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我们讨论 《原道》的作文论点,主题论点和分论点。
《原道》是韩愈所做的一篇四部结构形式的议论文作文。
在《原道》里,作文的论点是“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
其亦庶乎其可也!”这个作文论点是一个需要证明其真实性的判断,就放在作文结构图谱的结局位置上。
能够证明这个真实性的判断的材料即论据是这篇作文的主题论点又叫论题论点。
这篇作文的主题论点即论题论点是“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入于彼, 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
噫! 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 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
”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噫! 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甚矣! 人之好怪 也。
不。
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
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
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
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 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这个主题论点即论题论点也是一个需要证明其真实性的判断,就放在作文结构图谱的开端位置上。
能够证明这个真实性的判断的材料即论据是这篇作文的两个分论点。
第一个分论点是“古之时,人之害多矣。
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
” 这个分论点还是一个需要证明其真实性的判断,就放在作文结构图谱的发展位置上。
证明这一分论点的材料即论据是“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第二个分论点是“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
”这个分论点也是一个需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就放在作文结构图谱的高潮位置上。
证明这一分论点的材料即论据是“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