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Morris Reichlin和他的同事们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里测出了抗Ro/SSA抗体。
他当时采用的是双向免疫扩散和免疫电泳法。
1975年,学者们在干燥综合征病人身上测出所谓的“干燥综合征抗原-抗体”。
1979年,学者们发现,干燥综合征抗原-抗体跟狼疮病人的抗Ro/SSA抗体是一回事。
到今天,我们对抗SSA抗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早从狼疮病人身上发现抗SSA抗体一,抗SSA抗体所对应的抗原已知抗SSA抗体对应两个抗原,即“Ro52”:分子量约为52kD的蛋白“Ro60”:分子量约为60kD的蛋白有些单位的检测报告里,会把这两者予以分别列出。
Ro60蛋白位于细胞核内,它结合在一个叫做“Y RNA”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上。
缺少编码Ro60功能基因的小鼠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其特征为存在抗核糖体抗体、抗染色质抗体、肾小球肾炎。
有学者推测,Ro60蛋白有防止发生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Ro52蛋白是一种干扰素诱导蛋白,属于“三结构域(tripartite motif)”蛋白家族。
Ro52蛋白并不位于细胞核内,而是位于细胞质内;并充当E3泛素连接酶(一种将泛素分子添加至靶蛋白上的酶)。
Ro52蛋白参与炎症调控。
缺乏Ro52蛋白的小鼠会表现出: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肾病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Ro52蛋白、Ro60蛋白跟La蛋白一起,可能在调节mRNA稳定性中发挥一定作用。
(La蛋白为抗SSB抗体对应的抗原蛋白)二,检测方法的影响1,如何看待抗核抗体阴性而抗SSA阳性?很早就注意到存在抗核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Morris Reichlin先生在2000年对那些当年抗核抗体阴性的病人血清做复检。
最终发现,这些病人的血清里都检验出抗SSA抗体。
从而明确:实际上并不存在抗核抗体阴性的SLE病人。
回顾当年的抗核抗体阴性,现在认为跟如下因素有关:使用恒河猴肾脏做底物使用经典的人类喉癌细胞系2(HEp-2)做底物使用丙酮做底物的固定液非人源性的底物,人血清里的抗SSA抗体难以结合而显像。
经典的HEp-2的底物里的Ro52蛋白、Ro60蛋白不多,而且丙酮做固定液时会让它们发生变性。
所以,在过去的抗核抗体检测里,相对容易出现假阴性。
但在今天,我们不再使用HEp-2做底物。
而是使用改良的HEp-2细胞做底物----即使用HEp-2000细胞做底物。
通过转染编码Ro-60的cDNA使这种蛋白质在10%-20%的细胞中过度表达,从而有了HEp-2000细胞。
这样做可提高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抗Ro60抗体的能力。
不过,传统的HEp-2做底物时,并不影响对抗Ro52抗体的检测。
这系列的检测方法改进,让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核抗体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不再出现两者矛盾的情况。
2,检测抗SSA抗体的方法学曾经使用是双向免疫、双向电泳方法测定抗SSA抗体。
但是Ro-60蛋白在这些检测过程里会发生蛋白变性而无法跟抗体结合。
所以,免疫印迹、电泳等等方法测定时会相对容易漏诊。
不过这类方法可测出亲和力较高的抗体(排除了亲和力较低的抗体),因此对疾病的指向性较强。
特意找出Ro-60蛋白/Ro52蛋白(天然,或者人为重组)做底物,采用ELISA法测定更为常用。
其次还有Ro-60蛋白/Ro52蛋白包被荧光微球,采用流式细胞计做检测也是常用的方法。
这两大类方法的检测速度快,适合较大临床中心做规模化测定。
而且其敏感性很高,不容易漏诊。
但是该方法往往可以测出低亲和力的抗体,特异性不高。
这让其临床价值受到限制。
三,跟疾病的相关性目前认为,如下疾病跟抗SSA抗体有关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新生儿狼疮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类风湿关节炎无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还是皮肤型红斑狼疮,都可以有抗SSA抗体阳性。
但该抗体阳性并没有进入狼疮的诊断分类标准。
这可能是因为抗核抗体检测的敏感性高,而抗SSA抗体敏感性还是差了些许。
抗SSA抗体跟抗SSB抗体进入了干燥综合征的分类标准。
但值得注意的是,抗SSA阳性而抗SSB抗体阴性可以是干燥综合征;而抗SSA抗体阴性而抗SSB抗体阳性,则未必是。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抗SSB抗体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伴随抗SSA抗体出现。
抗SSA抗体对新生儿狼疮很重要。
无论母亲是否发病,只要母亲存在抗体阳性,则怀孕时胎儿相对容易有新生儿狼疮。
我们不建议所有怀孕女性做此检测。
但有反复的不良妊娠病史的女性,应做该抗体筛查,从而评估新生儿狼疮的风险。
抗SSA抗体也可以协助诊断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胆管炎。
但不清楚除协助诊断外的其他临床意义。
或许这跟检测方法有关。
双向免疫电泳检测法来测定高亲和力抗体或许有超越诊断外的临床价值。
约6%-12%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测出抗SSA抗体。
该抗体阳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可能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反应不佳。
参考资料:1,《Dubois’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elated Syndromes》( 第9 版)2,《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Basic, Applied and Clinical Aspects》(第2版)3,Uptodate 临床顾问4,《Autoantibodies》(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