋顶露台。
开放平面和六边形窗户使得自然光倾泻在室内, 创造开放空间中光的趣味游戏。
塔屋 / Gluck+塔屋 (The Tower House) 是托马斯·格拉克的周末休息寓所,Gluck+建筑事务所的理念之一。
© Paul Warchol© Paul Warchol 伊姆斯自宅外观查尔斯·伊姆斯查尔斯·伊姆斯认为这座房子是“无自我意识的”(unselfconscious),它就是一种“应该的方式”(way-it-should-be-ness)的呈现。
伊姆斯夫妇多样的生活带给了它非常特别的风貌,简洁的体量中容纳着夫妇俩生活中的一切。
家具的布置方式和精巧的置入式家具的设计,让这个作品就像是一个生活的万花筒。
△ 自宅室内丹下健三被称为“日本现代建筑之父”的丹下健三,在赢得广岛和平会馆与纪念公园竞赛后不久,于1951年开始在东京设计建造自宅。
那时候日本的年轻建筑师们受到勒·柯布西耶的巨大影响,包括丹下本人,在其他公共类建筑项目中经常使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
但在自宅里,丹下更倾向使用传统的日本建材如木材和纸,加上受到桂离宫的影响,整座住宅建成后展现的“日本之美”,颇有几分桂离宫神韵。
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灵活可变,在丹下自宅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遗憾的是,这座住宅现在已经被拆掉。
2018年,东京森美术馆举办的“日本建筑展”用按比例缩小的模型还原了丹下自宅。
二层空间丽娜·博·巴蒂自宅是意大利裔巴西籍传奇女建筑师丽娜·博·巴蒂(Lina Bo Bardi)设计的第一栋建筑,可以看到许多个人化的表达。
自宅外观 摄影:夏至奥斯卡·尼迈耶巴西现代主义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为自己设计的私人住宅Casa das Canoas,完全可以称为是巴西现代建筑的标杆。
自宅俯瞰保罗·门德斯·达·洛查这个建筑是普奖得主、巴西建筑师保罗·门德斯·达·洛查为自己和姐姐所设计的住宅,因为两个住宅形体接近,所以也被称作“孪生住宅”。
自宅外观 二层室内理查德·诺伊特拉1963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理查德·诺伊特拉于1932年设计完成的VDL研究住宅,两年后在儿子迪昂的协助下,诺伊特拉重建了这栋美西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
自宅外观 诺伊特拉在自宅阳台上约翰·伍重/Can Lis普奖得主、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最负盛名的自宅Can Lis,实际上位于与北欧气候相去甚远的西班牙海岛之上。
自宅的基地位于道路和悬崖之间。
道路一侧是厚实且没有开窗的围墙,阻挡行人向宅内窥看的视线;悬崖一侧是窗洞和灰空间,以拥抱大海的美景。
夜晚的Can Lis Can Lis主入口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被弗兰姆普敦称为“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师,杨经文则称他为“亚洲建筑师心中最初的英雄与大师”。
巴瓦/33街1959年,即从伦敦回国的第二年,巴瓦租下科伦坡郊区巴卡特勒路(Bagatelle)一条支巷的第三幢建筑,并改造成小型临时寓所,内设卧室、卫浴、起居室、厨房和佣人房。
自宅外观 摄影:章勇33街自宅是巴瓦的建筑试验田,对自宅的改造持续近40年的时间。
自宅室内 图源:Sebastian Posingis2020年3月8-10园景人为您带来部分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