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最近得到消息,南京门西的钓鱼台片区已经通知,开始就城市更新征询意见了。
此次城市更新,以文保和历史建筑修缮再利用、立面出新和环境整治、危房消险加固、三原翻建、原址改扩建等多种方式进行,简单理解的话,可参照门东小西湖片区的形式。
如今看惯了南京的高楼大厦、高层小区,可能想不到,三、四十年前的南京主城区,还局限在城墙以内。
那时,低矮的平房随处可见,谁家有个二层楼就算是“豪宅”了,有单独厨卫的,更加是豪宅中的豪宅。
目前,南京城墙内,也只有门西地区,还保留了些许三、四十年前的味道。
相信不久之后,门西地区应该会以更加美好的状态呈现出来。
▲门西甘露巷。
▲这样晒衣服对于住惯成套住宅的人们来说,已经不适应了,在门西却是随处可见。
▲小时候从人家晒的裤子下面走过,还会跳三下,据说会长不高。
▲这样晒衣服,就能体现出“邻里情”了,尤其夏天暴雨说来就来,邻里之间互相帮忙收衣服是常有的事情;而如今的我们对门姓啥都不知道。
▲杂乱的电线。
▲老宅的门头长满野草,门旁边写着“九三巷4号”,指的应该是钓鱼台九三巷。
▲早起dou炉子,这个“dou”字还不知道怎么写。
▲斑驳的墙皮,露出的就是历史的痕迹。
▲大爷的鸟笼子,配上一个拖把,怎么看都不搭。
▲看起来有一丝丝阴森的屋间巷道。
▲配上这种吱吱呀呀的“诡异”木门,若不是本地住户,晚上外人到此估计会被吓到。
▲这个木梯是不是更有“那个感觉”了?▲这样的房子如果设施齐全一点,其实住起来挺好的,恬静而安逸。
▲门西六角井附近。
以上照片拍摄于2010年(与如今相比几乎无大变化)。
本文由南京有个同乡共井原创,欢迎关注!文章原创不易,敬请点赞、转发、评论,不胜感激。